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端头的解捻方法和解捻喷嘴技术

技术编号:1842761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由捻接器进行打结过程中,通过把解捻形成螺旋状的纱线端头拉直,即使是紧捻纱,也能得到均匀的接头。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纱线端头的解捻喷嘴具有喷出空气流的喷射孔,这个空气流是对被导入的纱线端头施加回旋力的;其还具有另一个喷出空气流的喷射孔,这个空气流是对被导入的纱线端头施加拉伸力。(*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纱线端头的解捻方法和解捻喷嘴。捻接器的解捻喷嘴,其是配置在细纱机和络纱机等的卷绕装置上进行打结用的。以前公知的一种捻接器是在细纱机和络纱机进行纱线卷绕过程中,当清纱器感知到断头或检测到纱疵时,把面线的端头和底线的端头分别拉近、并把它们夹紧,把它们分别导入各个解捻喷嘴里,由压缩空气把它们解捻成适于打结的状态,然后把各个线端拉到打结喷嘴里,使它们相互重叠在一起,用压缩空气的作用进行打结。在用上述的捻接器的解捻喷嘴时,尤其是在紧捻纱的情况下,解捻后的紧捻纱的线端会形成螺旋状,在把它们导入打结喷嘴之前,当解捻喷嘴停止喷出空气时,螺旋状的纱线端头会收缩,在最坏的情况下还会从解捻喷嘴中飞出,因此使打结的状态打乱。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解决上述的问题,要在由捻接器进行打结过程中,通过把已解捻的形成螺旋状的线端伸直,即使是紧捻纱,也能获得均匀的接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纱线端头的解捻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是由把纱线端头解捻的第一阶段的解捻工序、和把纱线端头拉直的第二阶段的解捻工序构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由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纱线端头的解捻方法,其含有把纱线端头导入解捻喷嘴内的工序,第一阶段的解捻工序中纱线端头的解捻是使回旋气流对上述的导入解捻喷嘴里的线端作用来进行的;第二阶段解捻工序中纱线端头的拉直是使直流的空气流对上述导入的解捻喷嘴里的线端作用来进行的。前述的纱线端头的解捻方法,其是在第一阶段解捻工序完成之前就开始第二阶段解捻工序,在第一阶段解捻工序完成之后,才结束第二阶段解捻工序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捻接器的解捻喷嘴具有喷出空气流的喷射孔,由该空气流对被导入的纱线端头施加回旋力;还具有另一个喷出空气流的喷射孔,由该空气流对被导入的纱线端头施加拉伸力。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捻接器的解捻喷嘴中,纱线端头被导入之后,被回旋空气流解捻,即使形成螺旋状,也会被连续喷出的空气流拉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由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纱线端头的解捻喷嘴,其具有用来导入纱线端头的直径较大的导入用的空间、和解捻纱线端头的直径较小的解捻用的空间、和连通这两个空间的狭缝。附图说明图1是纱线导入、线端切割时捻接器的动作示意图,图2是说明解捻时捻接器动作的示意图,图3是说明打结是捻接器动作的示意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解捻喷嘴和打结喷嘴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各个解捻喷嘴的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解捻喷嘴和衬垫的平面图,图7是衬垫的正面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解捻喷嘴的正面图,图9是表示从喷射孔喷射空气流的时间图表,图10是表示被解捻的线端部状态的平面图。图1至图3是上、下解捻喷嘴的剖面图,先参照这些图,说明打结操作,以此替代对捻接器结构的简略说明。先使导纱杆10回转,使面线Y1、底线Y2被插入到打结喷嘴1里;接着使回旋杆4动作,使面线Y1被把持在回旋杆4与夹板5之间,同样地使底线Y2被把持在夹紧导引件6和夹板7之间(见图1)。