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织物的染色前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2810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织物染色前处理工艺,属纺织印染行业染色前处理工艺,具体说是机织物的冷轧堆加机缸复炼的前处理工艺,并甄选出一两种冷堆助剂,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及配方,使液碱的用量大幅下降。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大大降低了液碱用量,并且具备了环保和提高产品品质的优点,特别是织物手感有了明显改善,尤其适合传统化纤染整企业生产含纯棉或棉混纺机织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织物染色前处理工艺,具体的说是间歇式染色的前处理工 艺领域。
技术介绍
织物染色前处理是染整生产过程中的基础工序,它对提高后道工序的产品品 质起着重要作用,其加工目的是要去除织物上的天然杂质和纺织过程中附加的 浆料、助剂及沾污物。其中棉类织物上含有大量的棉籽壳、胶质、蜡脂物质以及少量含氮物质等其它杂质;涤、锦等化纤织物上一半含有PVA、 CMC、 PA等 合成浆料和助剂。另外随着纺织技术的发展,各种棉和化纤的混纺、交织织物 的种类大量增加,织物上的浆料成份越来越复杂,入不能有效去除将对后面的 染色及印花等工序产生不良影响。传统的冷轧堆前处理工艺大多是为长车后续加工提供半成品,在纺织产业升 级,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订单批量小,同一批次颜色多的的情况下,间歇式 加工方式及设备得到了长足发展,因此研究适合含棉的化纤染整企业的前处理 工艺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织物的染色前处理工艺,解决一种满足环保 低碱高质量要求的适合小批量生产的机织物冷轧堆前处理的工艺条件最优化的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是浸轧一打巻一堆置一水洗一复炼。具体是使坯布平幅 进入冷堆前处理池内,该处理装置有多个浸渍池以及多个浸渍辊,使织物能多次进入浸渍液中以使浸渍充分,织物浸渍后通过轧液辊,使织物保持80-100% 的轧余率,然后打巻、堆置,堆置温度为30-4(TC,堆置10-30小时,保温堆置 法是利用不饱和蒸汽对棉机织物进行保温处理,既提供了酶作用的适宜温度, 又使处理环境保持一定湿度,不致因保温时间过长导致织物带液率下降。浸轧液可循环使用,定时由技术人员进行工艺快速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将按需求往 浸轧液中补充相应的助剂,使其达到工艺标准,供生产使用,依次达到既能循 环使用又能使用不同批次不同织物的灵活加工要求。织物堆置完成以后进入机 缸水洗,热水出一道,冷水出一道,然后进行复炼,复炼阶段用125式机缸高 温处理后上色。其中堆置浸轧液和复炼阶段助剂使用与传统工艺的对比见下表-表l.低碱新工艺与传统工艺助剂使用对比<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4</column></row><table>注助剂用量根据织物克重等具体情况酌量使用或不用本专利技术相比一般工艺具有以下优点 (1) 环保传统的前处理工艺需要实用大量的液碱经过高温去除织物上的棉籽壳等杂质,后阶段需要大量的酸来中和复炼过程中产生的碱 液,由此形成大量印染废水,本工艺只需要少量的液碱即可,而且 冷堆液可随时补充,循环使用;冷堆后废液可通过机缸上的废水回 收装置进入专门的储液池,后续加工的碱浓大大降低,达到了清洁 生产的目的。(2) 节约因为采用低碱和常温加工,本工艺液碱和蒸汽用量大幅度减少,其中液碱用量为原来的35%左右,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资金。(3) 高效助剂A和B以及适量液碱的配合使用是的织物的性能也有了相当程度的提升。织物毛细血管效应有了明显改善,手感有所改 良,特别是锦纶等织物的二次上色性能有相当大的改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例l.对锦棉机织物分别采用低碱冷堆前处理工艺和常规工艺处理,比较 处理后各项性能指标。织物规格32sxlOOD锦棉斜纹布工艺流程具体是使坯布平幅进入冷堆前处理池内浸渍后通过轧液辊,使 织物保持80-100%的轧余率,然后打巻、堆置,堆置温度为30-40'C,堆置24, 织物堆置完成以后进入机缸水洗,热水出一道,冷水出一道,然后进行复炼后 上色,复炼时候8CTC跑1道,9(TC跑1道,IOCTC跑8道,拉出进行上色。