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机上的抽吸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97978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纱机上的抽吸设备。一种用于纺纱机的彼此相邻设置的两个牵伸装置单元(2,3)的抽吸设备,包括收集器管(12)和从收集器管伸出并且沿着相反方向延伸的两个抽吸管(26,30),两个抽吸管的两个向外指向开口(17,18)相对于从各个牵伸装置单元(2,3)输送的纱线(G)指向,其中抽吸管的与外部开口(17,18)相对的端部通过内部开口(32,33)通向公共收集器管(12)。为了简化已知抽吸设备的生产并且为了避免堵塞,提出了抽吸管(26,30)的向外指向开口(17,18)指向相反的方向,并且通向收集器管(12)的抽吸管的开口(32,33)同轴地彼此相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纺纱机的彼此相邻设置的两个牵伸装置单元的抽吸设备,包括收集器管和从所述收集器管伸出并且沿着相反方向延伸的两个抽吸管,并且两个抽吸管的向外指向开口指向从各个牵伸装置单元输送的纱线,其中两个抽吸管的与外部开口相对的端部通过内部开口通向公共收集器管。
技术介绍
纺纱机的特殊问题在于,在断线的情况下,仍然从牵伸装置单元输送的纤维材料必须传送离开,以便它不会以不受控的方式进入纺纱元件中。为此目的,使用了抽吸设备,其中对于每个纺纱台,在纤维材料流附近设置一个抽吸管。这种设备例如示出在DE3642820 Al中。抽吸管的开放端在此位于牵伸装置单元的罗拉、牵伸装置的所谓输出罗拉下方,并且分别位于线5的右侧或者沿着操作者的观察方向的线的后方,在根据DE’ 820的纺纱机的情况下,操作者分别位于输送罗拉的左侧或者线和抽吸管的左侧。如在DE说明书中所示,抽吸管的开放端应该位于尽可能靠近线或者尽可能靠近线在输出罗拉上的夹持位置的位置。为了简化抽吸设备并且为了减少待移动的空气体积,已经提出了抽吸设备的其他方案,其中两个相邻牵伸装置的抽吸管通向连接到中央抽吸通道的公共收集器管。这种方案例如示出在DE 101 44 570 Al中。然而,关于该方案,发现在一些情况下,在抽吸管到收集器管的输送点的区域中发生纤维堆积。因为抽吸管以某个角度通向收集器管,所以在抽吸管到收集器管的传输点处,抽吸的纤维在抽吸设备的静止壁处被转向并且被沿着其引导。在该过程中,由于存在摩擦力,所以纤维可能在该点处被卡住,在一定时间之后,这会导致抽吸设备在该转向点处的堵塞。通常,抽吸设备由注塑模制部件制成。为了能够使用注模方法根据DE 101 44 570 Al生产具有附接的抽吸管的收集器管,复杂且昂贵的注模模具是必需的。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两个相邻纺纱台的抽吸设备,该抽吸设备避免了已知方案的所述缺点并且能够以简单的方式生产。该目的通过提出抽吸管的向外指向开口沿着相反方向朝向并且通向收集器管的抽吸管开口同轴地彼此相对来实现。结果,通向收集器管内的开口以同样距离彼此相对。这意味着,由所施加的负压产生的空气流在收集器管中的其开放端区域中碰撞,并且然后通过收集器管被输送离开。因此,被抽吸的纤维由空气流连续地捕获,而不再由静止壁处的偏转点捕获。因为两个抽吸管的空气流直接互相冲撞,所以在该区域中还产生了空气湍流,该湍流防止了纤维附着在抽吸管或收集器管的内壁上。因为抽吸管在公共平面中延伸,所以将抽吸管生产为注模部件得到了简化。术语“抽吸管的向外指向开口沿着相反方向朝向”意味着,在两个开口处经由负压源产生的空气流在一个平面中彼此完全相反地对齐。而且,提出了收集器管由能够互相联接的至少两个纵向段形成,其中第一纵向段由全面闭合的管轮廓构成,而第二纵向段由沿着纵向方向分开并且能够互相联接的两个管状半壳形成,并且在每个半壳上附接有一个抽吸管。通过该提出的实施例,其中收集器管的第二纵向段由两个管状半壳构成,每个半壳具有一个抽吸管,将它们生产为注模部件得到了进一步简化,并且因此更加地节省成本。这意味着,为了实现期望的形状不再需要用于注模部件的复杂型芯。有利地,各个半壳和与各个半壳连接的抽吸管形成为整体。