行李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361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行李箱,于一箱体底面设有数滚轮,以及于该箱体上设有一可受外力作用而产生两段式切换动作的按压开关,一止挡件具有一接近滚轮的抵接端,该止挡件受该按压开关控制驱动而抵触滚轮,据以达成防止滚轮滚动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与具有滚轮结构的行李箱有关,详细地说是指一种具有便利控制而可对滚轮产生煞车效果的行李箱。
技术介绍
按,行李箱因内部具有较大容积可供收纳多数物品而广泛为远行的外出者(如旅行者、洽公者)所使用,且,行李箱因底部装设有数个与地面接触的滚轮,并佐以具有可伸缩的拉柄结构设置,据此,以便于使用者轻易地将行李箱拖行。诚然,既有的行李箱结构虽极具实用性,惟其仍有未臻完善而有待再改善的处,即属于行李箱一部份的滚轮结构虽提供行李箱可被轻易拖动,然而在使用者因故(如候机、候车时)而将行李箱摆停放一旁时,由于此刻的滚轮仍维持与地面接触的状态,因此,当有外力(如不慎的碰撞)作用于该停放的行李箱时,将造成行李箱恣意地滑移,如此势必衍生诸多的不便与不必要的困扰,抑或者,停放在略呈倾斜的地面时亦有滑移的困扰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李箱,增设一可控制滚轮停止滚动的停定装置,据以防止处于停放状态的行李箱因受外力碰撞而恣意滑移。本专利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李箱,利用一可产生两段式切换动作的按压开关以驱动设置在接近滚轮的止挡件抵触滚轮或未抵触滚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李箱,提供使用者以手指轻易触压按压开关即可对滚轮进行煞车控制或解除煞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行李箱,包含有一箱体,具有一底面;复数滚轮装设于该箱体底面;一停定装置,具有至少一位于接近其中一滚轮表面且可以抵触该滚轮抵接端,以及一可直线往返位移地设于该箱体上触压端,用以在承受外力作用后驱动该抵接端抵触该滚轮。其中该停定装置具有一可产生两段式切换动作的按压开关与至少一止挡件,该按压开关具有一顶缘构成该触压端且可产生上下位移的按钮,该止挡件一端构成该抵接端且受该按钮驱动而抵触该滚轮。还包含有一设于该箱体上且位于该按压开关与该止挡件之间的连动装置,其受该按压开关驱使而带动该止挡件抵触该滚轮。其中该箱体具有环绕设置的复数个朝向内部伸设且于自由端形成一抵部的凸肋,相邻凸肋之间具有一导槽;该停定装置具有一与该按钮抵接且一同容置于各该凸肋之间的转动件,该转动件外部突出有复数肋条且各该肋条顶缘分别形成一顶部,该转动件随着该按钮的上下位移而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间定点往返移动,且于每一次的定点移动过程中产生分段旋转,在该转动件位于该第一位置时,各该些肋条容置于对应的导槽中,在该转动件位于该第二位置时,各该顶部与对应的抵部接触。还包含有一偏压装置,用以提供该转动件一维持朝向该第一位置移动的偏压作用力。其中该止挡件为一可产生定点枢摆且前段形成勾状以构成该抵接端的爪勾,该连动装置还包含有一轴枢于该箱体上的第一杠杆及一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的从动件,该第一杠杆一端受该按压开关驱动而旋摆,另一端与该从动件的第一端连结,该从动件的第二端则与该爪勾连结。其中该从动件由一第一连杆、一第二连杆与一第二杠杆所组成,该第一连杆顶端构成该第一端,该第二连杆底端构成该第二端,该第二杠杆轴枢于该箱体上且其两端分别与该第一连杆及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枢接。其中该箱体具有环绕设置的复数个朝向内部伸设且于自由端形成一抵部的凸肋,相邻凸肋之间具有一导槽;该停定装置具有一与该按钮抵接且一同容置于各该凸肋之间的转动件,该转动件外部突出有复数肋条且各该肋条顶缘分别形成一顶部,该转动件随着该按钮的上下位移而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间定点往返移动,在该转动件位于该第一位置时,各该些肋条容置于对应的导槽中,在该转动件位于该第二位置时,各该顶部与对应的抵部接触;该止挡件为一底端构成该抵接端的长杆体,该长杆体顶端与该转动件接触。还包含有一偏压装置,用以提供该止挡件顶推该转动件往该第一位置移动的偏压作用力。其中该止挡件的抵接端为具有可回复原状的弹性体所构成。