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机械的接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42637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切断的纱条的尖状前端部因其纤维密度小,将这样的纱条部分供给加捻部而进行接头时,接头部分细而使接头失败,或形成强度小的接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是不去除所述那样的尖状的前端部分,而又可形成接头不细的接头方法。即,使构成纱条的尖状的前端部的纤维的大致整个部分缠绕于标准纱并形成接头部分时,控制标准纱的开始移动时间。(*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纱机械中用于将断纱连接的。在现有技术中曾经公开了下述的及其装置,即,将卷取侧的纱线端导入纺纱机械的加捻装置,其后通过再次纺纱,而在纺纱过程中将导入加捻装置的纱条的端部和导入加捻装置的卷取侧的纱线(下称标准纱)的端部连接起来。下面用包含作为具有加捻装置的纺纱机械一例的局部断面的侧视图的图4及图5、作为表示切断了的尖状的纱条的前端部和该前端部被延伸状态的平面图的图6以及作为延伸状态的纱条前端部和标准纱的现有技术的接头部分的平面图的图7,来说明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D是牵引装置,作为一例表示的是4对罗拉的牵引装置。牵引装置D由4对罗拉,即,后罗拉1、侧罗拉2、架设有龙带的中罗拉3、及前罗拉4来构成。5是设置于侧罗拉2和中罗拉3之间的集棉器(condenser),供给到牵引装置D的纱条S在由牵引装置D延伸后再供给下述的加捻装置,形成纱线。加捻装置T主要包括形成回旋气流的空气纺纱喷嘴6、支承上述喷嘴的喷嘴架7、将其前端8a位于空气纺纱喷嘴6的内部6a并具有通孔8b的锭子(导纱管)8、以及支承该锭子的锭子支承部件9。空气纺纱喷嘴6的内部6a是供给到空气纺纱喷嘴6的内部6a的构成纱条S的纤维和穿过锭子8的通孔8b而被引导到空气纺纱喷嘴6的内部6a的标准纱Y’进行接合的接头区域。在空气纺纱喷嘴6上,穿设为产生回旋气流的多个空气喷射孔6b。10是喷嘴架7和锭子支承部件9之间形成的空气室,空气室10通过抽吸孔11与未图示的以较弱的抽吸压抽吸空气的空气抽吸源相连接,在纺纱中,上述抽吸孔11用作从空气纺纱喷嘴6的空气喷射孔6b喷出的空气的溢出孔,同时还起到抽吸除去纺纱中产生于空气室10内的浮游纤维等的作用。12是形成于喷嘴架7侧的锭子支承部件9的侧壁上的切缝,此外,13是与锭子支承部件19的侧壁上的切缝12相对的、形成于锭子支承部件9侧的喷嘴架7的侧壁上的切缝。如下所述,喷嘴架7和锭子支承部件9结合时,其构成为穿过锭子8的通孔8b的标准纱Y’进入切缝12、13,而不被喷嘴架7的侧壁和锭子支承部件9的侧壁所夹持。14是缸体,在缸体14的活塞杆15的前端安装锭子支承部件9的下部架16。所以,通过使缸体14动作,使锭子支承部件9的左右移动,可使锭子支承部件9或离开喷嘴架7或与喷嘴架7相结合。17是用于抽吸保持标准纱Y’的抽吸部件,所述的标准纱穿过锭子8的通孔8b、从其前端部8a引出之后,再穿过切缝12、13。18是可自由离合于一直被回转驱动的输出罗拉19的夹持辊,使夹持辊18和输出罗拉19接触,可向未图示的卷取装置的方向移送纺出的纱线Y。纺纱机械在处于纺出纱线Y的工作状态下,供给到牵引装置D的纱条S在由牵引装置D延伸后,由加捻装置T加捻,制成纱线Y。即,供给到加捻装置T的空气纺纱喷嘴6的构成纱条T的纤维,一边由从空气喷射孔6b喷出的回旋气流使之回转,一边从前端部8a进入锭子8的通孔8b,从而制成纱线Y。在产生断纱的情况下,由未图示的检测传感器发出检测信号,与此同时,通过未图示的连接于后罗拉1的离合器,使后罗拉1和侧罗拉2的驱动停止,停止供给纱条S。加捻装置T依然继续工作。在停止的侧罗拉2和继续驱动的中罗拉3之间,纱条S的前端立即被拉断成前端尖的细丝状,如图6(a)。而且,在规定时间后,停止从空气喷射孔6b喷射空气,并使加捻装置停止工作。此外,使夹持辊18离开输出罗拉19。然后,使缸体14动作,使活塞杆15伸缩,使锭子支承部件9离开喷嘴架7的同时,使标准纱Y’穿过锭子8的通孔8b,从其前端部8a引出,所述的标准纱由公知的抽吸嘴从卷取有标准纱的卷装筒引出或从另外准备的卷装筒引出。然后,使缸体14动作,使活塞杆15后退,将锭子支承部件9和喷嘴架7相结合。