因此,在注模加工期间还能够适当地形成各个半壳与抽吸管之间的过渡,以便纤维没有附着的可能性。并且,提出了从每个向外指向开口开始,抽吸管的截面积沿着朝向通向收集器管的开口的方向,至少在抽吸管的最大长度部分上逐步或连续地增大。这确保了抽吸管的抽吸开口的区域中的沿着纱线的方向的高抽吸动力,并且通过输送截面的后续扩大,使得能够没有任何问题地将被抽吸的纤维材料输送离开。由于输送截面的扩大,还减小了抽吸管的内壁与纤维材料之间的摩擦阻力。有利地,还提出了半壳在所有情况下设置有在管状截面上突出并且环绕管状截面的一个凸缘,其中所述凸缘设置有互相间隔开地设置的高部和深部,它们当轴向地联结两个半壳时建立两个半壳的可靠锁定连接。术语“圆周凸缘”应该理解为联接各半壳的半圆形圆周表面的相应端部的凸缘。在各半壳的相应端部管联接的区域中,凸缘半圆形地延伸,并且形成用于管状抽吸通道的关于到横向于半壳的抽吸通道设置的抽吸管的过渡的盖。当联接两个半壳时,互相间隔开地设置在两个半壳的其中一个的凸缘上的高部接合在与其对应地定位并且设置在另一个半壳的凸缘中的深部中。因此,一方面,两个半壳相对于彼此定位以便于形成管状抽吸通道,并且另一方面通过适当形状的高部和深部可拆卸地互锁。术语“深部”也包括设置在凸缘中的通孔。因此,能够进行两个半壳的简化组装,其中所形成的内部由上下放置的圆周凸缘相对于周围环境密封隔离。互相连接两个半壳的另一种可能性是提出了半壳在所有情况下设置有在管状截面上突出并且环绕管状截面的一个凸缘,其中第一半壳的凸缘设置有销,销互相间隔开地设置,当轴向地联结两个半壳时突出到第二半壳的相对凸缘的通孔中,并且以一定量突出超过所述通孔,销的突出部受到按压设备挤压,以便销的突出部突出超过通孔的外周从而建立两个半壳的不可拆卸连接。为了将由两个联接的半壳形成的抽吸通道内部与周围环境更好地密封隔离,还提出了对于抽吸管的第一半壳,在凸缘上的圆周高部设置为距半圆形截面的内部宽度恒定距离,并且对于抽吸管的第二半壳,圆周深部以距半圆形截面的内部宽度相同的恒定距离设置在凸缘中,其中当轴向地联结两个半壳时高部接合在深部中。为了避免纤维被捕获在半壳之间的分隔点处,提出了两个半壳的凸缘的相对表面以这样的方式分别形成在圆周高部或圆周深部与每个半圆形截面的内部宽度之间的区域中,即,在两个半壳的组装状态下在这些表面之间存在大约同样的距离的方式。这样,在所形成的抽吸通道的内部与圆周层状密封件之间产生了大约平行的圆周间隙。这里间隙的间距选择为以便纤维能够穿过但不会被捕获或卡在其中。这意味着,潜在贯穿该间隙的纤维被后续供应的纤维材料推动或冲出所述间隙。这意味着,在联接的半壳的抽吸通道内产生自清除的效果。并且,提出了两个半壳的连接的实施例,其中两个半壳在所有情况下设置有在管状截面上突出并且环绕管状截面的一个凸缘,其中在两个半壳的组装状态观察时,第一半壳的凸缘在第二半壳上局部地突出并且第二半壳的凸缘在第一半壳的凸缘上完全突出并且与第一半壳的凸缘形成可靠锁定夹持连接。通过该实施例,能够在两个半壳之间建立可靠锁定的简单连接,两个半壳在凸缘之间没有绒毛会堆积的向外突出联结部边缘。这意味着,两个半壳之间的联结部被从外部封装,并且具有没有绒毛会堆积的光滑外表面。并且,通过所提出的连接,因为该连接同时形成迷宫式密封,所以不需要提供附加的密封元件,。为了将两个半壳牢固且固定地保持在其组装位置,还提出了第二半壳的凸缘设置有开放的接纳部,该接纳部朝向所述收集器管的第二纵向段向内指向,并且所述第一半壳的凸缘的外部轮廓以可靠锁定的方式接纳在接纳部中,所述第二半壳的凸缘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壳的凸缘上方的完全突出部的区域中,其中当沿着半壳的径向方向观察时,向内指向腹板在第一半壳的凸缘上局部地突出,所设置的在第一半壳的凸缘上局部地突出的腹板确保了该凸缘不能自动地与第一半壳的凸缘的所提出的接纳部脱离。因此获得了牢固的连接,其可以仅通过施加足够的力而再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09/201210518453.html" title="纺纱机上的抽吸设备原文来自X技术">纺纱机上的抽吸设备</a>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纺纱机的彼此相邻设置的两个牵伸装置单元(2,3)的抽吸设备,包括收集器管(12)和从所述收集器管伸出并且沿着相反方向延伸的两个抽吸管(26,30),两个抽吸管的两个向外指向开口(17,18)相对于从各个牵伸装置单元(2,3)输送的纱线(G)指向,其中抽吸管的与外部开口(17,18)相对的端部通过内部开口(32,33)通向公共收集器管(12),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管(26,30)的向外指向开口(17,18)指向相反的方向,并且通向所述收集器管(12)的抽吸管的开口(32,33)同轴地彼此相对。