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30419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可靠地进行转向轴衬套向壳体的组装而不用使转向轴衬套分离为两个以上的衬套片的转向装置。转向装置(1)具备齿条轴(13)、将齿条轴保持为能够在轴向(A)移动的筒状的齿条壳体(20)以及在齿条壳体的轴向端部夹设于齿条轴的外表面与齿条壳体的内表面之间并将齿条轴支承为能够在轴向滑动的筒状的齿条衬套(80)。齿条壳体(20)具有设置于内表面的环状槽(28)。齿条衬套(80)具有遍及大致整周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与环状槽(28)嵌合的凸缘部(82)、在轴向贯通的一个贯通狭缝(83)以及包含设置有凸缘部(82)的轴向位置地沿轴向延伸的第一非贯通狭缝(84)。

Steering gea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teering device capable of reliably assembling the steering axle bushing to the housing without separating the steering axle bushing into more than two bushings. The steering device (1) has a rack shaft (13), keeps the rack shaft as a cylindrical rack shell (20) capable of moving axially (A), and clamps the axially end of the rack shell betwee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rack shaft and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rack shell, and supports the rack shaft as a cylindrical rack Bush (80) capable of sliding axially. The rack housing (20) has an annular groove (28) disposed on the inner surface. The rack bushing (80) has a flange part (82) that protrudes radially outward throughout the whole circumference and is inlaid with the annular groove (28), a penetrating slit (83) that penetrates axially, and a first non-penetrating slit (84) that contains an axial position in which the flange part (82) extends axial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装置本申请主张于2017年4月14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7-080215号的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包括其说明书、附图以及摘要的全部内容。
本专利技术涉及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对车辆的转向轮转向的转向装置(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第5888433号公报)。该转向装置具备转向轴、壳体以及转向轴衬套。转向轴是用于对转向轮转向的沿车宽方向延伸的轴,且是通过向轴向的移动改变转向轮的方向的轴部件。壳体是具有供转向轴插通的插通孔且形成为圆筒状的部件,且将转向轴保持为能够在轴向移动。转向轴衬套是形成为圆筒状的部件,且在壳体的插通孔内的轴向端部夹设于该壳体的内表面与转向轴的外表面之间。转向轴衬套将插通于壳体的插通孔的转向轴支承为能够在轴向滑动。转向轴衬套具有在第一轴向端部遍及大致整周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该凸缘部通过与设置于壳体的内表面的环状槽嵌合,防止转向轴衬套向轴向脱出。设置有凸缘部的转向轴衬套具有在轴向贯通的贯通狭缝。贯通狭缝在周向设置于至少一个位置。在将该转向轴衬套组装于壳体时,通过使隔开贯通狭缝在周向对置的周向端面彼此抵接,该转向轴衬套的直径缩小,在该直径缩小状态下,将转向轴衬套插入壳体内直至凸缘部与环状槽嵌合。然而,若上述转向轴衬套的贯通狭缝在周向设置于两个以上位置,则由于转向轴衬套被分离为两个以上的衬套片,所以组装性降低。另外,由于允许衬套片偏向周向任一方,所以担心有可能产生转向轴衬套的偏磨损、转向轴与转向轴衬套之间的轻敲声。另一方面,当在转向轴衬套设置有唯一一个贯通狭缝时,能够避免产生上述组装性降低、偏磨损等。但此时,在转向轴衬套中,确实存在外径缩小贯通狭缝的周向宽度大小的位置,但同时也存在外径不缩小的位置(特别是相对于上述外径缩小周向宽度大小的位置偏移90°的位置)。若转向轴衬套的外径不整体上缩小,则难以将该转向轴衬套插入至其凸缘部与壳体的环状槽嵌合。因此,只设置唯一一个贯通狭缝,难以向壳体组装转向轴衬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可靠地实现转向轴衬套向壳体的组装而不用使转向轴衬套分离为两个以上的衬套片的转向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转向装置具备:转向轴,其与转向轮连结,并通过在轴向移动改变上述转向轮的方向;筒状的壳体,其具有供上述转向轴插通的插通孔,并将上述转向轴保持为能够在上述轴向移动;以及筒状的转向轴衬套,其在上述壳体的轴向端部夹设于上述转向轴的外表面与上述壳体的内表面之间,并将上述转向轴支承为能够在上述轴向滑动,其中,上述壳体具有设置于内表面的环状槽,上述转向轴衬套具有:凸缘部,其遍及大致整周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与上述环状槽嵌合;一个贯通狭缝,其在上述轴向贯通;以及第一非贯通狭缝,其包含上述凸缘部所设置的轴向位置地沿上述轴向延伸,并且至少一侧的轴向端部闭合。根据该结构,通过闭合转向轴衬套的贯通狭缝以及第一非贯通狭缝的空隙,能够遍及整周缩小凸缘部的外径。另外,由于转向轴衬套是贯通狭缝设置为唯一一个的衬套,所以无需将转向轴衬套分离为两个以上的衬套片。