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崔桂生专利>正文

密集纺纱器用微孔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3445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密集纺纱器用的微孔带,具有筒体,筒体上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通孔。当纤维束随微孔带运动时,在小通孔负压作用下,纤维束的毛羽横向收拢。它是为密集纺纱器而专门设计的用于吸附并收拢纱线中的毛羽的微孔带,并使密集的纱线输出,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具有此结构的密集纺纱器能达到减少纱线毛羽,提高纱线强度,从而达到提高纱线质量的目的。(*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密集纺纱器专用构件,尤其是一种密集纺纱器用微孔带。现有的纺纱设备纺纱时,纱线通过罗拉传动机构和前罗拉的转动而送出。前罗拉输出的纤维束呈扁条形,其中纤维分散,头尾端多数向外扩散,而且纤维也不完全伸直,因此,通过现有的纺纱设备生产的纱线毛羽多,强力也不理想,纱线质量不高。为提高纱线质量,必须减少纱线毛羽,提高纱线强度,而当前纺纱机械上不存在专用的能达到上述效果的纺纱机械用密集纺纱器,因此,现有技术中,为减少毛羽,仅是在纺纱加工时增加烧毛工序,它产生的弊端主要体现在既消耗了能源,增加了劳力,而且也延长了产品加工周期,降低了原料制成本,无法提高纱线强度。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集纺纱器用微孔带,它是为密集纺纱器而专门设计的用于吸附并收拢纱线中的毛羽的微孔带,并使密集的纱线输出,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具有此结构的密集纺纱器能达到减少纱线毛羽,提高纱线强度,从而达到提高纱线质量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密集纺纱器用微孔带,具有筒体,筒体上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小通孔。当纤维束随微孔带同步运动时,在小通孔负压作用下,纤维束的毛羽横向收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积极效果是由于本技术是为密集纺纱器而专门设计,它是密集纺纱器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构件,它可以使从罗拉输出的纱线中的毛羽吸合而收拢在一起,它转动时带动纤维束输出,从而使纤维束受到拉力而伸直,增强了纱线强度,减少了纱线的毛羽,而使整个纺纱流程不需要增加新的工序,产品加工周期不会受到影响。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中1是筒体;2是小通孔。由图1和图2可知本技术具有筒体1,筒体1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小通孔2,该小通孔用于吸附纤维束毛羽,并带动纤维束输出。所述筒体1的厚度在0.3~1mm之间,宽度在24~28mm之间,筒体1可以用橡胶制作,也可以用织物制作。当纤维束随微孔带筒体1同步运动时,在小通孔2负压作用下,纤维束的毛羽横向收拢。权利要求1.一种密集纺纱器用微孔带,筒体(1),其特征在于筒体(1)上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小通孔(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集纺纱器用微孔带,其特征在于筒体(1)的厚度在0.3~1mm之间,宽度在24~28mm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集纺纱器用微孔带,其特征在于筒体(1)用橡胶制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集纺纱器用微孔带,其特征在于筒体(1)用织物制作。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密集纺纱器用的微孔带,具有筒体,筒体上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通孔。当纤维束随微孔带运动时,在小通孔负压作用下,纤维束的毛羽横向收拢。它是为密集纺纱器而专门设计的用于吸附并收拢纱线中的毛羽的微孔带,并使密集的纱线输出,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具有此结构的密集纺纱器能达到减少纱线毛羽,提高纱线强度,从而达到提高纱线质量的目的。文档编号E06B1/04GK2437699SQ00260539公开日2001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00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0年11月24日专利技术者张长乐 申请人:崔桂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密集纺纱器用微孔带,筒体(1),其特征在于:筒体(1)上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小通孔(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长乐
申请(专利权)人:崔桂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