然后,由纱线端头切割器8把底线Y2的线端部在离开上述的把持位置一定距离的位置上切断,同样地,由纱线端头切割器9把面线Y1的线端部切断(见图1)。这时,把纱经张力压杆12回转到不作用的位置上。接着,把压缩空气喷出到各个解捻喷嘴2、3里,一个接一个地把导纱杆10按图2箭头所示方向回转,使底线Y2的经端被吸入到解捻喷嘴2内,使面线Y1的线端被吸入到解捻喷嘴3内,并将它们解捻成适于打结的状态(见图2)。如图3所示,当各个线端都被解散后,使导纱杆10一个接一个地再次动作,在对各个线端进行导引的同时,使其中一个线端回转到其与挡块11一起与另一挡块13相接的位置上,使各个线端从解捻喷嘴2、3内拉出。此后,再使纱线张力压杆12动作,在对各线端导引的同时使其回转,在把各线端把持的同时,从打结喷嘴1喷出压缩空气,使各个线端相互缠绕上、相互加捻,由此完成打结。当结被打完后,导纱杆10和纱线张力压杆12与面板Y1、底线Y2脱离,被接上的纱线从打结喷嘴1向外部脱出,再开始正常的运转。下面,参照着图4至图8,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捻接器的解捻喷嘴2、3。这两个解捻喷嘴2、3都采用并列地设置圆筒状的解捻用的空间21和圆筒状的纱线导入用的空间22,并由狭缝23相互连通的结构。如图5所示,各个解捻喷嘴2、3都是把解捻用的空间21位于中心侧、把纱线导入用的空间22位于外侧,分别通过衬垫15被设置在解捻喷嘴组14中。在图4中,1是打结喷嘴,Ya是线端。解捻用的空间21具有在解捻紧捻纱线时所要的充分小的内径,因此有比标准的解捻喷嘴更小的内径。在解捻用的空间21时,沿切线方向、而且朝深处一侧特别地开设着两个解捻喷嘴孔24、25,它们是在把纱线导入后进行第一回喷射回旋空气流的。这两个喷嘴孔相对于解捻用的空间21的倾斜角度,以下游侧的解捻喷嘴孔25的倾斜角比上游侧的解捻喷嘴24小,这样对纱线穿经更有利。因而,在本实施例中的各个倾斜角度是,解捻喷嘴孔24的倾斜度是50度,解捻喷嘴孔25的倾斜度是40度。纱线导入用的空间22具有吸引线端所要的充分大的内径,因此它的内径比解捻用的空间21大。在这空间里,向深处一侧地开设着纱线导入辅助用的喷嘴26。而且,在纱线导入用的空间22里还朝深处开设着在把纱线导入后、第二回从狭缝23向解捻用的空间21喷射直流的空气流的解捻喷嘴孔27。衬垫15具有与解捻喷嘴2或解捻喷嘴3的周面紧密接合的筒状壁15a和把衬垫与解捻喷嘴组14之间形成的空间15b分隔成两部分的间隔壁15c。在上述的圆筒壁15a上分别形成与解捻喷嘴孔24、25、纱线导入喷嘴孔26、解捻喷嘴孔27贯通的孔15d、15e、15f。在解捻喷嘴组件14上开设着把压缩空气送向纱线导入辅助喷嘴孔26、解捻喷嘴孔27的空气供给通路14a,和把压缩空气送向解捻喷嘴孔24、25的空气供给通路14b。在具有这样结构的解捻喷嘴2、3中,先按规定时间从空气供给通路14b供来压缩空气,从解捻喷嘴孔24、25朝解捻方向喷出回旋空气流。如图8所示,由于解捻喷嘴孔24、25是朝解捻喷嘴的深处侧开设的,因而由空气流喷出,在有回旋力作用的同时也有吸引力作用。这样,线端就被吸入到纱线导入用的空间22内,同时纱线的基部自然地挨近所设的打结喷嘴1那一侧,通过狭缝23移动到解捻用的空间21内。然后由回旋空气流使其解捻。接着,在从空气供给通路14b继续供给压缩空气的时间里,由空气供给通路14a按规定时间供来压缩空气,从解捻喷嘴孔27和纱线导入辅助喷嘴孔26喷出空气流。由纱线导入辅助喷嘴26所喷出的空气流使吸引力增加,使只用解捻喷嘴孔24、25喷出的空气流不能充分吸入的线端能被确实地吸入。此外,较迟被吸入的线端也可由持续进行着喷出的从解捻喷嘴孔24、25喷出的回旋空气流加以解捻。此后,停止从空气供给通路14b供给压缩空气,只从空气供给通路14a按规定的时间、继续供给压缩空气。这时,由解捻喷嘴孔24、25的回旋空气流解捻完了的线端由从解捻喷嘴孔27喷出的直流空气流拉直。由此,使由回旋空气流解捻的、被解捻成螺旋状的线端也被拉直,使构成这线端的纤维都平行地排齐,使漏结部分减少,能得到良好的接头。纱线导入辅助喷嘴26可根据需要设置。图9是表示从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纱线端头的解捻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是由把纱线端头解捻的第一阶段的解捻工序、和把纱线端头拉直的第二阶段的解捻工序构成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横矢笃人
申请(专利权)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