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用吸气管及使用该吸气管的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643898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8 0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用吸气管及使用该吸气管的制冷系统,吸气管连接在储液罐与阀门之间,所述吸气管包括靠近储液罐的前段、靠近阀门的后段及连接在该前段与该后段之间的中间段,所述前段和所述后段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中间段连接,另一端均向下延伸;在俯视投影面上,所述中间段绕所述压缩机的圆周方向延伸。由于吸气管绕压缩机的圆周方向延伸,能够有效吸收压缩机转子旋转时产生的周向振动,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吸气管应力大、振动大的问题,可以延长吸气管的疲劳寿命。而且,与目前使用的吸气管相比,该吸气管的管路总长度更短,使用材料更少,可以节约材料成本;并且由于其减震效果好,可以不使用减振阻尼块,所以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冷系统,特别是涉及吸气管及使用该吸气管的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制冷系统(如家用空调器)的压缩机是空调系统的主要运动部件。为了降低压缩机对吸气管振动影响,目前压缩机通常使用的两种吸气管的走管方式为从储液罐入口开始,吸气管采用2个“U”型管(见图1)或者I个“V”型管加I个“U”型管(见图2)的方式,这两种走管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压缩机振动起到减振效果,但是,由于冷媒对吸气管的长U管的脉动冲击较大,因此此处的振动情况也较差,常常采用的措施是在长U管的底部增加减振阻尼块才能起到减振消噪的作用。如果压缩机的性能不好,振动较大时,上面两种方式解决不了管路应力应变的问题,长期运行后,将可能导致管路及压缩机吸气口裂漏,从而导致质量隐患。而且,此两种走管方式还存在管路总长度长,使用材料多,因而制造成本高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吸气管,其既有较好的吸振效果又能够降低成本。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吸气管的制冷系统。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制冷系统用吸气管,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储液罐和阀门,所述吸气管连接在所述储液罐与所述阀门之间,所述吸气管包括靠近所述储液罐的前段、靠近所述阀门的后段及连接在该前段与该后段之间的中间段,所述前段和所述后段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中间段连接,另一端均向下延伸;在俯视投影面上,所述中间段绕所述压缩机的圆周方向延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段包括至少两段经圆弧过渡段连接的中间段单元,且沿着所述前段至所述后段方向,前一个中间段单元最低点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后一个中间段单兀最闻点的闻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段单元包括沿着所述前段至所述后段方向顺次连接的第一中间段单元、第二中间段单元和第三中间段单元。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中间段单元、所述第二中间段单元和所述第三中间段单元的最低点均高于所述压缩机顶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中间段单元与所述压缩机顶面平行,所述第二中间段单元远离所述第一中间段单元的一端以一定夹角向下倾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段单元还包括第四中间段单元,该第四中间段单元一端与所述第三中间段单元经圆弧过渡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后段经圆弧过渡段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中间段单元远离所述前段的一端向下延伸,所述第二中间段单元和所述第三中间段单元的最低点均高于所述压缩机高度的中间位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中间段单元和所述第三中间段单元均与所述压缩机顶面平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俯视投影面上,所述中间段沿所述压缩机的顺时针或逆时针延伸。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储液罐、阀门和吸气管,所述吸气管连接在所述储液罐与所述阀门之间,所述吸气管为上述的吸气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提供的吸气管及使用该吸气管的制冷系统,由于吸气管绕压缩机的圆周方向延伸,能够有效吸收压缩机转子旋转时产生的周向振动,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吸气管应力大、振动大的问题,可以延长吸气管的疲劳寿命。而且,与目前使用的吸气管相比,该吸气管的管路总长度更短,使用材料更少,可以节约材料成本;并且由于其减震效果好,可以不使用减振阻尼块,所以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由此可见,本技术所提供的吸气管既有较好的吸振效果又能够降低成本,提高了产品竞争力,有利于在同行业中取得发展先机。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其中一种吸气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吸气管的结构不意图;图3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吸气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使用图3所述吸气管的空调器室外机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使用图3所述吸气管的空调器室外机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的吸气管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使用图6所述吸气管的空调器室外机的俯视图。以上各图中,10-压缩机,20-吸气管,21-前段,22-第一中间段单元,23-第二中间段单元,24-第三中间段单元,25-第四中间段单元,26-后段,27-圆弧过渡段,30-连接管,40-阀门,50-储液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图3所示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吸气管2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吸气管20包括与靠近储液罐50的前段21、靠近阀门40的后段26及连接在该前段21与该后段26之间的中间段,其中,前段21的一端与储液罐50连接,另一端向下延伸;中间段包括沿着吸气管20的前段21至后段26方向顺次连接的第一中间段单元22、第二中间段单元23、第三中间段单元24和第四中间段单元25,前段21、第一中间段单元22、第二中间段单元23、第三中间段单元24、第四中间段单元25和后段26彼此经圆弧过渡段27连接。本实施例中,沿着前段21至后段26方向,前一个中间段单元最低点的高度大于后一个中间段单元最高点的高度。当然,沿着前段21至后段26方向,前一个中间段单元最低点的高度也可以等于后一个中间段单元最高点的高度。图4为使用本实施例的吸气管20的空调器室外机的立体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前段21与储液罐50直接连接,后段26经连接管30与阀门40连接。所述第一中间段单元22、所述第二中间段单元23和所述第三中间段单元24的最低点均高于所述压缩机10顶面。所述第一中间段单元22与压缩机10顶面平行,所述第二中间段单元2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中间段单元22连接,另一端以一定夹角向下倾斜。因为吸气管20的温度较低,易凝水,而第二中间段单元23必须从压缩机10的接线盖上方经过,所以第二中间段单元23在设计上与压缩机10顶面呈一定的夹角向下倾斜,可以把冷凝器导流到压缩机10机接线盖以外的安全地方。当然,所述第一中间段单元22、所述第二中间段单元23和所述第三中间段单元24的最低点也可以低于所述压缩机10顶面。图5为使用本实施例的吸气管20的空调器室外机的立体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俯视投影面上,第一中间段单元22、第二中间段单元23和第三中间段单元24沿压缩机10的圆周方向延伸,在走管方向上,第一中间段单元22、第二中间段单元23和第三中间段单元24可以按照如图5中所示压缩机10的顺时针方向走管,也可以按照压缩机10的逆时针方向走管。将本实施例的吸气管20与图2所述吸气管20进行对比试验,结果分别见表一和表_■表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系统用吸气管,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储液罐和阀门,所述吸气管连接在所述储液罐与所述阀门之间,所述吸气管包括靠近所述储液罐的前段、靠近所述阀门的后段及连接在该前段与该后段之间的中间段,所述前段和所述后段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中间段连接,另一端均向下延伸;其特征在于,在俯视投影面上,所述中间段绕所述压缩机的圆周方向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系统用吸气管,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储液罐和阀门,所述吸气管连接在所述储液罐与所述阀门之间,所述吸气管包括靠近所述储液罐的前段、靠近所述阀门的后段及连接在该前段与该后段之间的中间段,所述前段和所述后段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中间段连接,另一端均向下延伸;其特征在于,在俯视投影面上,所述中间段绕所述压缩机的圆周方向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用吸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段包括至少两段经圆弧过渡段连接的中间段单元,且沿着所述前段至所述后段方向,前一个中间段单元最低点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后一个中间段单元最高点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统用吸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段单元包括沿着所述前段至所述后段方向顺次连接的第一中间段单元、第二中间段单元和第三中间段单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系统用吸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间段单元、所述第二中间段单元和所述第三中间段单元的最低点均高于所述压缩机顶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系统用吸气管,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硕李康黄辉韩鹏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