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多孔超细纤维基布及其制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6979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微多孔超细纤维基的制造方法,将以溶除型分纤性的纤维为主体的纤维织物或非织物、或以物理分纤性纤维为主体的纤维织物或非织物的至少一种纤维织物或非织物,由机械或流体作用予以络合后,以溶剂或碱液或水溶除此分纤性的纤维中的一种以上的聚合物成分,使发生经分纤后超细纤维具有微孔的微多孔超细纤维的方式,故可容易且稳定的制造出吸水性优越、质轻、过滤性能佳、隔音性佳、具光泽艳丽、绒毛触感优越的微多孔超细纤维基布。(*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具有微多孔的超细纤维基布及其制法。如台湾公告第168750号专利“超细纤维的新颖制法及其应用”揭示的以超细纤维作为基材的基布,虽在擦拭效果、隔音效果上优于一般细度基布,但因其经分纤后的超细纤维并无微孔,其在吸水性、隔音性能、吸附污物上仍不甚理想。又台湾公告第152961号专利“类似真皮的复合超微细纤维不织布”揭示的以超细纤维作为基材的人工皮革,其超细纤维由于无微孔,亦未能呈现特殊的绒毛触感及鲜艳的光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微多孔超细纤维基布及其制法,包含下述步骤在岛成分(A)中加入可容易被溶剂,碱或水溶除的小岛成分(B)热塑性聚合物时,其岛成分(A)纤维截面散布有3~15,000个大小不等的小岛成分(B),且以前述岛成分(A)中有小岛成分(B)为岛,以亦为可容易被溶剂、碱或水溶除的热塑性聚合物为海成分(C),前述A成分(岛成分)与B成分(岛成分A中的小岛成分)构成芯鞘型作为岛状配置或分散于C成分的海中或A成分与B成分构成的海岛型作为岛状再分散于C成分的海中,经予抽丝成纤维,并经织成织布或轧成非织物后,以经溶剂、碱或水的溶除过程可将岛成分(A)中的小岛成分(B)及海成份(C)溶除,而得微多孔超细纤维基布。本专利技术还包含下述步骤在岛成分A中加入可容易被溶剂、碱或水溶除的小岛成分B热塑性聚合物时,其岛成分A纤维截面散布有3~15,000个大小不等的小岛成分B,A成分与B成分构成岛(成分A)及岛成分A中的小岛成分(B)状配置或分散于菊花状并为以低结晶度聚合物的C成分为鞘所包覆着,前述成分A与成分C在纤维截面的排列方式呈间隔放射状,成分C在形成基布的同时,使纤维由热开纤或机械开纤的方式分裂成超细纤维,且经溶剂、碱或水的溶除过程可将岛成分(A)中的小岛成分(B)溶除,而得微多孔超细纤维基布。其中岛成分A的聚合物为选自由聚酰胺6、聚酰胺66、聚酰胺系共聚物等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P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系共聚物等聚酯、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甲基戊烯等的聚烯烃、热塑性聚胺酯(TPU)、聚苯乙烯(PS)等的乙烯基聚合物或聚乙醇酸、乙醇酸共聚物、聚乳酸、乳酸共聚物等的脂肪族聚酯系聚合物、于此脂肪族聚酯系聚合物内共聚合以辛酰胺、四亚甲己二酰胺、十一酰胺、十二基乳酰胺、六亚甲己二酰胺等脂肪族酰胺的脂肪族聚酯酰胺系共聚合物。其中小岛成分B选自由PS(聚苯乙烯)、PE(聚乙烯)、TPU(热可塑性聚胺酯)的可被溶剂溶除的聚合物;含磺酸钠盐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可被碱溶除的聚合物;PVA(聚乙烯醇)、含有IPA(间苯二甲酸)、TPA(对苯二甲酸)、AA(丙烯酸)、SIP(磺酸钠盐)、PEG(聚乙二醇)等的共聚合物水溶性共聚酯的可被水溶除的热可塑性聚合物。其中海成分C选自由PS(聚苯乙烯)、PE(聚乙烯)、TPU(热可塑性聚胺酯)的可被溶剂溶除的聚合物;含磺酸钠盐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可被碱溶除的聚合物;PVA(聚乙烯醇)、含有IPA(间苯二甲酸)、TPA(对苯二甲酸)、AA(丙烯酸)、SIP(磺酸钠盐)、PEG(聚乙二醇)等的共聚合物水溶性共聚酯的可被水溶除的热可塑性聚合物。其中岛成分A的聚合物为选自由聚酰胺6、聚酰胺66、聚酰胺系共聚物等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P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系共聚物等聚酯、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甲基戊烯等的聚烯烃、热塑性聚胺酯(TPU)、聚苯乙烯(PS)等的乙烯基聚合物或聚乙醇酸、乙醇酸共聚物、聚乳酸、乳酸共聚物等的脂肪族聚酯系聚合物、于此脂肪族聚酯系聚合物内共聚合以辛酰胺、四亚甲己二酰胺、十一酰胺、十二基乳酰胺、六亚甲己二酰胺等脂肪族酰胺的脂肪族聚酯酰胺系共聚合物。