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机的接头方法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2439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能够在接头时使纱条高效地飞起,同时能够控制接头的粗细的纺纱机的接头方法及其装置。在为了将反向通过加捻装置17的种纱Y与来自拉伸装置10的纱条S接头,向上述纱条S喷射压缩空气,将其吸引并导引到设置于加捻装置17与拉伸设置10之间的吸引管内的方法中,上述压缩空气从上述加捻装置17的纺纱喷嘴22的周部朝向纱条S以对面状态喷射。(*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纱条拉伸后通过空气式等加捻装置纺纱,卷取成卷装的纺纱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将卷装一侧的切断了的细纱和纱条接头的接头方法及其装置。图中,10为拉伸装置,由从其上游侧开始顺序布置的后罗拉11,侧罗拉12,架装有输送带14的中罗拉13及前罗拉15构成,从位于后罗拉11上游侧的第1纱条导向件16来的纱条S在各罗拉间以特定的延伸比延伸,并供给加捻装置17。在侧罗拉12与中罗拉13之间设有第2纱条导向件16a。加捻装置17形成导引孔(纤维导入孔)20,以将由拉伸装置10延伸的纤维束F导引入与后述的中空导引轴体25的前端相对设置的导向部件18内,同时,加捻装置17还由贯通地设有在后述的中空导向轴体25的前端(纺纱点)上产生旋转空气流的喷咀孔21的纺纱喷咀22,保持该纺纱喷咀22并形成空气室23用的喷咀部件24,前端接近于纱纺喷咀22设置的中空导向轴体25,嵌合于喷咀部件24而封闭空气室23并保持中空轴体25、在断纱时将中空导向轴体25相对于纺纱喷咀22分开的保持部件26构成。由拉伸装置10延伸的纤维束F在由导引孔20沿导向部件18导引后,进入中空导引轴体25内,其间由前罗拉15解除夹持的纤维后端由从喷咀孔21喷射的旋转气流旋转,在中空导向轴体25的前端部反转卷绕,在卷绕于进入中空导向轴体25中的纤维上的同时穿经(综),大部分成为卷绕纤维的实捻状的细纱Y。通过位于加捻装置17下游侧的构成送纱装置的输出罗拉28和与其接触驱动的夹持罗拉29之间,卷绕于卷装(图中未示出)上。在拉抻装置10与加捻装置17之间,设置有在接头时向纱条S吹射加压空气用的空气淋洗管32,在接头时将卷装侧的细纱保持并吸引来自空气淋洗管32的加压空气而造成飞起的纤维用的吸引管34。以下参照图9-图10对以往的断纱后的接头动作进行说明。断纱时,作为构成拉伸装置一部分的接头罗拉的后罗拉11与侧罗拉12停止,而位于下游侧的中罗拉13及前罗拉15保持驱动状态。此时,通过输出罗拉28与夹持罗拉29送纱仍在暂时进行之中,保持驱动状态。结果为,如图9所示的纱条S由于驱动中的中罗拉13而撕断,其前端部分Sa在位于侧罗拉12与中罗拉13之间状态下停止。此时,纱条S前端部分Sa支持于第2纱条导向件16a上。拉伸装置10内的一部分的拉伸罗拉停止稍后,加捻装置17的驱动(从喷咀孔21的压缩空气喷射)被停止,同时中空导向轴体25移动到与喷咀部件分离的状态。此状态下,在接头动作之前,夹紧罗拉29离开输出罗拉28,送纱停止。接着,卷装侧的细纱Y保持于构成纱输送部件的送纱罗拉30上,在从夹紧罗拉29与输出罗拉28之间通过的状态下逆送至加捻装置17的纱排出侧。然后通过送纱罗拉30的回转朝向拉伸装置10输送,在朝向导引孔20的纤维束导入口的图中未示出的空气流的协同运动下,作为种纱在与纺纱方向相反方向上贯通于中空导向轴体25内。再者,通过回转送纱罗拉30,种纱的纱端与上述朝向纤维导入口的空气流协同运动,从纺纱喷咀22的导引孔20突出,其纱端被吸引到设置于喷咀22与前罗拉15之间的吸引管14中并保持。此后,如图10所示,保持部件26再度嵌合于喷咀部件24上。此后,已停止的拉伸罗拉(后罗拉11与侧罗拉12)再次驱动,纱条S通过中罗拉13及前罗拉15向下游侧送出。此时,纱条10的前端部分由于来自空气淋洗管32的压缩空气而飞起,由吸引管34吸引除去,使其不会堵塞于纺纱喷咀22的导引孔20内。这样在保持种纱(细纱)Y的状态下,送纱罗拉30从送纱通道上开放的同时,种纱Y由于夹持罗拉29与输出罗拉28向卷取方向开始行进,再次驱动来自喷咀孔21的旋转空气流后,通过停止来自空气淋洗管32的压缩空气的喷射,在种纱Y的外周卷绕构成纱条S的纤维来进行接头,再度开始纺纱。但是,上述的以往的纺纱机的接头方法及装置具有以下问题。