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整角度的自行车立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8428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调整角度的自行车立管,其包括:一直杆、一横杆及一推抵柱,该直杆顶部设有齿面而该横杆以一端枢设于该直杆顶部,该横杆其中沿轴向开设有一朝向该齿面的长孔,该推抵柱穿设于该长孔中一端并形成可啮合该齿面的齿部,该横杆另一端枢设一盖体,该盖体与该横杆外端之间形成一束槽,该盖体可展开或受一固定装置固定而遮罩该长孔出口,该推抵柱一端并由该长孔伸入该束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该束槽可穿设把手杆,且把手杆经该盖体翻转固定后压迫而推抵连动该推抵柱,以其齿部卡合该直杆的齿面,使该横杆固定于该直杆。(*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运用于自行车的操作装置,一种可调整角度的自行车立管
技术介绍
为加添自行车对应各种地形路况骑乘时的功能,以及因应各种情况使用上的适应性及方便性的需求,有人将自行车的龙头设计为束管及立管之间角度可调整的结构,使得使用者骑乘自行车时可以调整,以不同的仰角高度握持设于龙头束管前端的把手杆,因应各种上坡或下坡等地形的骑乘路况,请参考台湾公告编号第560492号“自行车调整角度立管”新型专利案,其于直管顶部设有齿面并于顶部枢设一横管,该横管外端用以锁固把手杆并于内部形成一空间;传统的自行车调整角度立管其固定调整的手段为在该横管的空间内枢设一以底部齿面可与直管顶部设有齿面相啮合的卡合结构,另以一设置于该横管壁面上并设有一驱动杆的快拆把手,其以驱动杆的外端连接该卡合结构;欲固定时转动该快拆把手,拉紧带动该驱动杆使该卡合结构枢转而以其齿面啮合直管的齿面,将该横管固定于该直管。而传统的自行车调整角度立管,其达成固定调整的手段有缺点存在,列举如下1、由于该卡合结构是以可枢转的方式设置于该横管的空间中,因此该卡合结构需以一枢轴穿过来连结该横管,并且该卡合结构亦需使用一中心具有螺孔的枢轴以供该快拆把手的驱动杆接设,传统的自行车调整角度立管由于使用了上述几处枢接的连结手段,使得其零件增加并使组装费时。2、该卡合结构是以枢转的方式以底部齿面侧向向该直管顶部的齿面啮合,由于并非以对正啮合的而以侧向相靠的方式,因此该卡合结构无法稳固的啮合该直管顶部的齿面,并且因该卡合结构设置齿面的部分仅能为卡合结构枢点的一端,所能设置用于啮合的齿面部分不大,凡此种种使得传统的自行车调整角度立管其横管固定稳固性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传统的自行车调整角度立管,其因使用了几处枢设的结构而使零件增加、组装困难,以及用以固定的该卡合结构啮合固定该直管的稳固性不够理想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可调整角度的自行车立管,其主要目的为解决上述传统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包括一直杆,该直杆于顶端形成一枢接部,该枢接部状似横向圆柱并于环面形成圆弧形齿面,该直杆中并轴向贯设一穿出该第一枢接部的孔道;一横杆,该横杆以一端枢设于该直杆顶部的枢接部,该横杆其中并轴向贯穿设有一朝向该齿面的长孔,于该长孔近该圆弧形齿面的一端由该长孔孔壁向内形成一环凸缘,该横杆外端一侧枢设一盖体的其中一端,该盖体另一端延伸经过该横杆长孔开口而于该盖体与该横杆外端缘之间形成一束槽,并于该盖体另一端与该横杆相对应端之间设有一可展开或固紧定位的快拆装置;一推抵柱,该推抵柱是柱体而设于该长孔中,其接近该齿面的部分柱身收束成略小于该凸缘围成的孔的大小并形成一环相对该凸缘的肩部,于该凸缘与该肩部之间设有一弹性体抵于两者,该推抵柱近该齿面的端面形成一可啮合该齿面的齿部,另一端略为凸出该长孔而伸入该束槽中。本技术进一步将于横杆枢设该盖体处同端的另一侧处,向外凸伸形成一领块,而所述盖体非枢设于该横杆的一端延伸至该领块侧旁形成一延伸部,并且所述快拆装置设有一设有凸轴部的快拆把手,其以凸轴部抵靠于该领块,并于凸轴部枢设一拉杆,该拉杆穿过该领块及该盖体后其外端被一螺帽由该盖体外端螺锁。本技术以该束槽可插设把手杆,该横杆可相对该直杆调整角度,当该盖体受该快拆装置固紧定位时,会将把手杆推抵该推抵柱,此时把手杆不但被固定并且亦使推抵柱的齿部与该直杆的圆弧形齿面啮合而固定该横杆,达到调整角度后固定的功效,并且由于本技术各部的设计,使得使用本技术直接以设于该横杆中的推抵柱卡制该直杆的齿面而固定该横杆,而不若习用的设有几处枢设的结构,使得本技术拥有零件较少而组装快速的特性,而本技术该推抵柱的齿部以正对的方式来卡制该直杆的齿面,且可作为卡制的部分亦较习用的大,因此使用本技术可获致较习用更好的卡制效果,稳固性更加理想。