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内胎的自行车轮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3455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4 0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提供一种无内胎的自行车轮胎结构,其包括有:一胎主体,其具有弧形的一胎面,于该胎面两边以一体方式分别延伸预设高度的一胎边,于各胎边延伸的末端分别设有一胎唇;一轮圈组设组,以一体方式形成于该胎唇上,该胎唇由一内缘、一底部及一外边墙相互邻接所共同形成,各底部与外边墙于组设于该自行车轮圈时,胎唇底部将嵌合于自行车轮圈的框槽底面,并受框槽底面一卡制部卡设,以防止胎唇底面任意滑动;此外,胎唇各底部与外边墙都采用平面型式设计,可使轮圈与胎唇贴触面积大,以达到较佳的密合性;于胎唇的上缘面也采用平面设计,可适用于无勾边凸缘设计的轮圈,达到胎边挠曲小,并降低其骑乘风阻,并提升耐冲击性。

Tubeless bicycle tire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mainly provides a bicycle tire structure without inner tube, which comprises a tire body with an arc-shaped tread, two sides of the tread extending the preset height of the tread in an integral manner, and a tire lip at the end of each tread extending respectively; a wheel ring group is arranged to form the tire in an integral manner. On the lip, the tire lip is formed by an inner edge, a bottom and an outer side wall adjacent to each other. When the bottom and the outer wall are arranged in groups on the bicycle rim, the bottom of the tire lip will be embedded in the bottom of the frame slot of the bicycle rim, and the bottom of the frame slot will be clamped by a card to prevent the bottom of the tire lip from sliding arbitrarily. Both exterior and exterior walls adopt planar design, which makes the contact area between the rim and the tire lip large, so as to achieve better tightness; and the upper edge of the tire lip is also planar design, which can be applied to the rim without flange flange design, so as to achieve small tire side flexure, reduce its riding wind resistance, and enhance impact resist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内胎的自行车轮胎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行车用的轮胎结构,尤其是指使用于自行车且不使用内胎,为可增加胎体容积,且提升耐冲击性的轮胎结构。
技术介绍
