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如下技术:所述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在配置为将从驱动源传递的驱动力经由差速机构分配到驱动轮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中预先准备的管理部件的数量。预先准备这些管理部件,从而在将组装有连接/断开机构的子组件组装至一体地组装有差速器支架和齿圈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的主体时,消除差速器壳等的游隙。在调节齿圈的第一连接/断开齿的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位置和连接/断开套筒的第二连接/断开齿的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位置时,会引起游隙。
技术介绍
已知有一种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其包括差速装置,所述差速装置具有差速器壳,一对差速齿轮组装在所述差速器壳中,所述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配置成将从驱动源传递的驱动力经由所述差速装置分配至驱动轮。这种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的一个例子是日本申请公开第2016-155502号(JP2016-155502A)中描述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JP2016-155502A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包括:(a)差速器支架,其配置成将所述差速装置的位置固定在所述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中,以支撑所述差速装置能够围绕第一轴线旋转,但不能沿第一轴线方向移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的驱动力分配装置,所述驱动力分配装置配置成将从驱动源传递的驱动力分配至驱动轮,所述驱动力分配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差速装置,其包括差速器壳,一对差速齿轮组装在所述差速器壳中;差速器支架,其配置成固定所述差速装置,以支撑所述差速装置能够围绕第一轴线旋转但不能沿第一轴线方向移动;齿圈,其包括第一连接断开齿,并且所述齿圈由所述差速器支架支撑为能够围绕所述第一轴线旋转但不能沿所述第一轴线方向移动;连接断开机构,其包括圆筒形构件和连接断开套筒,所述圆筒形构件具有圆筒形形状,放置为与所述差速齿轮的旋转轴线同心,并且与形成在所述差速器壳的第一端中的轴插入部花键连接,所述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1.20 JP 2017-0089821.一种用于车辆的驱动力分配装置,所述驱动力分配装置配置成将从驱动源传递的驱动力分配至驱动轮,所述驱动力分配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差速装置,其包括差速器壳,一对差速齿轮组装在所述差速器壳中;差速器支架,其配置成固定所述差速装置,以支撑所述差速装置能够围绕第一轴线旋转但不能沿第一轴线方向移动;齿圈,其包括第一连接断开齿,并且所述齿圈由所述差速器支架支撑为能够围绕所述第一轴线旋转但不能沿所述第一轴线方向移动;连接断开机构,其包括圆筒形构件和连接断开套筒,所述圆筒形构件具有圆筒形形状,放置为与所述差速齿轮的旋转轴线同心,并且与形成在所述差速器壳的第一端中的轴插入部花键连接,所述连接断开套筒包括第二连接断开齿,并且布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圆筒形构件沿旋转轴线方向移动但不能相对于所述圆筒形构件旋转,所述连接断开机构配置成通过使所述连接断开套筒沿所述旋转轴线方向在接合位置和脱离位置之间移动来连接和断开所述齿圈与所述差速器壳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所述接合位置是所述连接断开套筒的所述第二连接断开齿与所述齿圈的所述第一连接断开齿接合的位置,所述脱离位置是所述连接断开套筒的所述第二连接断开齿与所述齿圈的所述第一连接断开齿脱离的位置;一对轴承保持构件,其附接至所述差速器支架并且配置成保持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支撑能够围绕所述第一轴线旋转的所述圆筒形构件的两端;中间轴,其穿过所述圆筒形构件和所述差速器壳的所述轴插入部,并且配置成使得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差速齿轮中的一个,并且第二端以动力可传递的方式连接至驱动轴;差速器壳罩,其附接至所述差速器支架和所述轴承保持构件中的任一个,以支撑所述差速器壳的第二端;以及位置调整垫片,其配置成通过使所述连接断开机构的位置相对于所述差速器支架沿所述旋转轴线方向移动,来调整所述齿圈的所述第一连接断开齿的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位置以及所述连接断开套筒的所述第二连接断开齿的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位置,所述连接断开机构的所述圆筒形构件和所述差速器壳具有设置在所述圆筒形构件和所述差速器壳之间的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驱动力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整垫片是环形板材,所述环形板材具有环形形状并且布置在所述一对轴承保持构件中的一个与由所述一对轴承保持构件中的所述一个保持的所述第一轴承之间;并且所述位置调整垫片配置成:通过使所述圆筒形构件的位置相对于所述差速器支架沿所述旋转轴线方向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村孝広,堀江亮太,桥本真幸,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