附图简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快拆装置固紧的部分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的快拆装置松开的部分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的动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看图1-3,本技术是一种可调整角度的自行车立管,其设有一直杆10,该直杆10是圆杆并于顶部形成第一枢接部11,该直杆10中并轴向贯设一穿出该第一枢接部11的孔道12,该第一枢接部11状似横向圆柱,其环面是圆弧面且该第一枢接部11中并贯穿有枢孔,该第一枢接部11于其环面设有圆弧形齿面111;一横杆20,该横杆20一端形成ㄈ形的结合部21,该结合部21对应该第一枢接部11的枢孔设有枢孔,该横杆20以该结合部21的枢孔对正该第一枢接部11的枢孔,以枢轴穿过而枢设于该直杆10的枢接部11,该横杆20中沿轴向贯穿形成一长孔22,该长孔22其中一端的开口朝向该直杆10的圆弧形齿面111,于该长孔22近该圆弧形齿面111一端由该长孔22孔壁向内形成一环凸缘23,该横杆20非结合部21的另一端由外壁面向外凸伸形成一设具ㄈ形孔隙的第二枢接部24,于该横杆20非结合部21的另一端由设有该第二枢接部24另一侧的外壁面处向外凸伸形成一领块25,该领块25于接近该结合部21的一端形成一弧形槽251,该领块25其中平行该长孔22贯穿一与该弧形槽251相通的第一拉杆孔252,并且设有一盖体30,该盖体30一端形成一凸钮31,该盖体30以该凸钮31枢设在该第二枢接部24,该盖体30经该横杆20的长孔22开口而延伸至该领块25处并于另一端形成一延伸部32,于该延伸部32穿设一对应该第一拉杆孔252的第二拉杆孔321,该盖体30与该横杆20外端缘之间并形成一束槽35;一推抵柱40,该推抵柱40是柱体而设于该长孔22中,其接近该齿面111的部分柱身收束成略小于该凸缘23围成的孔的大小并形成一环相对该凸缘的肩部41,另于该凸缘23与该肩部41之间设有一弹性体45抵于两者,在本技术中,该弹性体45是一弹簧,该推抵柱40于接近该齿面111的端面形成一可啮合该齿面的齿部42,该推抵柱40另一端的部分柱身亦略为收束并于外端面形成弧状的凹陷部43,该凹陷部43并微凸形成多数道防滑肋条431,该推抵柱40形成凹陷部43的一端略为凸出该长孔40而伸入该束槽35中;一快拆装置50,该快拆装置50设有一快拆把手51,该快拆把手51是位于所述领块25的侧边,该快拆把手51设有一凸轴部511,该凸轴部511抵靠于所述领块25的弧形槽251,于该凸轴部511枢设一拉杆52,该拉杆52穿过该领块25的第一拉杆孔252并穿出该盖体30延伸部32的第二拉杆孔321而设置,该拉杆52外端并设有螺牙,设有一旋转螺帽55螺锁于该拉杆52外端,该螺帽55内端并抵于该盖体30的延伸部32而抵住该盖体30。请参看图3、4,本技术以该束槽35可插设一把手杆60,当该快拆装置50松开该领块25与该盖体30时,因该弹性体45的回复力推开该推抵柱40,使其齿部42离开该直杆10的齿面111,此时横杆20可应需求而随意调整角度,当调整完毕欲固定时,利用该快拆装置50固紧该领块25、把手杆60与该盖体30,此时把手杆60受该盖体30推抵而推抵连动该推抵柱40,其以其凹陷部43受把手杆60推抵而缩入该长孔22中,使其另一端的齿部42啮合该直杆10的齿面111,以此固定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整角度的自行车立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直杆,该直杆于顶端形成一枢接部,该枢接部状似横向圆柱并于环面形成圆弧形齿面,该直杆中并轴向贯设一穿出该枢接部的孔道;一横杆,该横杆以一端枢设于该直杆顶部的枢接部,该横杆其中并轴向 贯穿设有一朝向该齿面的长孔,该横杆另一端一侧枢设一盖体的其中一端,该盖体另一端延伸经过该横杆长孔开口而于该盖体与该横杆外端缘之间形成一束槽,并于该盖体另一端与该横杆相对应端之间设有一可展开或固紧定位的快拆装置;一推抵柱,该推抵柱穿设 于该横杆所设的长孔中,该推抵柱朝向该齿面的端面形成一可啮合该齿面的齿部,而另一端可略为凸出该长孔而伸入该束槽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清溪杨儒宗
申请(专利权)人:利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