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吡啶喹唑啉和噻嗪酮的杀虫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37835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05: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含有吡啶喹唑啉和噻嗪酮的杀虫组合物,吡啶喹唑啉和噻嗪酮的重量比为1:60‑30:1;该杀虫组合物可用于多种植物虫害的防治,特别用于稻飞虱的防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有吡啶喹唑啉和噻嗪酮的杀虫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吡啶喹唑啉和噻嗪酮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稻飞虱是一种迁飞性、暴发性和毁灭性的水稻害虫。其繁殖力快、隐蔽性强、来势猛,可在短期内暴发成灾。它吸食稻株汁液,影响水稻正常生长,使稻株变黄甚至倒伏,形成“通火团”田块,导致水稻减产或绝收。近年来该虫不仅田间发生量较大,而且易引发水稻条纹叶枯病及水稻黑条矮缩病,严重威胁水稻的安全生产,是水稻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害虫之一。因此,研究筛选能够有效防治稻飞虱的药剂,明确其防治效果、合理用量及使用安全性,对水稻生产有重要意义。吡啶喹唑啉,属于新型喹唑啉类杀虫剂,作用机理是阻止害虫进食,直至害虫缓慢饿死。主要用于防治蔬菜、果树和茶叶等作物上蚜虫类、虱类、介壳虫类、叶蝉类、蓟马类等刺吸性口器害虫,可以显著降低病毒载体的传播。该化合物可以完全穿透叶面,对在叶面下方捕食以及栖居的害虫也可达到有效防控的目的。噻嗪酮是一种选择性强的昆虫生长调节剂。作用机理是抑制几丁质的形成和干扰新陈代谢,使害虫不能正常脱皮和变态而逐渐死亡。对飞虱、叶蝉、粉虱等有特效,对矢尖蚧、长白蚧等一些介壳虫也有较好效果,残效期较长,但药效速度较慢。在常用浓度下对作物、天敌安全,是目前害虫综合防治中一个比较理想的农药品种。目前在国内外尚未见吡啶喹唑啉和噻嗪酮复配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填补现有技术的空白,提供一种高效、安全的杀虫组合物,通过合理混配,扩大杀虫谱,提高药效,降低用药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含有吡啶喹唑啉和噻嗪酮的杀虫组合物,吡啶喹唑啉和噻嗪酮的重量比为1:60-30: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吡啶喹唑啉和噻嗪酮的重量比为1:7-3: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可与农药制剂辅料组合制备成农药上接受的制剂,吡啶喹唑啉和噻嗪酮在制剂中的总重量占整个制剂质量的5%-70%。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中吡啶喹唑啉和噻嗪酮在制剂中的总重量占整个制剂质量的15%-55%。本专利技术杀虫组合物的剂型为颗粒剂、可溶性液剂、微囊悬浮剂、悬乳剂、乳油、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可湿性粉剂、微乳剂等。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多种植物虫害的用途。优选虫害为稻飞虱。进一步的,所述农药制剂辅料包括载体和助剂。所述载体为水、溶剂或填料中的一种、二种或三种,水优选为去离子水;所述助剂至少包括一种表面活性剂,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和需求,还可加入防冻剂、增稠剂、稳定剂、崩解剂、消泡剂等其他功能性助剂,其他功能性助剂选自防冻剂、增稠剂、稳定剂、崩解剂或消泡剂中一种或多种。所述溶剂选自植物油、N,N-二甲基甲酰胺、甲醇、乙醇、乙二醇、丙二醇、正丁醇、乙二醇丁醚、丙酮、环己酮、N-甲基吡咯烷酮、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二甲基乙酰胺、三乙醇胺、乙腈、异丙胺、油酸甲酯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填料选自高岭土、硅藻土、膨润土、凹凸棒土、白炭黑、淀粉或轻质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或渗透剂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表面活性剂为常见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单剂或复配制剂。所述乳化剂选自OP系列磷酸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600#磷酸酯(苯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苯乙烯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镁盐、三乙醇胺盐、农乳400#(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基醚)、农乳700#(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宁乳36#(苯乙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农乳1600#(苯乙基酚聚氧乙基聚丙烯基醚)、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OP系列(壬基酚聚氧乙烯醚)、BY系列(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农乳33#(烷基芳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司盘系列(山梨醇酐单硬脂酸)、吐温系列(失水山梨醇脂酸酯聚氧乙烯醚)或AEO系列(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成的混合物。所述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苯磺酸钙、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醚或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所述润湿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拉开粉BX、润湿渗透剂F、皂角粉、蚕沙或无患子粉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所述渗透剂选自渗透剂JFC(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渗透剂T(顺丁烯二酸二异辛酯磺酸盐)、氮酮或有机硅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所述增稠剂选自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钠、改性淀粉、黄原胶、膨润土、二氧化硅或硅酸铝镁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所述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或尿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所述消泡剂选自硅油、硅酮类化合物、C10~C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或C8~C10脂肪醇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所述崩解剂选自膨润土、尿素、硫酸铵、氯化铝、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乳糖、柠檬酸、丁二酸或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杀虫组合物由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有效成分组成,混配后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提高了防治效果,本专利技术组合物药剂混配减少了用药量,从而降低了成本和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生物活性测定试验一:吡啶喹唑啉和噻嗪酮复配对稻飞虱的毒力测定试验对象:稻飞虱试验方法:采用稻茎浸渍法,连根拔出分蘖期的稻株,洗净,剪成约10cm长的带根稻茎,晾干,3株一组。将稻茎浸入配制好的药液中30s,取出后稍晾干,以湿脱脂棉包住根部放入培养杯中。从盆栽水稻中吸取标准一致的3龄若虫,放入上述培养杯中,每杯20头,每处理重复3次。接虫后的培养杯放入温度为(28±1)℃、光照周期为16(L)∶8(D)的恒温培养箱中。接虫92h后调查试验结果,以毛笔轻触虫体,若虫不能协调运动为死亡,对照死亡率小于10%为有效试验。用D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LC50,然后按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表1吡啶喹唑啉和噻嗪酮对稻飞虱的毒力测定由上表可知,吡啶喹唑啉和噻嗪酮在1:60-30:1配比范围内对稻飞虱均为增效作用;当吡啶喹唑啉和噻嗪酮重量比为1:7-3:1时,其共毒系数都在140.0以上,表现显著增效作用。试验二:吡啶喹唑啉和噻嗪酮复配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效试验方法:按《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进行,试验区常年种植水稻,禾苗长势及肥水管理基本一致,试验时水稻处于黄熟期,于施药前及施药后3d和7d各调查1次,共调查3次。每处理采用平行跳跃法调查10个点,每点2丛,共调查20丛水稻上的稻飞虱虫口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有吡啶喹唑啉和噻嗪酮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吡啶喹唑啉和噻嗪酮的重量比为1:60‑30: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有吡啶喹唑啉和噻嗪酮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吡啶喹唑啉和噻嗪酮的重量比为1:60-30:1。2.根据权利1要求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吡啶喹唑啉和噻嗪酮的重量比为1:7-3:1。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可制备成农药上接受的制剂,吡啶喹唑啉和噻嗪酮在制剂中的总重量占整个制剂质量的5%-7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子燕胡本进徐丽娜高同春胡飞任学祥李昌春王士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