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兰英专利>正文

一种路面结构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7884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路面结构层,其特征是:在行车高峰轮迹带位置下对应的该路面结构层内设置有三维立体网格。(*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道路路面领域,尤其是涉及属于路面各结构层中的一种结构层。二)
技术介绍
公路路面工程中,由于施工等原因,路面结构的每一结构层是相对均匀的一个结构层,即,在每一结构层的横断面上,材料构成均是相同的,例如,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横断面全部是沥青混凝土,级配碎石层的断面全部是级配碎石层,半刚性基层的横断面全部是半刚性基层,钢筋混凝土的横断面全部是钢筋混凝土。而路面上的行车荷载在路面结构层的横断面上通常是分布不均匀的,并且呈现出规律性,尤其是在分车道行驶的路面上,每一车道均呈现出两条明显的高峰轮迹带,每一车道的两条高峰轮迹带也就是车辆轮胎作用频率最高的带状条,在如上所述的行车荷载作用下,现有技术路面结构的均匀横断面结构材料层存在如下缺点1、造成材料浪费由于路面结构层要抵抗行车荷载的作用,不得不加厚整个路面结构层的厚度,而实际情况是仅在行车道的高峰轮迹带处承受重荷载,而同一行车道的非高峰轮迹带处承受轮载次数较少;2、易出现车辙尤其是路面结构为柔性结构时,在分车道行驶的车道高峰轮迹带处车辙更为严重,而车辙出现后,对其的处理更为麻烦;3、易出现各种裂缝包括荷载裂缝、温度裂缝等均在行车荷载的催化作用下,在行车道的高峰轮迹带和非高峰轮迹带处的不均匀受力作用下较快出现。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克服以上缺点的一种路面结构层。本技术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一种路面结构层,其特征是在行车高峰轮迹带位置下对应的路面结构层内设置有三维立体网格。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形式,所述的路面结构层既可以为无结合料处治的粒料层;所述的路面结构层也可以为含有外加结合料层。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形式,所述的三维立体网格可以为不等高格带构成的立体格室;该立体格室的不等高格带可以为板构成;该立体格室的不等高格带也可以为网格构成。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形式,所述的三维立体网格可以为丝线连接间隔离散刚性块体构成;所述的刚性块体可以为水泥混凝土块,该水泥混凝土块体设置于纵横丝线的交叉点处;所述的刚性块体也可以为石块,该石块被所述丝线构成的网格所包覆,并在石块之间形成有结点。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形式,所述的路面结构层内沿行车两高峰轮迹带位置下的三维立体网格之间可以有丝线横向连接起来,所述的丝线可以为平面网格状;所述的行车高峰轮迹带位置下的路面结构层内三维立体网格纵向上可以有间隔横向三维立体网格。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形式,所述的三维立体网格可以设置于包括高峰轮迹带的整个行车道的路面结构层内。由于采用上述在行车轮迹带位置下设置有三维立体网格的路面结构层,使路面结构层具有了如下优点1、节省材料若行车荷载为重交通时,可以不用增加过多的路面结构厚度,因为路面结构层内承受的力必然通过颗粒材料的嵌锁粘结作用传递到三维立体网格上,因此在路面结构厚度一定的情况下,仅设计三维立体网格的大小高度和强度即可;2、抵抗行车荷载的作用大大增强,抗车辙能力大大提高由于车辙产生在行车道的高峰轮迹带内,而本技术在行车高峰轮迹带位置下设置有三维立体网格,从而提高了高峰轮迹带位置下路面材料的抗剪切变形能力和阻止了颗粒材料的侧向位移,从而使车辙能够得以根除;3、提高了路面结构层的力学指标,减轻了路面结构的各种病害由于三维立体网格的设置,使得路面结构层的抗弯拉强度、抗剪强度、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均得以提高,从而使各种裂缝能够被抑制产生;4、使未含外加结合料的颗粒状材料层成为一种新型的排水基层,解决了目前仅有的水泥处治碎石和沥青处治碎石两种排水基层的易堵塞、强度不足的弊端;5、增强路面结构层的连续性当立体网格设置于路面结构层与层之间时,可增强路面结构层间的连续性,从而使路面结构整体受力性能增强,并可由此进一步减薄路面厚度。