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及其角度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8313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7 0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车辆座椅及其角度调节装置,角度调节装置包括解锁凸轮、设有内齿的棘轮和沿周向分布且设有外齿的若干滑块,还包括与所述滑块对应设置的若干胀缩块,所述胀缩块能够驱动所述滑块沿径向向外运动,以使所述内齿与所述外齿啮合;相邻所述胀缩块之间具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沿变形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解锁凸轮和所述胀缩块相连。当解锁凸轮朝向解锁方向转动时,处于压缩状态、与解锁凸轮和胀缩块相连的第二弹性件能够作用于解锁凸轮与胀缩块,该第二弹性件对解锁凸轮朝向解锁方向的弹性力能够减小解锁时外界所需提供的作用于解锁凸轮的解锁扭矩,从而使得该角度调节装置仅需较小的解锁扭矩即可实现解锁过程,提高解锁的舒适性。

Vehicle seat and angle adjustment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vehicle seat and an angle adjusting device thereof, which comprises an unlocking cam, a ratchet with an inner tooth and a number of sliders with an outer tooth distributed circumferentially, and also a number of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blocks corresponding to the slider, which can drive the slider to move outward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so as to cause the said slider to move out. The inner tooth engages with the outer tooth; a second elastic member is provided between the adjacent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blocks,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second elastic member are connected with the unlocking cam and the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block respectively along the deformation direction. When the unlocking cam rotates toward the unlocking direction, a second elastic member connected with the unlocking cam and the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block in a compressed state can act on the unlocking cam and the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block. The elastic force of the second elastic member toward the unlocking direction of the unlocking cam can reduce the unlocking torsion of the unlocking cam provided by the outside world when unlocking. The torque makes the angle adjusting device realize the unlocking process with only a small unlocking torque, and improves the comfort of unlock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座椅及其角度调节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设计
,特别涉及车辆座椅及其角度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车辆座椅在使用时,为了适应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需对椅背相对于椅座的角度进行调节,以提高座椅的乘坐舒适性。目前,现有的车辆角度调节装置包括与椅背固定连接并设置有内齿的棘轮、与椅座固定并设置有滑槽的滑槽板,具有外齿的若干滑块设置于滑槽板,且滑块通过胀缩机构控制其沿径向伸出,以实现棘轮的内齿与滑块的外齿之间的啮合,同时,各滑块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各复位弹簧沿轴向的两端分别与滑槽板上的凸缘和胀缩机构相抵,以便实现各滑块沿径向同步伸缩。上述角度调节过程中,滑块沿径向伸出的锁止力由复位弹簧提供,相应地,解锁时,外界的解锁扭矩也需能够克服该锁止力才能实现解锁,通常情况下,为了保证锁止可靠性,复位弹簧的上述锁止力通常设置为较大值,导致解锁时也需要较大的解锁扭矩,从而使得解锁舒适性较差。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角度调节装置,使其在保证具有较高锁止可靠性的前提下,还能够提高解锁舒适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角度调节装置,包括解锁凸轮、设有内齿的棘轮和沿周向分布且设有外齿的若干滑块,还包括与所述滑块对应设置的若干胀缩块,所述胀缩块能够驱动所述滑块沿径向向外运动,以使所述内齿与所述外齿啮合;相邻所述胀缩块之间具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沿变形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解锁凸轮和所述胀缩块相连。胀缩块用于驱动滑块沿径向伸出,以便实现滑块与棘轮的啮合,解锁凸轮朝向解锁方向转动时,能够实现滑块与棘轮的分离。解锁时,需要外界提供解锁扭矩驱动解锁凸轮朝向解锁方向转动,且只有该解锁扭矩达到一定数值时,才能够驱动解锁凸轮克服锁止力朝向解锁方向转动。本专利技术中,当解锁凸轮朝向解锁方向转动时,处于压缩状态、与解锁凸轮和胀缩块相连的第二弹性件能够作用于解锁凸轮与胀缩块,且第二弹性件对解锁凸轮的弹性力朝向解锁方向,对胀缩块的弹性力朝向锁止方向,因此,该第二弹性件对解锁凸轮朝向解锁方向的弹性力能够减小解锁时外界所需提供的作用于解锁凸轮的解锁扭矩,从而使得该角度调节装置仅需较小的解锁扭矩即可实现解锁过程,提高解锁的舒适性。同时,在锁止过程,上述解锁扭矩消失后,该第二弹性件能够提供足够的弹性力,以驱动胀缩块转动,从而保证锁止过程的可靠性,当滑块数量较多时,仍然具有较高的解锁舒适性和锁止可靠性。可选地,还包括第一弹性件和与所述棘轮相对转动的滑槽板,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与所述滑槽板相连,另一端直接或间接连接于所述解锁凸轮,以便传递所述解锁凸轮的扭矩。可选地,进一步包括中心轴,所述解锁凸轮具有中心孔,所述中心轴与所述中心孔相适配,且所述中心轴沿解锁方向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解锁凸轮沿解锁方向转动;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于所述中心轴,以便间接连接于所述解锁凸轮。可选地,所述解锁凸轮具有若干第一凸块,所述胀缩块开设有配合槽,所述第二弹性件沿变形方向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配合槽相抵。可选地,所述解锁凸轮开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侧壁处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为所述第一凸块。