因此,能够可靠地实现转向轴衬套向壳体的组装,而不用使转向轴衬套分离为两个以上的衬套片。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特征及优点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具备的转向轴衬套(其中不包含弹性环)的立体图。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具备的转向轴衬套(其中不包含弹性环)的立体图。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轴衬套(其中不包含弹性环)的侧视图。图6是图5所示的转向轴衬套的VI向视图。图7是图5所示的转向轴衬套的VII向视图。图8是通过直线VIII-VIII切断图6所示的转向轴衬套时的剖视图。图9是在与图8所示的切断位置相同的位置切断本实施方式的转向轴衬套(其中包含弹性环)时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9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1的结构。转向装置1是通过使转向轴即齿条轴沿其延伸的轴向移动而使与该齿条轴的两端分别连结的转向轮转向的装置。如图1所示,转向装置1具有转向传动轴10。在转向传动轴10的一个端部连结有车辆驾驶员能够进行旋转操作的方向盘11。转向传动轴10能够旋转地保持于齿条壳体20,该齿条壳体20支承于车体,并且转向传动轴10随着方向盘11的旋转而旋转。在转向传动轴10的另一个端部形成有小齿轮12,该小齿轮12构成齿轮齿条机构。转向装置1具备作为转向轴的齿条轴13,该齿条轴13沿车宽方向即轴向A延伸。在齿条轴13的偏向任一端的位置形成有齿条14,该齿条14与上述小齿轮12一起构成齿轮齿条机构。转向传动轴10的小齿轮12与齿条轴13的齿条14相互啮合。转向传动轴10通过车辆驾驶员的旋转操作(即,转向操作)将施加于方向盘11的扭矩传递至齿条轴13。转向传动轴10的旋转通过上述齿轮齿条机构变换为齿条轴13向轴向A的直线移动。齿条轴13随着转向传动轴10的旋转在轴向A移动。在齿条轴13的轴向两端部,横拉杆16连结为经由球窝关节15能够摆动。在横拉杆16经由转向节臂17连结有转向轮18。转向轮18通过齿条轴13向轴向A的移动而转向。通过该转向轮18的转向操纵车辆左右转向。转向装置1具备滚珠丝杠机构30、电动马达40以及驱动力传递装置50。转向装置1能够将电动马达40作为驱动源来辅助车辆驾驶员操作方向盘11旋转时的转向操纵扭矩。转向装置1将电动马达40产生的辅助旋转扭矩,经由驱动力传递装置50传递至作为传动装置的滚珠丝杠机构30,并通过该滚珠丝杠机构30变换为使齿条轴13在轴向A直线移动的力。通过该变换,对齿条轴13施加辅助转向轮18转向的辅助力。转向装置1是所谓齿条并联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滚珠丝杠机构30具有滚珠丝杠部31以及滚珠丝杠螺母(未图示)。滚珠丝杠部31是在齿条轴13的外周面呈螺旋状地卷绕多圈而形成的作为螺纹槽的外周槽。滚珠丝杠螺母是形成为圆筒状且沿轴向A延伸的圆筒部件,并且滚珠丝杠螺母与齿条轴13同轴配置。滚珠丝杠螺母在其内周面具有呈螺旋状地卷绕多圈而形成的作为螺纹槽的内周槽。滚珠丝杠部31的外周槽与滚珠丝杠螺母的内周槽在径向对置配置,并经由通过设置于该滚珠丝杠螺母的导向装置(未图示)无限循环的多个滚珠螺合。齿条轴13能够向轴向A移动地插通于齿条壳体20并保持于该齿条壳体20。齿条壳体20是形成为大致筒状且沿轴向A延伸的壳体,并覆盖齿条轴13地将齿条轴13保持为能够在轴向A移动。齿条壳体20具有供齿条轴13插通的插通孔20a。齿条壳体20由铝等形成。齿条壳体20具有:小径部21,其具有比齿条轴13的外径稍大的内径;以及大径部22,其具有比小径部21的内径大的内径。在小径部21连结有供转向传动轴10插通的转向传动轴插通部23。在大径部22收容有滚珠丝杠机构30以及驱动力传递装置50。在大径部22形成有主要将滚珠丝杠螺母以及滚珠包含在内的滚珠丝杠室24。大径部22配置于齿条壳体20的大致轴向中央部。此外,齿条壳体20可以为大径部22以能够收容滚珠丝杠机构30的滚珠丝杠螺母与驱动力传递装置50的方式在轴向A接触分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向装置,具备:转向轴,其与转向轮连结,并通过在轴向移动改变所述转向轮的方向;筒状的壳体,其具有供所述转向轴插通的插通孔,并将所述转向轴保持为能够在所述轴向移动;以及筒状的转向轴衬套,其在所述壳体的轴向端部夹设于所述转向轴的外表面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之间,并将所述转向轴支承为能够在所述轴向滑动,其中,所述壳体具有设置于内表面的环状槽,所述转向轴衬套具有:凸缘部,其遍及大致整周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与所述环状槽嵌合;一个贯通狭缝,其在所述轴向贯通;以及第一非贯通狭缝,其包含所述凸缘部所设置的轴向位置地在所述轴向延伸,并且至少一侧的轴向端部闭合。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4.14 JP 2017-0802151.一种转向装置,具备:转向轴,其与转向轮连结,并通过在轴向移动改变所述转向轮的方向;筒状的壳体,其具有供所述转向轴插通的插通孔,并将所述转向轴保持为能够在所述轴向移动;以及筒状的转向轴衬套,其在所述壳体的轴向端部夹设于所述转向轴的外表面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之间,并将所述转向轴支承为能够在所述轴向滑动,其中,所述壳体具有设置于内表面的环状槽,所述转向轴衬套具有:凸缘部,其遍及大致整周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与所述环状槽嵌合;一个贯通狭缝,其在所述轴向贯通;以及第一非贯通狭缝,其包含所述凸缘部所设置的轴向位置地在所述轴向延伸,并且至少一侧的轴向端部闭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所述凸缘部设置于所述转向轴衬套的第一轴向端部,所述第一非贯通狭缝在所述转向轴衬套的第一轴向端面开口,并在周向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所述转向轴衬套具有第二非贯通狭缝,该第二非贯通狭缝在相互在周向邻接的两个所述第一非贯通狭缝的周向位置间沿所述轴向延伸,并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坂东勇气梅谷晃久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