车轮结构大致由一轮圈,其外径装设有橡胶的轮胎;而轮胎主要作为地面与轮圈间可缓冲的作用,以吸收因车轮滚动时来自地面的冲击力量,进而让骑乘时的舒适性提高。分析自行车的轮胎结构,主要由胎面胶层及内部的多层帘纱所共同组成,其胎边延伸端形成凸缘状的一胎唇,并于胎唇内部埋设有钢丝圈。目前市面上自行车所使用的车轮型式众多,最常见者为管胎(Tubular)或开口胎(Clincher),其中管胎是指轮胎以断面观之,呈封闭的管状所延伸的环型,开口胎则呈开放U形状所延伸的环型,为于两侧胎边朝外延伸一预设高度后,于延伸端具有胎唇结构设计,并以胎唇部位组设于轮圈上,而开口胎通常又为有内胎(TubeType)及无内胎(Tubeless)的车轮结构所使用,差异在于轮圈与轮胎间是否组设有一内胎。进一步分析无内胎所使用的轮圈结构,因轮圈与轮胎间不组设内胎,空气直接打入轮圈与轮胎所形成的空间内,因此轮圈与轮胎两者间之密合精度要求较高,以降低空气由两者结合处的缝隙中流失,故胎唇与勾边的结构设计即为相当重要;由于胎车轮型式的轮胎,其技术应用往往需与轮圈相辅相成,因此讨轮无内胎的轮胎结构则通常会与相搭配的轮圈一同研究。针对具有勾边设计的自行车无内胎轮圈结构,如中国专利第097143704号专利技术专利所公开的“自行车车轮的轮圈与包括该轮圈的自行车车轮”,该轮圈包括带有大体上环形延伸的一主体,该主体具有成形为与轮胎耦接的径向外部分,所述径向外部分包括环形底壁,所述的环形底壁设置有用于充气阀的孔,所述环形底壁包括中心环形凹陷和两个布置在相对于所述中心环形凹陷的轴向相对侧上的侧环形部分,所述凹陷相对于轮圈的横截面至少在其一侧上且至少在周向地远离所述孔的区域内包括径向内表面和径向外表面,所述径向外表面具有与所述径向内表面的弯曲半径不同的弯曲半径。另一种具有勾边设计的自行车无内胎轮圈结构,如中国专利第101117393号专利技术专利所公开的“自行车车轮轮缘结构”,包括:轮缘,其包括第一环状侧部、第二环状侧部及在该第一环状侧部与该第二环状侧部之间延伸的环状桥接部份,该环状桥接部份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开口的外轮缘表面;至少一个帽盖,沿着插入方向插入至该至少一个开口内,该至少一个帽盖中的各包括具有叠覆于该外轮缘表面的下表面的底座板件及从该下表面沿着该插入方向延伸至该开口内的多个突出部份,其中,该多个突出部份及开口相对于彼此被定尺寸成使得该帽盖是借着该突出部份由于该突出部份以该突出部份设有沿着该插入方向延伸插入至该开口内并抵触该开口的内缘的肋部的方式来变形而对该环状桥接部份施力而被扣持在该开口内;及带件,附着于该外轮缘表面且叠覆于该底座板件,该带件被定尺寸成覆盖该底座板件的周边边缘与该外轮缘表面之间的界面。还有一种具有勾边设计的自行车无内胎轮圈结构,如中国专利第094210506号技术专利所公开的“自行车轮圈内缘卡固结构”,其轮圈外框缘形成有供轮胎嵌置定位的凹槽状的一胎槽,内框缘形成有供轮辐钢丝穿设结合的一环肋缘,其中,该胎槽两侧延伸壁上方分别形成有朝内凸状的一嵌部;该嵌部两边相对的内侧缘上,设有具有预定间距的若干卡固部,使该嵌部内侧缘略呈不平整的凹状轮廓;通过上述结构,当轮胎嵌置定位于该胎槽内并充气至饱和时,轮胎嵌置部位的边缘则充份紧迫于各卡固部及嵌部两边相对的内侧缘,借此能达到卡固的功效。
技术实现思路
上述结构中,均为开口胎(Clincher)且为无内胎所使用的自行车轮圈结构,于轮圈径向朝外的开放槽内,主要为提供轮胎设置的部位,于开放槽两侧缘的延伸端则均分别形成有倒勾凸缘状的勾边,以与轮胎的胎唇相互贴抵卡设,为前述现有的无内胎轮圈结构的技术特征。但是,这类无内胎的自行车轮圈结构,其勾边设计于制造碳纤轮圈时需要较高的技术应用,制造困难度高;另一方面,于使用上,勾边设计使在剎车时容易造成勾点应力集中,容易造成烧框状况;此外,勾边设计的轮圈在组设轮胎后,其胎边挠曲较大,使骑乘过程中风阻较大。(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无内胎的自行车轮胎结构,其包括有:一胎主体,为U形状,其具有弧形的一胎面,于该胎面两边以一体方式分别延伸预设高度的一胎边,于各胎边延伸的末端分别设有一胎唇;一轮圈组设组,以一体方式形成于该胎唇上,该胎唇由一内缘、一底部及一外边墙相互邻接所共同形成,并使该外边墙组设于自行车轮圈时呈垂直且完全贴合状态。并使各底部与外边墙于组设于该自行车轮圈时胎唇底部将嵌合于自行车轮圈的框槽底面,并受框槽底面一卡制部卡设,以防止胎唇底面任意滑动;并且,胎唇各底部与外边墙都采用平面型式设计,使轮圈与胎唇贴触面积大,可达到较佳的密合性;另外于胎唇的上缘面于自然状态下也采用平面设计,可适用于无勾边凸缘设计的轮圈,达到胎边挠曲小,并降低其骑乘风阻,并提升耐冲击性。其中,该底部与水平线形成一夹角,其角度数值范围为0°~45°。其中,该底部具有一胎唇宽度,其尺寸数值范围为2mm~8mm。其中,该外边墙与该胎边外侧相接设,并使该外边墙与该胎边外侧的壁面产生一高低差,其尺寸数值范围为0mm~1mm。其中,各外边墙与胎边外侧两者以具有一高低差方式相互接设,并使该外边墙较高于该胎边外侧;该外边墙形成一胎唇高度,其尺寸数值范围为1mm~6mm。其中,各底座与外边墙两者相互邻接的部位呈弧状的一倒圆角,其圆弧数值范围为0.3mm~1.5mm。其中,该外边墙与上缘面两者间形成一钝角,其角度数值范围为135°~180°。其中,于各底部及外边墙相互邻接部位设为一第一邻接部,并由该第一邻接部的垂直方向至该卡制缘对应高度,呈一垂直高度,其尺寸数值范围为6mm~9mm。其中,该上缘面于自然状态下呈平面设计。