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氮尿嘧啶在制备用于防治由植物病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的杀菌剂中的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2271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0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6‑氮尿嘧啶在制备用于防治由植物病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的杀菌剂中的用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室内毒力测定,证明了6‑氮尿嘧啶对植物病原真菌与卵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6‑氮尿嘧啶作为杀菌剂,具有高效和低毒的优点,适合于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的要求。目前大量杀菌剂的使用,导致病原菌的抗药性增强,而且传统的杀菌剂对环境污染大、残留高,直接威胁着人类的食品安全。而6‑氮尿嘧啶是一种可降解、无污染、对环境友好的小分子化合物,并且其抗药性差、对非靶标生物及人畜安全,能够保证农产品及果蔬的高品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其研究和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6 azauracil in preparation for the use of fungicides controlling plant diseases caused by plant pathogenic bacteria in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6 azauracil in preparation for the use of fungicides controlling plant diseases caused by plant pathogenic bacteria in the invention, by measuring the indoor toxicity, that 6 azauracil has good inhibition activity against plant pathogenic fungi and oomycetes. 6 azauracil as fungicides,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toxicity, suitable for the requirements of chemical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At present, the use of a large number of fungicides leads to the increase of drug resistance of pathogens. Moreover, the traditional fungicides are highly polluting and remain high, which directly threaten human food safety. 6 azauracil is a biodegradable, non polluting,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small molecular compounds, and its poor resistance to non target organisms and human and animal safety,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fruits and vegetables,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s research and market prospe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6-氮尿嘧啶在制备用于防治由植物病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的杀菌剂中的用途
本专利技术属于杀菌活性化合物
,具体涉及6-氮尿嘧啶在制备用于防治由植物病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的杀菌剂中的用途。
技术介绍
植物病原菌能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很大的危害,每年会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植物病害是严重危害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之一,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全世界的粮食和棉花生产因病害常年损失在10%以上。植物病害不仅可引起农作物产量的减少,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严重威胁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及其国际贸易。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的历史伴随着植物病害的发生而发展,化学防治的实践和应用迄今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人类在与自然灾害长期抗争中逐渐总结经验并研发出一系列杀菌剂应用于植物病害的防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推陈出新,目前已有300多种杀菌剂有效成分可以用来防治多种植物病害。植物病害的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但由于化学杀菌剂的长期大量使用,植物病原菌的抗药性也逐年增加,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上升,对食品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伴随着人类文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需要有更多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和环境友好型的杀菌剂被研发与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6-氮尿嘧啶,中文别名为1,2,4-三嗪-3,5-二酮;英文名称:5-Amino-1,2,4-triazine;6-aza-5,6-dihydrouracil;3,5-dioxo-1,2,4-triazine;1,2,4-triazine-3,5-dione;5-Amino-triazin。CAS号:461-89-2,分子式:C3H3N3O2,分子量113.07,分子结构式为:6-氮尿嘧啶为白色结晶粉末,密度:1.86g/cm3,熔点:274-275℃(lit.),沸点:503.4℃at760mmHg,闪点:258.3℃。该药品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6-氮尿嘧啶在嘌呤和嘧啶生物合成中与酶的抑制剂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导致体内核苷酸库水平的变化,随着核苷酸水平的降低转录延伸变得缓慢。6-氮尿嘧啶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转录调控,特别是在模式微生物酵母中。6-氮尿嘧啶具有抗病毒活性,还可被用作抗肿瘤剂。目前,6-氮尿嘧啶在农药方面,特别是作为杀菌活性物质的应用研究,国内外还没有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6-氮尿嘧啶在制备用于防治由植物病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的杀菌剂中的用途。本专利技术通过毒力测定,证明了6-氮尿嘧啶对植物病原真菌与卵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6-氮尿嘧啶作为杀菌剂,其高效、低毒,适合于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的要求。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6-氮尿嘧啶在制备用于防治由植物病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的杀菌剂中的用途。进一步的:所述植物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子囊菌亚门真菌与卵菌门疫霉菌。