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崔桂生专利>正文

密集纺纱器用吸气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3442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密集纺纱器用吸气管,具有两端封闭的管体,管体一侧设有出气口,其中,管体上设有偶数个均匀分布的气槽,且所述的相邻的气槽彼此相互对称。它是为密集纺纱器而专门设计的用于吸气产生负压的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具有此结构的密集纺纱器能达到减少纱线毛羽、提高纱线强度,从而提高纱线质量的目的。(*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密集纺纱器专用构件,尤其是一种密集纺纱器用吸气管。现有的纺纱设备纺纱时,纱线通过罗拉传动机构和前罗拉的转动而送出。前罗拉输出的纤维束呈扁条形,其中纤维分散,头尾端多数向外扩散,而且纤维也不完全伸直,因此,通过现有的纺纱设备生产的纱线毛羽多,强力也不理想,纱线质量不高。为提高纱线质量,必须减少纱线毛羽,提高纱线强度,而当前纺纱机械上不存在专用的能达到上述效果的纺纱机械用密集纺纱器,因此,现有技术中,为减少毛羽,仅是在纺纱加工时增加烧毛工序,它产生的弊端主要体现在既消耗了能源,增加了劳力,而且也延长了产品加工周期,降低了原料制成本,无法提高纱线强度。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集纺纱器用吸气管,它是为密集纺纱器而专门设计的用于吸气产生负压的构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具有此结构的密集纺纱器能达到减少纱线毛羽、提高纱线强度,从而提高纱线质量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密集纺纱器用吸气管,具有两端封闭的管体,管体一侧设有出气口,通过此出气口以形成管腔的负压,管体上设有偶数个均匀分布的气槽,且所述的相邻的气槽彼此相互对称,它用于使纤维端通过气槽的吸力而收拢至纤维束中,而弯曲的纤维受拉力而伸直,从而聚集在一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积极效果是本技术是为密集纺纱器而专门设计的吸气管,当管体内出现负压时,吸气管的气槽可以将从罗拉送出的纤维束的毛羽吸合而收拢起来,而且还可以把纤维拉直,实现了毛羽少、强力高的纺纱效果,不需要增加新的工序,产品加工周期不会受到影响。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图1a是图1的A-A剖视图。图1b是本技术实施例1气槽形状示意图。图1c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气槽形状示意图。图1d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气槽形状示意图。图中1是管体;2是气槽;2-1是渐缩直槽;2-2是渐缩斜槽;2-3是渐缩曲槽。由图1可知本技术具有两端封闭的管体1,管体1一侧设有出气口3,管体1上设有偶数个均匀分布的气槽2、且所述的相邻气槽2彼此相互对称。见图1a,本实施例中的管体1其径向截面一边缘的弧度曲率大于另一边缘的弧度曲率,且两端弧线用过渡弧线连接。实施例中的气槽数可以是6个,也可以是8个,具体个数取决于罗拉的箝口数,管体1截面形状与尺寸取决于不同型号机器上的管体安装位置。通过出气口3可以使管体1中呈负压,气槽2用于使纤维的毛羽收拢,并使纤维被拉直。提高了纱线的强度,改善了纱线质量。由图1b可知,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气槽2是一种其形状渐缩的直槽。由图1c可知,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气槽2是一种其形状渐缩的斜槽。由图1d可知,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气槽2是一种其形状渐缩的曲槽。气槽2采用上述结构用于产生气流,可以更好地吸气,使毛羽收拢,聚集力度增强。权利要求1.一种密集纺纱器用吸气管,具有两端封闭的管体(1),管体(1)一侧设有出气口(3),其特征在于管体(1)上设有偶数个均匀分布的气槽(2),且所述的相邻的气槽(2)彼此相互对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集纺纱器用吸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其径向截面一边缘的弧度曲率大于另一边缘的弧度曲率,且两端弧线用过渡弧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集纺纱器用吸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槽(2)是一种其形状渐缩的直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集纺纱器用吸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槽(2)是一种其形状渐缩的斜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集纺纱器用吸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槽(2)是一种其形状渐缩的曲槽。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密集纺纱器用吸气管,具有两端封闭的管体,管体一侧设有出气口,其中,管体上设有偶数个均匀分布的气槽,且所述的相邻的气槽彼此相互对称。它是为密集纺纱器而专门设计的用于吸气产生负压的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具有此结构的密集纺纱器能达到减少纱线毛羽、提高纱线强度,从而提高纱线质量的目的。文档编号D01H11/00GK2437701SQ0026054公开日2001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00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0年11月24日专利技术者张长乐 申请人:崔桂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密集纺纱器用吸气管,具有两端封闭的管体(1),管体(1)一侧设有出气口(3),其特征在于:管体(1)上设有偶数个均匀分布的气槽(2),且所述的相邻的气槽(2)彼此相互对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长乐
申请(专利权)人:崔桂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