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整角度的自行车立管的横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9608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调整角度的自行车立管的横杆,其包括一一端形成束槽且其中形成长孔并可以另一端枢接于直杆顶端的横杆本体及一设于该长孔中的推抵柱,于该推抵柱及该横杆内壁间由两者其中的一设有一接触另一个壁面滑动的滑动构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滑动构造的设置使推抵柱可平顺地在长孔中滑动,而使装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调整角度的自行车立管,调整使用更加流畅。(*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运用于可调整角度的自行车立管的横杆,特别是一种可使调整过程流畅的可调整角度的自行车立管的横杆。
技术介绍
请参看图6,其是一现有的可调整角度的自行车立管,其包括一直杆80、一一端枢接于该直杆80的横杆本体81及一穿设于该横杆本体81中的推抵柱82,其中该直杆80顶部形成一圆弧形的齿面801;该横杆本体81沿轴向开设有一朝向该齿面801的长孔811,该长孔811于近所述直杆80的齿面801的一端由该长孔811孔壁向内形成一环凸缘812,该横杆本体81另一端枢设一盖体813,该盖体813与该横杆本体81外端缘之间形成一束槽814,于该盖体813未枢设端与该横杆本体81对应端之间设有一快拆装置815而可展开或紧迫屏蔽该长孔811出口;该推抵柱82穿设于该长孔811中,其一端形成可啮合该齿面801的齿部821,该齿部821于接近该齿面801的部分柱身收束成略小于该凸缘812围成的孔的大小并形成一环相对该凸缘812的肩部822,于该凸缘812与该肩部822之间设有一弹簧823抵于两者,该推抵柱82另一端并由该长孔811伸入该束槽814。现有的可调整角度的自行车立管以该束槽814可插设一把手杆70,当该快拆装置815松开该盖体813时,因该弹簧823的回复力推开该推抵柱82,使其齿部821离开齿面801,此时横杆本体81可应需求而随意调整角度,当调整完毕欲固定时,利用该快拆装置815固紧该该盖体813与把手杆70,此时把手杆70受该盖体813推抵而推抵连动该推抵柱82,使该推抵柱82另一端受把手杆70推抵而缩入该长孔811中,使其齿部821啮合该直杆80的齿面801,由此固定该横杆本体81。但由于该推抵柱在该横杆本体的长孔中移动时与该横杆本体内壁摩擦滑动,使得现有的可调整角度的自行车立管,其于调整角度时因为推抵柱与横杆本体内壁的摩擦而不顺畅。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的可调整角度的自行车立管,其因推抵柱在横杆本体的长孔中移动的摩擦滑动,使调整角度不顺畅的缺点,本技术提出一种可调整角度的自行车立管的横杆,其主要目的是为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整角度的自行车立管的横杆,其包括一横杆本体,该横杆本体可以一端枢接于直杆的顶部,于另一端形成一束槽,该横杆本体并于其中贯穿设有一长孔;一推抵柱,该推抵柱穿设于该横杆本体所设的长孔中,并于朝向该横杆本体的枢接端的一端形成齿部;以及一滑动构造,该滑动构造设于该横杆本体内壁与该推抵柱之间,其由该横杆本体或该推抵柱其中之一而设并接触另一个的壁面滑动。本技术进一步由该横杆本体对应该齿部于由该接邻长孔一端的内壁向内形成一环凸缘,该推抵柱于接近该凸缘的部分柱身收束成略小于该凸缘围成的孔的大小并形成一环相对该凸缘的肩部,于该凸缘与该肩部之间设有一弹簧抵于两者。本技术更进一步将所述滑动构造设为由所述推抵柱壁面沿轴向间隔形成一个以上的容置槽,并于各容置槽中分别设有一一端凸出的滚珠组成,各滚珠凸出各容置槽的一端并接触该横杆本体的内壁滑动。本技术由于该推抵柱在该横杆本体的长孔中移动时有该滑动构造使之沿该横杆本体内壁面更加平顺地滑动,由此,使装设有本技术的可调整角度的自行车立管,其调整角度使用更加地流畅理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部分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断面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侧视部分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侧视部分剖面图;图6为现有可调整角度的自行车立管的侧视部分剖面图。