进一步的:所述杀菌剂中6-氮尿嘧啶的有效使用浓度为5-10mM。进一步的:所述半知菌亚门真菌包括烟草靶斑病菌、番茄枯萎病菌、棉花黄萎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花生黑斑病菌、玉米弯孢叶斑病菌、黄瓜棒孢叶斑病菌、灰葡萄孢菌、蓝莓拟茎点枝枯病菌、马铃薯枯萎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和蓝莓枝枯病菌。进一步的:所述子囊菌亚门真菌包括苹果炭疽叶枯病菌、苹果轮纹病菌、苹果腐烂病菌、梨腐烂病菌和蓝莓枝干溃疡病菌。进一步的:所述卵菌门疫霉菌包括烟草黑胫病菌。进一步的:所述杀菌剂中6-氮尿嘧啶的浓度为10mM时,6-氮尿嘧啶对番茄早疫病菌、黄瓜棒孢叶斑病菌、蓝莓拟茎点枝枯病菌、马铃薯枯萎病菌、苹果腐烂病菌、蓝莓枝干溃疡病菌的抑制率高达99%。进一步的:所述植物为苹果、梨、番茄、蓝莓、烟草、黄瓜、玉米、小麦、棉花、葡萄、马铃薯和花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技术效果是:目前杀菌剂的品种作用机制比较单一,病原菌的繁殖速度较快,故抗性也产生较快,且污染大,高残留,威胁着人类的食品安全。本专利技术通过室内毒力测定,证明了6-氮尿嘧啶对植物病原真菌与卵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6-氮尿嘧啶作为杀菌剂,具有高效和低毒的优点,适合于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的要求。目前大量杀菌剂的使用,导致病原菌的抗药性增强,而且传统的杀菌剂对环境污染大、残留高,直接威胁着人类的食品安全。而6-氮尿嘧啶是一种可降解、无污染、对环境友好的小分子化合物,并且其抗药性差、对非靶标生物及人畜安全,能够保证农产品及果蔬的高品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其研究和市场应用前景广阔。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6-氮尿嘧啶对烟草靶斑病菌的抑菌实验结果;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6-氮尿嘧啶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抑菌实验结果;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6-氮尿嘧啶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菌实验结果;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6-氮尿嘧啶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抑菌实验结果;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6-氮尿嘧啶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菌实验结果;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6-氮尿嘧啶对花生黑斑病菌的抑菌实验结果;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6-氮尿嘧啶对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抑菌实验结果;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6-氮尿嘧啶对黄瓜棒孢叶斑病菌的抑菌实验结果;图9是本专利技术中6-氮尿嘧啶对灰葡萄孢菌的抑菌实验结果;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中6-氮尿嘧啶对蓝莓拟茎点枝枯病菌的抑菌实验结果;图11是本专利技术中6-氮尿嘧啶对马铃薯枯萎病菌的抑菌实验结果;图12是本专利技术中6-氮尿嘧啶对烟草赤星病菌的抑菌实验结果;图13是本专利技术中6-氮尿嘧啶对蓝莓枝枯病菌的抑菌实验结果。图14是本专利技术中6-氮尿嘧啶对苹果炭疽叶枯病菌的抑菌实验结果;图15是本专利技术中6-氮尿嘧啶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菌实验结果;图16是本专利技术中6-氮尿嘧啶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抑菌实验结果;图17是本专利技术中6-氮尿嘧啶对梨腐烂病菌的抑菌实验结果;图18是本专利技术中6-氮尿嘧啶对蓝莓枝干溃疡病菌的抑菌实验结果;图19是本专利技术中6-氮尿嘧啶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抑菌实验结果。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实施例1一、实验材料6-氮尿嘧啶药剂为从Sigma公司购买的成品。根据实验具体要求称取6-氮尿嘧啶溶于二甲基亚砜,配置成为100mM/L的母液,过滤除菌4℃保存待用。本实验中所用的植物病原菌为实验室4℃保存的菌种,采用的培养基为马铃薯培养基(简称PDA)。PDA培养基配方:马铃薯(去皮)200g,葡萄糖20g,琼脂15g,自来水1000ml,自然pH。配制方法:将马铃薯洗净去皮,称200g切成小块,加水煮烂(煮沸20-30分钟,能被玻璃棒戳破即可),用八层纱布过滤于烧杯中,根据实验需要加15-20g琼脂,加入20g葡萄糖,搅拌均匀,充分溶解后稍冷却补足水至1000ml,分装后121℃灭菌20分钟,冷却后备用。二、实验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1、先将19种植物病原菌在PDA平板上25℃培养2d左右待用。2、将PDA培养基加热溶化,冷却至45-50℃,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6-氮尿嘧啶制成含2.5、5、10mM药液的培养基(对照中加入相应体积的二甲基亚砜),并分别倒入培养皿中冷却。3、从培养箱中拿出适合的已经活化完成的植物病原菌,以无菌操作手续,用打孔器在培养2d的各菌株菌丝边缘(生长状况尽量一致)打取圆形菌饼(直径0.60cm),再用接种针挑至含药平板中央,然后将培养皿倒置于培养箱(25℃)中培养。4、于处理后不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01/201711177612.html" title="6‑氮尿嘧啶在制备用于防治由植物病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的杀菌剂中的用途原文来自X技术">6‑氮尿嘧啶在制备用于防治由植物病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的杀菌剂中的用途</a>

【技术保护点】
6‑氮尿嘧啶在制备用于防治由植物病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的杀菌剂中的用途。

【技术特征摘要】
1.6-氮尿嘧啶在制备用于防治由植物病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的杀菌剂中的用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6-氮尿嘧啶在制备用于防治由植物病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的杀菌剂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子囊菌亚门真菌与卵菌门疫霉菌。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6-氮尿嘧啶在制备用于防治由植物病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的杀菌剂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剂中6-氮尿嘧啶的有效使用浓度为5-10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6-氮尿嘧啶在制备用于防治由植物病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的杀菌剂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知菌亚门真菌包括烟草靶斑病菌、番茄枯萎病菌、棉花黄萎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花生黑斑病菌、玉米弯孢叶斑病菌、黄瓜棒孢叶斑病菌、灰葡萄孢菌、蓝莓拟茎点枝枯病菌、马铃薯枯萎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和蓝莓枝枯病菌。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6-氮尿嘧啶在制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文星马晓英纪英姿陈童鸽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