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2.07 CH 01938/11;2012.03.05 CH 00287/121.一种用于纺纱机的彼此相邻设置的两个牵伸装置单元(2,3)的抽吸设备,包括收集器管(12)和从所述收集器管伸出并且沿着相反方向延伸的两个抽吸管(26,30),两个抽吸管的两个向外指向开口(17,18)相对于从各个牵伸装置单元(2,3)输送的纱线(G)指向,其中抽吸管的与外部开口(17,18)相对的端部通过内部开口(32,33)通向公共收集器管(12),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管(26,30)的向外指向开口(17,18)指向相反的方向,并且通向所述收集器管(12)的抽吸管的开口(32,33)同轴地彼此相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器管(12)由能够互相联接的至少两个纵向段(LI,L2)形成,其中第一纵向段(LI)由全面闭合的管轮廓(20,21)构成,而第二纵向段(L2)由沿着纵向方向分开并且能够互相联接的两个管状半壳(24,28)形成,并且在每个半壳上附接有一个抽吸管(26,3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抽吸设备,其特征在于,各个半壳(24,28)和与所述半壳连接的抽吸管(26,30)形成为整体。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抽吸设备,其特征在于,从抽吸管(26,30)的每个向外指向开口(17,18)开始,抽吸管(26,30)的截面积沿着朝向通向收集器管(12,24,28)的开口(32,33)的方向,至少在所述抽吸管的最大长度部分上逐步或连续地增大。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抽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半壳(24,28)在所有情况下设置有在管状截面上突出并且环绕管状截面的一个凸缘(25,29),其中所述凸缘设置有互相间隔开地设置的高部(39,40)和深部(42,43),它们当轴向地联结两个半壳时建立两个半壳的可靠锁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抽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半壳(24,28)在所有情况下设置有在管状截面上突出并且环绕管状截面的一个凸缘(25,29),其中第一半壳(28)的凸缘(29)设置 有销(45),销(45)互相间隔开地设置,当轴向地联结两个半壳(24,28)时突出到第二半壳(24)的相对凸缘(25)的通孔(42)中,并且以一定量突出超过所述通孔,销的突出部受到按压设备挤压,以便销(45)的突出部突出超过通孔(42)的外周从而建立两个半壳的不可拆卸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5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抽吸设备,其特征在于,对于抽吸管(L2)的第一半壳(28),在凸缘(29)上的圆周高部(53)设置为距半圆形截面的内部宽度恒定距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纳格利G施奈德
申请(专利权)人:里特机械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