即使将锭子支承部件9和喷嘴架7相结合,由于标准纱Y’进入了切缝12、13,所以,标准纱也不会由喷嘴架7的侧壁和锭子支承部件9的侧壁所夹持。插入切缝12、13的标准纱Y’插入抽吸部件17内规定长度并被抽吸保持。此后,使停止的后罗拉1和侧罗拉2再次回转,将由后罗拉1和侧罗拉2夹持的、其前端部Sa位于侧罗拉2和中罗拉3之间的纱条S移送。紧接后罗拉1和侧罗拉2的再驱动之后,使夹持辊18接触于输出罗拉19,由夹持辊18和输出罗拉19使标准纱Y’移动的同时,使加捻装置再启动,即,使空气从空气喷射孔6a喷出。于是,从前罗拉4送出的构成纱条S的纤维被导入空气纺纱喷嘴6的导入口,在锭子8的前端部8a附近,缠绕于已开始移动的标准纱Y’,完成接头作业。但是,再次驱动已停止的后罗拉1和侧罗拉2,则如图6(a)所示,在侧罗拉2和中罗拉3之间拉断成尖状的纱条S的前端部Sa向中罗拉方向移动,由中罗拉3和前罗拉4延伸,如图6(b)所示,形成细长的针状部分Sb。例如,假设侧罗拉2和中罗拉3之间的牵引比为40-50倍,在侧罗拉2和中罗拉3之间拉断成尖状的纱条S的前端部Sa的长度为10mm,则,由中罗拉3和前罗拉4延伸成细长针状部分Sb的长度为400-500mm。还有,一般情况下,穿过锭子8的通孔8b且由抽吸部件17抽吸保持的标准纱Y’的从锭子8的前端部8a伸出的长度通常为200mm,所以,纱线接头部分的状态如图7所示,只不过是细长的针状部分Sb的前端部Sb’缠绕于标准纱Y’上。所以,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即,缠绕于标准纱Y’上的细长的针状部分Sb的前端部Sb’或是从标准纱脱落而再次断纱,或是在缠绕于标准纱Y’上的细长的针状部分Sb的前端部Sb’的强度薄弱部分再次产生断纱。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纱机械的接头装置,不仅可解决现有技术的中所存在的问题,而且可形成粗细、形状都好的接头部分。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接头方法,在常时回转的牵引辊和已停止的牵引辊之间切断纱条后,将标准纱穿过加捻装置的锭子,然后,通过牵引辊、加捻装置的再驱动以及标准纱的开始移动而进行接头,在这种接头方法中,其特征在于使构成已切断的纱条的尖状的前端部的大致全部的纤维缠绕于标准纱而形成接头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法的特征在于在使标准纱停止的状态,使构成切断的纱条的尖状前端部的纤维接触于标准纱,然后使标准纱开始移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接头方法的特征在于使构成切断的纱条的尖状的前端部的纤维和移动中的标准纱相接触。图面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由本专利技术方法形成的接头部分的平面图。图2是由本专利技术方法形成的另一接头部分的平面图。图3是由本专利技术方法形成的再一个接头部分的平面图。图4是包含作为具有加捻装置的一例的纺纱机械的局部断面的侧面图。图5同样是包含作为具有加捻装置的一例的纺纱机械的局部断面的侧面图。图6是表示切断的尖状纱条的前端部和该前端部被延伸的状态的平面图。图7是延伸状态的纱条的前端部和标准纱的过去的接头部分的平面图。图8包含作为适用本专利技术的一例的纺纱机械的局部断面的侧面图。图9是为说明本专利技术接头工序的与图8同样的纺纱机械的侧面图。图10是说明本专利技术接头工序的与图8同样的纺纱机械的侧面图。图11是为说明本专利技术接头工序的与图8同样的纺纱机械的侧面12是由本专利技术的接头方法使用的吸气管部件的头部的垂直断面图。图13是由本专利技术的接头方法使用的吸气管部件的头部的斜视图。图14是纱条的切断部的平面图。图15是再度切断的纱条的平面图。图16是由本专利技术方法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纺纱机械的接头方法,在常时回转的牵引辊和已停止的牵引辊之间切断纱条后,将标准纱穿过加捻装置的锭子,然后,通过牵引辊、加捻装置的再驱动以及标准纱的开始移动而进行接头,在这种接头方法中,其特征在于:使构成已切断的纱条的尖状的前端部的大致全部的纤维缠绕于标准纱而形成接头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今村裕司
申请(专利权)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