其中小岛成分B选自PVA(聚乙烯醇)、含有IPA(间苯二甲酸)、TPA(对苯二甲酸)、AA(丙烯酸)、SIP(磺酸钠盐)、PEG(聚乙二醇)等的共聚合物水溶性共聚酯的可被水溶除的热可塑性聚合物。其中成分C为含1~50摩尔%IPA(间苯二甲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其中纤维予裁切成长度5~80mm的短纤维棉或予拉伸成全拉伸丝的长纤维丝。其中单根微多孔超细纤维的细度为0.001den~0.8den。其中微多孔超细纤维的微孔数量为3~15,000个。其中微多孔超细纤维的微孔直径为0.01~5μm。其中岛成分A与海成份C比例为5~95/95~5。其中小岛成分B占岛成分A的重量百分比为1~70%。其中基布的制造方式有织布及非织物两大类,非织物包含水轧非织物及针轧非织物。其中分纤方式有溶除剂分纤或机械分纤或热水分纤或热风分纤;且机械分纤方式有水轧分纤或震动分纤或研磨分纤或搓揉分纤或冲撞分纤或假捻分纤。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的超细微多孔纤维基布,是于至少一单面上具有以可发生平均纤维径1μm以下的微多孔超细纤维的溶除型分纤性纤维或物理分纤性纤维或相混合为主体的络合层者。因此,溶除此基布的溶除型分纤性纤维或物理分纤性纤维的一种类以上的聚合物成分并使发生微多孔超细纤维,故为具吸水性优越、质轻、隔音性佳的超细微多孔纤维基布,再经处理后为具光泽艳丽、绒毛触感优越的微多孔超细纤维基布。本专利技术的微多孔超细纤维基布的制造方法,是将以溶除型分纤性的纤维为主体的纤维织物或非织物、或以物理分纤性纤维为主体的纤维织物或非织物的至少一种纤维织物或非织物,由机械或流体作用予以络合后,以溶剂或碱液或水溶除此分纤性的纤维中的一种以上的聚合物成分,使发生经分纤后超细纤维具有微孔的微多孔超细纤维的方式,故可容易且稳定的制造出吸水性优越、质轻、过滤性能佳、隔音性佳、具光泽艳丽、绒毛触感优越的微多孔超细纤维基布。附图说明图1(b)为开纤后海岛复合式纤维截面模式图。图2(a)为开纤前分割复合式纤维截面模式图。图2(b)为开纤后分割复合式纤维截面模式图。至于此溶除型分纤性纤维,例如以图1(a)的开纤前海岛复合式纤维截面模式图所示般,于以溶除剂可溶除的B成分或C成分中,使较难以此B成分或C成分的溶除剂溶除的A成分配置或分散成海岛状分布的海岛型纤维,即B成分视为A成分中的小岛,其岛成分A截面散布有3~15,000个大小不等的小岛成分B或C,A成分视为C成分的岛,由溶除此海岛型纤维的B成分或C成分,可生成由A成分而成的有微孔的超细纤维。而图1(b)则为开纤后海岛复合式纤维截面模式图。本专利技术的由溶除型分纤性纤维而得的微多孔超细纤维基布,为使在分纤的过程(指溶除海成分C)中能同时形成微孔(指溶除小岛成分B),一般均采取C成分与B成分为相同聚合物为宜。小岛成分B占岛成分A以重量计,为1~70重量%。在此种条件下,溶除小岛成分B后,可得此溶除型分纤性纤维的超细纤维的微孔,此微孔直径为0.01~5μm。至于可溶除此溶除型分纤性纤维的一种以上的聚合物成分的溶除剂,例如有溶剂、酵素、碱液、水、微生物等,此等之中亦以溶剂在去除速度较快、较易处理,故可较宜采用。此溶除剂中亦以水系较容易处理且无环保上的顾虑,较宜使用。本专利技术所指的可去除一事,是指聚合物成分的95重量%以上可予溶除之意;而所谓难溶除性,则指在溶除溶除型分纤性纤维的聚合物成分的条件下,仅有聚合物成分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多孔超细纤维基布的制法,包含下述步骤: 在岛成分(A)中加入可容易被溶剂,碱或水溶除的小岛成分(B)热塑性聚合物时,其岛成分(A)纤维截面散布有3~15,000个大小不等的小岛成分(B),且以前述岛成分(A)中有小岛成分(B)为岛,以亦为可容易被溶剂、碱或水溶除的热塑性聚合物为海成分(C),前述A成分(岛成分)与B成分(岛成分A中的小岛成分)构成芯鞘型作为岛状配置或分散于C成分的海中或A成分与B成分构成的海岛型作为岛状再分散于C成分的海中,经予抽丝成纤维,并经织成织布或轧成非织物后,以经溶剂、碱或水的溶除过程可将岛成分(A)中的小岛成分(B)及海成份(C)溶除,而得微多孔超细纤维基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敬堂林孟经郑国光林至逸
申请(专利权)人:三芳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