可选地,所述胀缩块具有第二凸块,所述解锁凸轮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二弹性件沿变形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凸块和所述凹槽的侧壁相抵。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平面涡卷弹簧,且其外端固定于所述滑槽板,内端固定于所述中心轴,以便传递所述中心轴的扭矩。可选地,所述滑槽板设置有固定柱,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外端钩挂于所述固定柱,且所述中心轴带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内端朝向解锁方向转动时,所述固定柱能够限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外端运动。可选地,所述滑槽板中部具有凸缘,所述胀缩块能够沿所述凸缘的外周面运动;所述凸缘与所述滑槽板一体成型,或者所述凸缘与所述滑槽板固定连接。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车辆座椅,包括椅座和椅背,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椅背相对于所述椅座角度的角度调节装置,其中,所述角度调节装置为以上所述的角度调节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角度调节装置的爆炸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角度调节装置核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去掉滑槽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3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的背视图;图6为图3去掉第一弹性件和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中:1护套、2棘轮、3解锁凸轮、31滑块控制槽、32中心孔、33安装孔、34第一凸块;4滑块、41滑块凸台、42外齿、51第一弹性件、52第二弹性件、6胀缩块、61配合槽、7中心轴、71扁形台阶、72配合段、8滑槽板、81滑槽、82扇形凸台、83固定柱、84凸缘。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附图1-6,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角度调节装置的爆炸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角度调节装置核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去掉滑槽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3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的背视图;图6为图3去掉第一弹性件和滑块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角度调节装置,如图1所示,该角度调节装置包括护套1、棘轮2和滑槽板8,其中,护套1用于将棘轮2和滑槽板8沿轴向相互固定,且棘轮2和滑槽板8能够相对转动,当该角度调节装置用于车辆座椅时,棘轮2与车辆座椅的椅背固定。该角度调节装置还包括能够实现角度调节的核心件,该核心件包括解锁凸轮3和沿滑槽板8周向分布且设有外齿42的若干滑块4,其中,滑块4的外齿42能够与棘轮2的内齿啮合,且外齿42与内齿具有至少三种啮合关系,分别为:齿对齿(未啮合)状态、半啮合状态和完全啮合状态,当外齿42与内齿处于齿对齿状态时,该角度调节装置处于解锁状态,当外齿42与内齿处于完全啮合状态时,该角度调节装置处于锁定状态,当外齿42与内齿处于半啮合状态时,该角度调节装置为从解锁到锁定之间运动的过程。对于图2-6来说,图2、图3和图6中顺时针方向为解锁方向,逆时针方向为锁止方向,由于图4和图5为图2、图3和图6的背视图,因此,其逆时针方向为解锁方向,顺时针方向为锁止方向。同时,为了实现滑块4的外齿42与棘轮2的内齿之间的上述三个状态,滑块4需能够沿径向运动,且其沿径向向外运动时外齿42能够与棘轮2的内齿啮合,沿径向向内运动时外齿42能够与内齿解除啮合。为了实现滑块4的径向运动,该角度调节装置设置胀缩机构。具体地,该胀缩机构包括若干胀缩块6,各胀缩块6沿滑槽板8的周向分布,且分别与各滑块4位于滑槽板8的同一直径方向,滑块4的内圈具有第一配合面,胀缩块6的外圈具有第二配合面,二者均为弧面,且弯曲方向相反;或者第一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中,一者为平面,另一者为朝向另一者凸出的弧面,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胀缩块6的第二配合面为向外凸出的弧面,滑块4的第一配合面为平面。相邻两胀缩块6之间具有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二弹性件52,该第二弹性件52用于驱动胀缩块6周向运动,从而改变其第二配合面与滑块4的第一配合面相抵的位置,以便驱动滑块4沿径向向外运动,进而实现滑块4的外齿42与棘轮2的内齿的啮合。同时,解锁凸轮3开设有若干滑块控制槽31,该滑块控制槽31为弧形槽,同时,滑块4具有若干滑块凸台41,该滑块凸台41位于滑块控制槽3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角度调节装置,包括解锁凸轮(3)、设有内齿的棘轮(2)和沿周向分布且设有外齿(42)的若干滑块(4),还包括与所述滑块(4)对应设置的若干胀缩块(6),所述胀缩块(6)能够驱动所述滑块(4)沿径向向外运动,以使所述内齿与所述外齿(42)啮合;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胀缩块(6)之间具有第二弹性件(52),所述第二弹性件(52)沿变形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解锁凸轮(3)和所述胀缩块(6)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角度调节装置,包括解锁凸轮(3)、设有内齿的棘轮(2)和沿周向分布且设有外齿(42)的若干滑块(4),还包括与所述滑块(4)对应设置的若干胀缩块(6),所述胀缩块(6)能够驱动所述滑块(4)沿径向向外运动,以使所述内齿与所述外齿(42)啮合;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胀缩块(6)之间具有第二弹性件(52),所述第二弹性件(52)沿变形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解锁凸轮(3)和所述胀缩块(6)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弹性件(51)和与所述棘轮(2)相对转动的滑槽板(8),所述第一弹性件(51)一端与所述滑槽板(8)相连,另一端直接或间接连接于所述解锁凸轮(3),以便传递所述解锁凸轮(3)的扭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中心轴(7),所述解锁凸轮(3)具有中心孔(32),所述中心轴(7)与所述中心孔(32)相适配,且所述中心轴(7)沿解锁方向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解锁凸轮(3)沿解锁方向转动;所述第一弹性件(51)连接于所述中心轴(7),以便间接连接于所述解锁凸轮(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凸轮(3)具有若干第一凸块(34),所述胀缩块(6)开设有配合槽(61),所述第二弹性件(52)沿变形方向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凸块(34)和所述配合槽(61)相抵。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双强雷自立罗贤虎殷锋邓威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航嘉麦格纳座椅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