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防撞杆、车门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6553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8 1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门防撞杆、车门和车辆,所述车门防撞杆包括:防撞杆本体;防撞杆前支架和防撞杆后支架,所述防撞杆本体的前端固定在所述防撞杆前支架上,所述防撞杆的后端固定在所述防撞杆后支架上;其中所述车门防撞杆本体的截面结构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构造为适于与所述防撞杆前支架和所述防撞杆后支架配合的圆弧形,所述第二段设置在所述第一段上且朝向所述第一段突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门防撞杆结构强度高且占用空间小。

Bumper, door, and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oor anti-collision rod, a door and a vehicle. The door anti-collision rod includes a collision rod body, a front bracket of a collision proof rod and a rear support bracket, and the front end of the collision rod body is fixed on the front support of the collision prevention rod, and the rear end of the collision rod is fixed on the rear support bracket; The section structure of the door bump body includes the first section and the second section, the first section of which is suitable for a circular arc fitted to the front support and the rear bracket of the collision bar, the second segments are set on the first section and are facing the first section. The door anti-collision bar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high structural strength and small space occup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门防撞杆、车门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车门防撞杆、车门和车辆。
技术介绍
在交通事故中,侧面碰撞是发生频次最高的事故形态,侧面碰撞导致的事故和死亡人数仅次于正面碰撞。由于乘员和车门间没有足够的空间产生大的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所以侧面碰撞在交通事故中显得尤为危险。近年来,侧面碰撞的安全设计已经成为汽车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为了减少乘员在侧面碰撞中的伤害,需要一个安全有效的被动安全装置。提高车辆的侧面防撞性,除了提高车身侧围的强度外,各种车门防撞梁的研究也在世界各汽车强国广泛开展。车门防撞梁作为车门的加强件来抵御侧面碰撞,在侧面碰撞发生的早期,车门防撞梁产生变形并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从而起到减少乘员伤害的目的。相关技术中的车门防撞梁的强度较低,且占用空间较大,车门的侧碰性能较低,车辆不够紧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车门防撞杆,该车门防撞杆结构强度高且占用空间小。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车门防撞杆的车门。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车门的车辆。根据本技术的车门防撞杆,包括:防撞杆本体;防撞杆前支架和防撞杆后支架,所述防撞杆本体的前端固定在所述防撞杆前支架上,所述防撞杆的后端固定在所述防撞杆后支架上;其中所述车门防撞杆本体的截面结构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构造为适于与所述防撞杆前支架和所述防撞杆后支架配合的圆弧形,所述第二段设置在所述第一段上且朝向所述第一段突出。根据本技术的车门防撞杆,通过将车门本体的截面结构构造为异形,使得车门防撞杆的强度得到提升,提高了车门的防撞性能,可以更好地保护驾乘人员;且车门防撞杆占用的空间减小,使得车辆的构造更为紧凑。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段构造为朝向所述第一段突出的弧形段。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段构造平直段。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防撞杆本体为一体成型件。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防撞杆本体的前端与所述防撞杆前支架焊接固定,所述防撞杆本体的后端与所述防撞杆后支架焊接固定。根据本技术的车门包括车门内板、车门外板以及上述的车门防撞杆,车门防撞杆设置在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之间。由于根据本技术的车辆设置有上述的车门防撞杆,因此该车门的结构强度高,安全系数高,防撞性能好,有效保护了驾乘人员的安全。根据本技术的车辆包括上述的车门,由于根据本技术的车辆设置有上述的车门,因此该车辆的安全系数高,安全性能强,可以有效地保护车辆内的驾乘人员。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防撞杆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防撞杆本体的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车门防撞杆100,防撞杆本体110,防撞杆前支架120,防撞杆后支架130,第一段101,第二段10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交通事故中,侧面碰撞是发生频次最高的事故形态,侧面碰撞导致的事故和死亡人数仅次于正面碰撞。由于乘员和车门间没有足够的空间产生大的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所以侧面碰撞在交通事故中显得尤为危险。近年来,侧面碰撞的安全设计已经成为汽车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为了减少乘员在侧面碰撞中的伤害,需要一个安全有效的被动安全装置。提高车辆的侧面防撞性,除了提高车身侧围的强度外,各种车门防撞梁的研究也在世界各汽车强国广泛开展。车门防撞梁作为车门的加强件来抵御侧面碰撞,在侧面碰撞发生的早期,车门防撞梁产生变形并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从而起到减少乘员伤害的目的。相关技术中的车门防撞梁的强度较低,且占用空间较大,车门的侧碰性能较低,车辆不够紧凑。下面结合图1至图2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防撞杆100进行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防撞杆100可以包括防撞杆本体110、防撞杆前支架120和防撞杆后支架130。其中,防撞杆本体110的前端固定在防撞杆前支架120上,防撞杆的后端固定在防撞杆后支架130上。车门防撞杆100本体的截面结构包括第一段101和第二段102,第一段101构造为适于与防撞杆前支架120和防撞杆后支架130配合的圆弧形,第二段102设置在第一段101上且朝向第一段101突出。区别于现有技术中的防撞杆本体的截面结构为圆形,本技术的防撞杆本体110的横截面为异形,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的防撞杆本体110的截面结构构造为扁平形状。由此,可以显著提高防撞杆本体110的结构强度,提高了车门的防撞性能,且降低了防撞杆本体110占用的空间。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防撞杆100,通过将车门本体的截面结构构造为异形,使得车门防撞杆100的强度得到提升,提高了车门的防撞性能,可以更好地保护驾乘人员;且车门防撞杆100占用的空间减小,使得车辆的构造更为紧凑。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段102构造为朝向第一段101突出的弧形段。具体地,第一段101的突出方向和第二段102的突出方向相同,均朝向防撞杆前支架120或防撞杆后支架130的方向突出。由此,进一步提高了车门防撞杆100的结构强度,更好地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段102构造为平直段。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并非对第二段102的形状做具体限定,第二段102也可以选择其他形状,只要保证第一段101和第二段102结合后的形状为异形即可。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防撞杆本体110为一体成型件。由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门防撞杆,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杆本体;防撞杆前支架和防撞杆后支架,所述防撞杆本体的前端固定在所述防撞杆前支架上,所述防撞杆的后端固定在所述防撞杆后支架上;其中所述车门防撞杆本体的截面结构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构造为适于与所述防撞杆前支架和所述防撞杆后支架配合的圆弧形,所述第二段设置在所述第一段上且朝向所述第一段突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门防撞杆,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杆本体;防撞杆前支架和防撞杆后支架,所述防撞杆本体的前端固定在所述防撞杆前支架上,所述防撞杆的后端固定在所述防撞杆后支架上;其中所述车门防撞杆本体的截面结构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构造为适于与所述防撞杆前支架和所述防撞杆后支架配合的圆弧形,所述第二段设置在所述第一段上且朝向所述第一段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防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构造为朝向所述第一段突出的弧形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梦宇付金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