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式纺丝头及静电纺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6117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2:32
一种静电纺丝装置,包括纺丝头,包括转动轴和设置于所述转动轴上的螺旋叶片;驱动组件,与所述转动轴通过一传动结构连接,所述转动轴与所述传动结构通过绝缘材料连接;高压供电系统,与所述纺丝头连接,用于在纺丝头处加载高压;设置于所述纺丝头的下部或两侧的溶液槽,所述的溶液槽设置有自动补液系统;收丝装置,接地或负压,设置于所述纺丝头上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静电纺丝系统在进行纳米级直径的聚合物纺丝过程中,具有高纺丝量、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并且该种静电纺丝系统结构简单,生产稳定不易出现损坏等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螺旋式纺丝头及静电纺丝装置
本技术涉及静电纺丝
,具体涉及一种螺旋式纺丝头及静电纺丝装置。
技术介绍
静电纺丝是一种特殊的纤维制造工艺,聚合物溶液或熔体在强电场中进行喷射纺丝。在电场作用下,针头处的液滴会由球形变为圆锥形(即“泰勒锥”),并从圆锥尖端延展得到纤维细丝。这种方式可以生产出纳米级直径的聚合物细丝。但是此种纳米级直径的聚合物细丝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量依托于针头数量,使得其生产效率较底。并且该种针头的加工工艺较为繁琐,因此该种采用针头进行静电纺丝的系统在生产过程中较为生产成本较高。并且现有技术中的静电纺丝系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溶液槽内盛放的聚合物溶液需要人员手动进行添加,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静电纺丝系统生产效率低、制作成本高所带来的缺陷。为此,提供一种螺旋式纺丝头,包括:转动轴和设置于所述转动轴上的螺旋叶片及置于螺旋叶片顶端平行于轴方向的导电金属丝;所述螺旋叶片的相邻叶片间距为30mm至100mm,每个叶片外径为30mm至100mm,每个叶片的边缘厚度为0.01mm至1mm;所述的导电金属丝直径为0.01mm至1mm,至少一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旋式纺丝头,其特征是,包括:转动轴和设置于所述转动轴上的螺旋叶片及置于螺旋叶片顶端与转动轴平行的导电金属丝;所述螺旋叶片的相邻叶片间距为30mm至100mm,每个叶片外径为30mm至100mm,每个叶片的边缘厚度为0.01mm至1mm;所述的导电金属丝直径为0.01mm至1mm,至少一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式纺丝头,其特征是,包括:转动轴和设置于所述转动轴上的螺旋叶片及置于螺旋叶片顶端与转动轴平行的导电金属丝;所述螺旋叶片的相邻叶片间距为30mm至100mm,每个叶片外径为30mm至100mm,每个叶片的边缘厚度为0.01mm至1mm;所述的导电金属丝直径为0.01mm至1mm,至少一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丝头,其特征是,所述的螺旋叶片边缘部分厚度由内到外逐渐降低或相等。3.一种静电纺丝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螺旋式纺丝头,其特征是,还包括:驱动组件,与所述转动轴通过一传动结构连接,所述转动轴与所述传动结构通过绝缘材料连接;高压供电系统,与所述纺丝头连接,用于在纺丝头处加载高压;设置于所述纺丝头的下部或两侧的溶液槽,所述的溶液槽设置有自动补液系统;收丝装置,接地或负压,设置于所述纺丝头上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电纺丝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高压供电系统包括:20kv至100kv的供电电源;轴承,与所述转动轴滚动连接,与所述供电电源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电纺丝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自动补液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德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凯越嘉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