图中符号说明10 直杆 11 第一枢接部12 孔道 111 齿面20 横杆本体 21 结合部22 长孔 23 凸缘24 第二枢接部 25 领块251 弧形槽 252 第一拉杆孔30 盖体 31 凸钮32 延伸部 321 第二拉杆孔35 束槽 40 推抵柱41 肩部 42 齿部43 凹陷部 431 防滑肋条45 弹簧 50 固定件51 快拆把手 511 凸轴部 52 拉杆 55 螺帽60 滑动构造 61A 容置槽61B 容置槽 61C 容置槽62 滚珠 70 把手杆80 直杆 801 齿面81 横杆本体 811 长孔812 凸缘 813 盖体814 束槽 815 快拆装置82 推抵柱 821 齿部822 肩部 823 弹簧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为一种可调整角度的自行车立管的横杆本体,以下以运用有本技术的可调整角度的自行车立管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请参看图1至图3所示,为运用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可调整角度的自行车立管,其设有一直杆10,该直杆10为圆杆并于顶部形成第一枢接部11,该直杆10中并轴向贯设一穿出该第一枢接部11的孔道12,该第一枢接部11状似横向圆柱,其环面为圆弧面且该第一枢接部11中并贯穿有枢孔,该第一枢接部11于其环面设有圆弧形齿面111;一横杆本体20,该横杆本体20一端形成ㄈ形的结合部21,该结合部21对应该第一枢接部11的枢孔设有枢孔,该横杆本体20以该结合部21的枢孔对正该第一枢接部11的枢孔,以枢轴穿过而枢设于该直杆10的枢接部11,该横杆本体20中沿轴向贯穿形成一长孔22,该长孔22其中一端的开口朝向该直杆10的圆弧形齿面111,于该长孔22近该圆弧形齿面111一端由该长孔22孔壁向内形成一环凸缘23,该横杆本体20非结合部21的另一端由外壁面向外凸伸形成一设具ㄈ形孔隙的第二枢接部24,于该横杆本体20非结合部21的另一端由设有该第二枢接部24另一侧的外壁面处向外凸伸形成一领块25,该领块25于接近该结合部21的一端形成一弧形槽251,该领块25其中平行该长孔22贯穿一与该弧形槽251相通的第一拉杆孔252;并且设有一盖体30,该盖体30一端形成一凸钮31,该盖体30以该凸钮31枢设在该第二枢接部24,该盖体30经该横杆本体20的长孔22开口而延伸至该领块25处并于另一端形成一延伸部32,于该延伸部32穿设一对应该第一拉杆孔252的第二拉杆孔321,该盖体30与该横杆本体20外端缘之间并形成一束槽35;一推抵柱40,该推抵柱40为柱体而设于该长孔22中,其接近该齿面111的部分柱身收束成略小于该凸缘23围成的孔的大小并形成一环相对该凸缘的肩部41,另于该凸缘23与该肩部51之间设有一弹簧45抵于两者,在本技术中,该弹簧45为一弹簧,该推抵柱40于接近该齿面111的端面形成一可啮合该齿面的齿部42,该推抵柱40另一端的部分柱身亦略为收束并于外端面形成弧状的凹陷部43,该凹陷部43并微凸形成多道防滑肋条431,该推抵柱40形成凹陷部43的一端略为凸出该长孔40而伸入该束槽35中;一固定件50,本技术中该固定件50为一种快拆装置,其设有一快拆把手51,该快拆把手51位于所述领块25的侧边,该快拆把手51设有一凸轴部511,该凸轴部511抵靠于所述领块25的弧形槽251,于该凸轴部511枢设一拉杆52,该拉杆52穿过该领块25的第一拉杆孔252并穿出该盖体30延伸部32的第二拉杆孔321而设置,该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整角度的自行车立管的横杆,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横杆本体,该横杆本体可以一端枢接于直杆的顶部,于另一端形成一束槽,该横杆本体并于其中贯穿设有一长孔;一推抵柱,该推抵柱穿设于该横杆本体所设的长孔中,并于朝向该横杆本体的枢 接端的一端形成齿部;以及一滑动构造,该滑动构造设于该横杆本体内壁与该推抵柱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清溪杨儒宗
申请(专利权)人:利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