其中该滚轮具有复数个沿着轮面绕设的凹部,该抵接端可伸入对应的凹部中。附图说明以下,列举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下列附图详细说明于后,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揭示滚轮处于未煞车状态。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按压开关示意图,揭示其转动件位于第一位置。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按压开关局部构件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滚轮立体图。图5类同图1,揭示滚轮处于煞车状态。图6类同图2,揭示转动件位于第二位置。图7表示止挡件的抵接端因应滚轮转动而变形。图8表示止挡件的抵接端越过抵触的凸部而与次一凸部再次抵触。图9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揭示滚轮处于未煞车状态。图10类同图9,揭示滚轮处于煞车状态。图11表示杠杆构件被横杆取代。图12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揭示滚轮处于未煞车状态。图13类同图12,揭示滚轮处于煞车状态。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是本专利技术行李箱1的第一实施例,其组成包括一箱体10、一拉柄装置15、四个滚轮16、一停定装置20、二连动装置28与一为弹簧34的偏压装置;其中该箱体10具有一顶面11、一底面12、一自顶面11凹陷形成的容置部13,以及,数个自该容置部13的一基面131朝内伸设的凸肋14,且各该凸肋14围设形成上下两端皆呈透空的圆孔,又,各凸肋14自由端形成棘齿状的抵部141,且于相邻凸肋14之间具有一导槽142。该拉柄装置15具有一可控制伸缩且于抽出后方便使用者手部握拿以拉动行李箱1的拉杆151,如图一所示,该拉杆151在不使用时是被收置于该容置部13处,由于拉柄装置15属已有技术,于此不予赘述。各该滚轮16分别由一以中空轴管17为转动中心的轮座18而结合于箱体10底面12的各角落部位,请配合图4所示,滚轮16沿其轮面设有数个凹部161且于相邻凹部161之间形成一凸部162。该停定装置20具有一装设在该箱体10上的按压开关21及二个枢设于轮座18内部且同时受该按压开关21控制而抵触滚轮16的止挡件26,由于各止挡件26的作动相同,于后以一个止挡件26对一个滚轮16产生煞车控制为例叙述请配合图2、3所示,该按压开关21具有一为方便组装而以一平板23与一套管24套接组成的按钮22,以及一为该按钮22所驱动的圆柱形转动件25,该平板23顶面为可供使用者手指抵触的触压端23a,该套管24容置于各该凸肋14之间且具有数个落于对应导槽142中的凸块241,该套管24以凸块241为上移的止限,且套管24底缘具有一上囓齿242;该转动件25上半部呈径缩而可置入该套管24中,且转动件25在径缩处具有一可与该上啮齿242配合的下啮齿251,以及,复数肋条252自转动件25下半部突出形成,各肋条252顶缘并分别形成一可与对应抵部141卡合的顶部253;该止挡件26为一可产生定点枢摆且前端形成勾状抵接端26a的爪勾,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的抵接端26a采具有可回复原状的弹性体所制成。该二连动装置28是做为该按压开关21驱使止挡件26产生枢摆使用,其等分别设在按压开关21与对应止挡件26之间,于本实施例中,该二连动装置28共享一设置在该转动件25下方并与转动件25保持接触的从动杆29,该从动杆29并为该弹簧34所顶推向上,为便于说明连动装置28的组成及其相关位置,于后仅对一连动装置28做为叙述该连动装置28组成包括一第一杠杆30、一第一连杆31、一第二杠杆32与一第二连杆33,其中第一杠杆30轴枢于箱体10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行李箱,包含有:一箱体,具有一底面;复数滚轮装设于该箱体底面;一停定装置,具有至少一位于接近其中一滚轮表面且可以抵触该滚轮抵接端,以及一可直线往返位移地设于该箱体上触压端,用以在承受外力作用后驱动该抵接端抵触该滚 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锡鋘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皇冠皮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