助剂按照表1中所述使用经上述处理后的锦棉机织物,105X:烘干后的经向的毛细血管效应14.50min, 纬向的毛细血管效应9.8min,经向撕裂强度为10.46N,手感比传统工艺好。实施例2.对涤棉机织物分别采用低碱冷堆前处理工艺和常规工艺处理,比 较处理后各项性能指标。织物规格150Dx20s/l 20x60工艺流程具体是使坯布平幅进入冷堆前处理池内浸渍后通过轧液辊,使 织物保持80-100%的轧余率,然后打巻、堆置,堆置温度为30-4(TC,堆置24, 织物堆置完成以后进入机缸水洗,热水出一道,冷水出一道,然后进行复炼后上色,复炼时候8(TC跑1道,9(TC跑1道,10(TC跑8道,拉出进行上色。 助剂按照表1中所述使用经上述处理后的涤棉机织物,105'C烘干后的经向的毛细血管效应13.20min, 纬向的毛细血管效应10.30min,经向撕裂强度为9.92N,手感比传统工艺好。实施例3.对纯棉机织物分别采用低碱冷堆前处理工艺和常规工艺处理,比 较处理后各项性能指标。织物规格32sx21s工艺流程具体是使坯布平幅进入冷堆前处理池内浸渍后通过轧液辊,使织 物保持80-100%的轧余率,然后打巻、堆置,堆置温度为30-40。C,堆置20置 完成以后进入机缸水洗,热水出一道,冷水出一道,然后进行复炼后上色,复 炼时候8(TC跑1道,9(TC跑1道,IO(TC跑IO拉出进行上色。助剂按照表1中所述使用经上述处理后的锦棉机织物,105'C烘干后的经向的毛细血管效应12.50min, 纬向的毛细血管效应10.50min,经向撕裂强度为9.65N,手感比传统工艺好。权利要求1.一种机织物染色前处理工艺,工艺流程是浸轧→打卷→堆置→水洗,其特征在于浸轧工序加入堆置液,堆置温度为30-40℃,堆置时间为10-30小时,复炼及水洗工序采用平幅水洗设备或者间歇设备机缸(卷染或斜管)。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织物染色前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冷堆的处理液 中助剂A和B为多种表面活性剂的复配物,具备极强的乳化、分散、洗涤、 润湿、渗透及分散性能。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织物染色前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浸轧液 中加入的成份以每升计为冷轧堆助剂A为5g, B为5, 30%液碱15-25 g, 27 %双氧水20-30 g,螯合分散剂2 g,渗透剂1.5 g,其余为水;复炼液中纯碱5-10 g, 27X双氧水5-10g,其余为水。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织物染色前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适用的织物 适用于棉、涤纶、锦纶、金属丝成份织造的纯织物及其混纺(或交织)织物。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织物染色前处理工艺,属纺织印染行业染色前处理工艺,具体说是机织物的冷轧堆加机缸复炼的前处理工艺,并甄选出一两种冷堆助剂,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及配方,使液碱的用量大幅下降。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大大降低了液碱用量,并且具备了环保和提高产品品质的优点,特别是织物手感有了明显改善,尤其适合传统化纤染整企业生产含纯棉或棉混纺机织物。文档编号D06B3/18GK101275350SQ20081001941公开日2008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2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2日专利技术者强 周, 鹏 张, 张建芳, 佳 段, 谢小云, 钱琴芳, 陆子明, 黄中权 申请人:盛虹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织物染色前处理工艺,工艺流程是浸轧→打卷→堆置→水洗,其特征在于浸轧工序加入堆置液,堆置温度为30-40℃,堆置时间为10-30小时,复炼及水洗工序采用平幅水洗设备或者间歇设备机缸(卷染或斜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中权钱琴芳张建芳谢小云周强段佳陆子明张鹏
申请(专利权)人:盛虹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