(对照现有技术的功效)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无内胎的自行车轮胎结构,其适用于轮圈开放槽两侧边墙内壁缘均呈平整的平面状,于边墙延伸端部位未有勾边结构。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无内胎的自行车轮胎结构,与特殊结构设计的轮圈相互组装,底部与外边墙于组设于该自行车轮圈时胎唇底部将嵌合于自行车轮圈的框槽底面,并受框槽底面一卡制部卡设,以防止胎唇底面任意滑动。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无内胎的自行车轮胎结构,于组装无内胎轮胎时,胎唇底部与外边墙都采用平面型式设计,与现有的断面全部为圆弧形式大不相同,因此使轮圈与胎唇贴触面积大,可达到较佳的密合性。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无内胎的自行车轮胎结构,胎唇上缘面也采用平面设计,可适用于无勾边凸缘设计的轮圈,达到胎边挠曲小,并降低其骑乘风阻,并提升耐冲击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断面示意图一。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断面示意图二。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设状态示意图一。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设状态示意图二。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设状态示意图三。图8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组设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本专利技术)胎主体10夹角α胎面11胎唇宽度β胎边12胎唇高度γ胎唇13高低差δ轮圈组设组20垂直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内胎的自行车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与一自行车轮圈相接设,其包括有:一胎主体,为U形状,其具有弧形的一胎面,于该胎面两边以一体方式分别延伸预设高度的一胎边,于各胎边延伸的末端分别设有一胎唇;一轮圈组设组,以一体方式形成于该胎唇上,该胎唇由一内缘、一底部及一外边墙相互邻接所共同形成,各底部及外边墙分别呈平面设计,并使该外边墙组设于该自行车轮圈时呈垂直状态,各外边墙与胎边外缘面间设有一上缘面,且各外边墙、上缘面及胎边外侧面三者都非呈同一平面,于各上缘面及胎边外侧面相互邻接的部位设有凸状的一卡制缘,于各内缘及底部相邻接的部位设为一卡抵部,于组设于该自行车轮圈时该卡制缘能够卡设于该自行车轮圈的框槽顶缘面上,该卡抵部则卡制抵接于该自行车轮圈的框槽底面的一卡制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3.30 TW 1061106561.一种无内胎的自行车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与一自行车轮圈相接设,其包括有:一胎主体,为U形状,其具有弧形的一胎面,于该胎面两边以一体方式分别延伸预设高度的一胎边,于各胎边延伸的末端分别设有一胎唇;一轮圈组设组,以一体方式形成于该胎唇上,该胎唇由一内缘、一底部及一外边墙相互邻接所共同形成,各底部及外边墙分别呈平面设计,并使该外边墙组设于该自行车轮圈时呈垂直状态,各外边墙与胎边外缘面间设有一上缘面,且各外边墙、上缘面及胎边外侧面三者都非呈同一平面,于各上缘面及胎边外侧面相互邻接的部位设有凸状的一卡制缘,于各内缘及底部相邻接的部位设为一卡抵部,于组设于该自行车轮圈时该卡制缘能够卡设于该自行车轮圈的框槽顶缘面上,该卡抵部则卡制抵接于该自行车轮圈的框槽底面的一卡制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内胎的自行车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部与水平线形成一夹角,其角度数值范围为0°~4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内胎的自行车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部具有一胎唇宽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才仁
申请(专利权)人:正新橡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