即,从空气淋洗管32到纱条S的距离远,由于压缩空气与拉伸装置10的前罗拉15碰撞使得效率降低,不能完全除去长度长的纤维等难飞起的纤维,使接头成为团状。此外,来自空气淋洗管32的加压空气的喷射停止后,由于为了接头而进入纺纱喷咀22的导引孔20中的纱条S的纤维量为通常的纤维量,即与种纱Y相同的纤维量,接头的粗细在理论上为相对于种纱断面积的2倍,在直径上为1.4倍。这些成为纱的缺陷,存在作为细纱产品的质量降低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纺纱机的接头方法,为了将反向通过加捻装置的种纱与来自拉伸装置的纱条接头,向所述纱条喷射压缩空气,将其导引并吸引到设置于加捻装置与拉伸装置之间的吸引管内,其特征为,所述压缩空气从所述加捻装置的纺纱喷咀的周边朝向纱条以面对状态喷射。这样,能够使压缩空气从近距离向纱条喷射,同时由于没有阻碍喷射的障碍物,能够使纱条有效地飞起。此外,将所述压缩空气设定的比接头时加捻装置的纺纱喷咀的吸引力弱,选择此压缩空气的喷射时间,将接头的粗细控制为所希望的值。这样,能够将进入纺纱喷咀的导引孔内的纱条纤维的一部分吹走除去,以控制接头的粗细。此外,本专利技术的装置为,为了将反向通过加捻装置的种纱与来自拉伸装置的纱条接头,向所述纱条喷射压缩空气,将其导引并吸引到设置于加捻装置与拉伸设置之间的吸引管内,其特征为,在所述加捻装置的纺纱喷咀的周围,设置有面对从拉伸装置送出的纱条喷射所述压缩空气的空气喷咀。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接头装置的纺纱喷咀及空气喷咀的放大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接头装置的纺纱喷咀及空气喷咀的正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纺纱机的全图。图4为接头时各装置的驱动时间的时间图。图5为喷咀的停止时间与接头粗细度关系的示图。图6为从阀到喷咀的配管长度及阀的喷口数和空气喷咀停止后的空气压力下降关系的示图。图7为空气喷咀其他实施例的示图。图8为以往纺纱机的全9为以往的接头装置及方法的示图。图10为以往的接头装置及方法的示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接头装置的纺纱喷咀及空气喷咀的放大剖视图,图2为接头装置的纺纱喷咀及空气喷咀的正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纺纱机的全图。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纺纱机由于其全体结构与上述的图8所示的纺纱机相同,相同部件注以相同符号,省略对其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要点在于,在加捻装置17的纺纱喷咀22的前端部的周围,设置在接头时向纱条S喷射压缩空气、从吸引管34中吸引去除的空气喷咀40。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空气喷咀40沿纺纱喷咀22的周缘部在全周上形成圆形。并且,在空气喷咀40上连接有与图中未示出的压缩空气供给装置相连的空气通路41、和暂时储存供给空气通路41的压缩空气用的空气贮存部42。空气贮存部42与空气喷咀40相同,沿纺纱喷咀22的周缘部在全周上形成圆状。从压缩空气供给装置向空气通路41内供给的压缩空气,在暂时贮存于空气贮存部42内后,从空气喷咀40朝向由拉伸装置10的前罗拉15送出的纱条S喷射。由图中可知,在空气喷咀40和从拉伸装置10送出的纱条S之间没有障碍,来自空气喷咀10的压缩空气可靠地向纱条S喷射。此外,空气喷咀40与图8所示的以往的空气淋洗管32相比,能够从更接近纱条S的位置喷射压缩空气。以下对具有这样的空气喷咀40的本实施例的纺纱机断纱后的接头动作进行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纺纱机的接头方法,为了将反向通过加捻装置的种纱与来自拉伸装置的纱条接头,向所述纱条喷射压缩空气,将其导引并吸引到设置于加捻装置与拉伸装置之间的吸引管内,其特征为,所述压缩空气从所述加捻装置的纺纱喷咀的周边朝向纱条以面对状态喷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山升
申请(专利权)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