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一种路面结构层做进一步的说明。四)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在轴载作用下路面结构层横截面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横截面视图;图3为图2的A-A截面示意图;图4为用于本实施例1的不等高格室型三维立体网格的一种形式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B-B截面示意图;图6为不等高格室型三维立体网格的另一种形式截面示意图7为不等高格室型三维立体网格的另一种形式截面示意图;图8为不等高格室型三维立体网格的另一种形式截面示意图;图9为可用于本实施例1的连接刚性离散块体型三维立体网格的一种形式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连接刚性离散块体型三维立体网格的另一种形式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C-C截面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横截面视图;图13为图12的D-D截面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横截面视图;图15为图14的E-E截面示意图。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1为在轴荷载1的高峰轮迹带下的路面面层2内设置有三维立体网格5,该三维立体网格5为钢板焊接成的不等高格室型三维立体网格,施工时,三维立体网格5可以在铺设面层前,先固定在基层3的顶面,再铺设路面面层2,本实施例1的路面面层2为含有外加结合料的颗粒状材料层,所述外加结合料为沥青,所述颗粒状材料层为级配碎石,构成的路面面层2为沥青混凝土。如图4、图5所示,为不等高格室型三维立体网格的一种形式,该三维立体网格由横向钢格板7和纵向钢格板8焊接成具有多个格室6的立体格室,横向钢格板7和纵向钢格板8均为厚度t为1毫米,经过防锈处理并涂覆有塑料涂层,并且横向钢格板7和纵向钢格板8为不等高型,即构成立体格室的每一横向板7本身高度h相同,但横向钢格板7与相邻的横向钢格板7高度h不同,纵向钢格板8在横向上不同的格室之间也是不等高的;除了格板与格板之间高度不同之外,每一横向格板7或纵向格板8本身的高度h还可以在每一小格室6内成不等高型(起到增加结合力,减少材料用量作用),如图6所示,每一横向格板7或纵向格板8还可以由网格来代替,如图7所示,横向格板7和纵向格板8为钢丝网格;并且,立体格室的边部还可以接上平面格栅9,以适应于受力的逐渐过渡,如图8所示,平面格栅9为钢丝平面网格,焊接连接到不等高格室型三维立体网格5上。如图9所示,为可用于本实施例1的另一种三维立体网格5,该三维立体网格5为连接刚性离散块体型,它由纵横玻璃纤维丝束线11连接刚性水泥混凝土块体10构成,其中刚性水泥混凝土块体10浇筑于纵横玻璃纤维丝束线11的结点处,刚性水泥混凝土块体10为小碎石混凝土,成型后的块体10的直径为4厘米,当然,刚性块体10也可以设置于一平面网格的格孔内。如图10、图11所示,连接刚性离散块体型三维立体网格的另一形式由丝线11和刚性块体10构成,其中丝线11呈网格状,网格为上下两层玻纤格栅网格,刚性块体10为石块,石块10的平均直径为3厘米,石块10间隔离散分布在一层玻纤格栅网格11上,另一层玻纤格栅网格11覆盖在离散分布的石块10上,并在石块10和石块10之间的两层玻纤格栅网格11打有结12,该结12由尼龙线穿过两层玻纤格栅网格11并打结牢固所形成,在边部把两层玻纤格栅网格11缝合连接,这样形成丝线连接刚性离散块体型三维立体网格的另一形式。以上三维立体网格的边缘也均可以绑扎或焊接连接有平面网格,并且以上三维立体网格均可用于各实施例。如图12、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兰英
申请(专利权)人:李兰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