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叶片转动式液态金属抛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345986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15: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叶片转动式液态金属抛光装置,包括电机、支架、转轴、负电极、叶片、抛光腔体、操作台、工作平台、抛光容器、第二永磁体、正电极和第一永磁体,抛光腔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所述叶片的上端固定在中心轴上,负电极固定在叶片的顶端,正电极固定在叶片正下方的抛光容器底面上;电机的驱动轴连接转轴的一端,电机工作时往复小范围摆动,带动转轴上的叶片在液态金属抛光液内摆动。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电机通过转轴带动叶片在液态金属抛光液中摆动,一方面叶片摆动增加液态金属抛光液的流动从而促进抛光,另一方面叶片上方的负电极也跟着进行摆动,电场也随之变动,增加抛光腔体内磨粒的无序运动,增加了抛光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叶片转动式液态金属抛光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态金属抛光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叶片转动式液态金属抛光装置。
技术介绍
液态金属通常是指在常温下呈液态的合金功能材料,如熔点在30℃以下的金属及其合金材料,也包括在40℃~300℃工作温区内呈液态的低熔点合金材料。液态金属抛光液抛光技术指当混有磨料的液态金属抛光液在磁场的作用下与工件抛光表面发生相对运动时,液态金属抛光液丝带上的柔性磨头对抛光表面产生大的切削力,从而对工件抛光表面进行抛光。对于复杂曲面的加工,例如对叶片进行加工,无法使用传统的抛光来进行,因此,类似磨粒流加工和液态金属加工的方法应运而生,然而,单纯的液态金属抛光或磨粒流加工的效率较低,且加工质量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且对工人自身的技艺依赖性很强,且生产效率低、加工周期长、易使表面产生破坏层和变质层,加工质量不容易得到保证,对加工的表面有很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技术单纯利用磨粒流抛光或单纯利用液态金属进行抛光导致的加工效率低、技艺依赖性强、加工周期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叶片转动式液态金属抛光装置。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叶片转动式液态金属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1)、支架(2)、转轴(3)、负电极(5)、叶片(4)、抛光腔体(6)、操作台(7)、工作平台(8)、抛光容器(9)、第二永磁体(12)、正电极(11)和第一永磁体(10),所述操作台(7)和支架(2)和抛光容器(9)均安装在工作平台(8)上,支架(2)设置在抛光容器(9)外侧,抛光容器(9)内部设置有容纳液态金属抛光液的抛光腔体(6),抛光腔体(6)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永磁体(10)和第二永磁体(12),且第一永磁体(10)和第二永磁体(12)均竖直设置且第一永磁体(10)和第二永磁体(12)相互平行设置,第一永磁体(10)和第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叶片转动式液态金属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1)、支架(2)、转轴(3)、负电极(5)、叶片(4)、抛光腔体(6)、操作台(7)、工作平台(8)、抛光容器(9)、第二永磁体(12)、正电极(11)和第一永磁体(10),所述操作台(7)和支架(2)和抛光容器(9)均安装在工作平台(8)上,支架(2)设置在抛光容器(9)外侧,抛光容器(9)内部设置有容纳液态金属抛光液的抛光腔体(6),抛光腔体(6)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永磁体(10)和第二永磁体(12),且第一永磁体(10)和第二永磁体(12)均竖直设置且第一永磁体(10)和第二永磁体(12)相互平行设置,第一永磁体(10)和第二永磁体(12)相靠近的两个面的磁极相反;所述叶片(4)的上端固定在中心轴上,负电极(5)固定在叶片(4)的顶端,正电极(11)固定在叶片(4)正下方的抛光容器(9)底面上;电机(1)固定在支架(2)上,电机(1)的驱动轴连接转轴(3)的一端,电机(1)工作时往复小范围摆动,带动转轴(3)上的叶片(4)在液态金属抛光液内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必卿傅昱斐夏卫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