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工程机械的中心回转接头,该中心回转接头包括固定体(1)、第一回转体(2)、第二回转体(3)和环形的挡板(4),固定体(1)内具有第一通道(5),第二回转体(3)内具有第二通道(6),第二回转体(3)的下端插入第一通道(5)中使第二通道(6)与第一通道(5)连通,固定体(1)与第二回转体(3)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7),第一回转体(2)环绕固定体(1)设置,其中,所述固定体(1)的上端延伸至所述挡板(4),所述第二回转体(3)和所述挡板(4)为相互分离的部件。采用该中心回转接头能够容易地发现第一密封件(7)的泄漏,从而及时地对第一密封件(7)进行更换。(*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工程机械的中心回转接头。
技术介绍
很多的工程机械(如消防车、泵车或者起重机)均具有上装和底盘。在工作时,底 盘不动,而上装却需要360度回转作业。大部分的液压油动力源、电源以及消防用水泵均 安装在底盘上,为了保证上装在任何回转角度时,底盘都能够顺利地供给上装液压油、电和 水,一般的工程机械都采用中心回转接头连接上装和底盘,以通过中心回转接头向上装供 应液压油、电和水。图1显示了一种用于消防车的中心回转接头,该中心回转接头包括固定体1、第一 回转体2、第二回转体3和环形的挡板4,所述固定体1内具有第一通道5,所述第二回转体 3内具有第二通道6,所述第二回转体3的下端插入所述第一通道5中使所述第二通道6与 所述第一通道5连通,所述固定体1与所述第二回转体3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7,所述第 一回转体2环绕所述固定体1设置且在所述第一回转体2与所述固定体1之间形成有空间 9,该空间9中可以设置有电气元件8,所述挡板4环绕所述第二回转体3设置且与所述第二 回转体3 —体成形,而且所述挡板4的外侧与所述第一回转体2固定连接。在将上述中心回转接头安装到消防车上时,将固定体1安装在底盘上,并将第一 回转体2、第二回转体3连同挡板4与上装连接在一起。当上装回转时,第一回转体2、第二 回转体3连同挡板4随着上装一起回转,消防车用水沿箭头A所示的方向流经第一通道5 和第二通道6。此时,第二回转体3与固定体1之间产生相对运动,第一密封件7将水密封, 防止水泄漏到电气元件8上。该种结构的中心回转接头存在以下两个缺点1)由于第二回 转体3与固定体1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所以在长期的运动过程中会导致第一密封件7发生 磨损,从而导致第一密封件7处发生泄漏。一旦泄漏,水便会流到电气元件8上,严重影响 车辆的正常使用。2、由于挡板4与所述第二回转体3 —体成形,所以当第一密封件7泄漏 时水无法从中心回转接头内部流出,而是直接泄漏在中心回转接头内部,从而不易发现第 一密封件7的泄漏,不能及时地对第一密封件7进行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工程机械的中心回转接头,采用该中心回转接 头能够容易地发现第一密封件的泄漏,从而及时地对第一密封件进行更换。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工程机械的中心回转接头,该中心 回转接头包括固定体、第一回转体、第二回转体和环形的挡板,所述固定体内具有第一通 道,所述第二回转体内具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回转体的下端插入所述第一通道中使所述 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固定体与所述第二回转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所 述第一回转体环绕所述固定体设置,其中,所述固定体的上端延伸至所述挡板,所述第二回 转体和所述挡板为相互分离的部件。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回转体与所述固定体之间形成有空间,该中心回转接头还包 括电气元件,该电气元件位于所述空间中。优选地,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二回转体和/或所述第一回转体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挡板的内侧连接到所述固定体的上端,所述挡板的外侧搭接在所述 第一回转体的上端,所述第二回转体能够相对于所述挡板旋转。优选地,所述挡板与所述固定体一体成形。优选地,所述挡板的内侧可拆卸地固定到所述固定体的上端。优选地,所述固定体与所述挡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优选地,所述挡板的下表面形成有环形的第一凸出部,该第一凸出部的内表面形 成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密封件位于所述第二凹槽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回转体的上端形成有凸肩,所述挡板的下表面形成有环形的第 二凸出部,该第二凸出部与所述凸肩相互配合。优选地,所述凸肩和所述第二凸出部分别为一个,一个所述凸肩位于一个所述第 二凸出部的内侧。优选地,所述凸肩为两个,所述第二凸出部为一个,两个所述凸肩分别位于一个所 述第二凸出部的内侧和外侧。在将本技术提供的中心回转接头安装到工程机械上时,将固定体安装在底盘 上,并将第一回转体与上装的转台连接在一起,将第二回转体与上装的输液管连接在一起。 当上装的回转机构带动转台回转时,转台带动第一回转体回转,同时还带动上装的输液管 和第二回转体一起作回转运动,输送液体流经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此时,第二回转体与固 定体之间产生相对运动,第一密封件将输送液体密封,防止输送液体泄漏。当第一密封件由 于磨损而发生泄漏时,输送液体会通过固定体与第二回转体之间的缝隙泄漏到外部,从而 可以容易地发现第一密封件的泄漏,及时地对第一密封件进行更换。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 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现有用于工程机械的中心回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工程机械的中心回转接头的结构示 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 固定体;2 第一回转体;3 第二回转体;4 挡板;5 第一通道;6 第二通道;7 第一密封件;8 电气元件;9 空间;10 凸肩;11 第二密封件;12 第一凸出部;13 第二凸出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 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端”、“下端”、“下 表面”、“内侧”、“内表面”、“外侧”均是在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工程机械的中心回转接头安 装在工程机械上的情况下定义的,即图2中的图面方向。如图2所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工程机械的中心回转接 头,该中心回转接头包括固定体1、第一回转体2、第二回转体3和环形的挡板4,所述固定 体1内具有第一通道5,所述第二回转体3内具有第二通道6,所述第二回转体3的下端插 入所述第一通道5中使所述第二通道6与所述第一通道5连通,所述固定体1与所述第二 回转体3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7,所述第一回转体2环绕所述固定体1设置,其中,所述固 定体1的上端延伸至所述挡板4,所述第二回转体3和所述挡板4为相互分离的部件。在将本技术提供的中心回转接头安装到工程机械上时,将固定体1安装在底 盘上,并将第一回转体2与上装的转台连接在一起,将第二回转体3与上装的输液管连接在 一起。当上装的回转机构带动转台回转时,转台带动第一回转体2回转,同时还带动上装的 输液管和第二回转体3 —起作回转运动,输送液体沿箭头A所示的方向流经第一通道5和 第二通道6。此时,第二回转体3与固定体1之间产生相对运动,第一密封件7将输送液体 密封,防止输送液体泄漏。当第一密封件7由于磨损而发生泄漏时,输送液体会通过固定体 1与第二回转体3之间的缝隙泄漏到外部,从而可以容易地发现第一密封件7的泄漏,及时 地对第一密封件7进行更换。通常,在所述第一回转体2与所述固定体1之间形成有空间9,可以根据需要在该 空间9中布置各种部件,例如,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工程机械的中心回转接头还可以包 括电气元件8,该电气元件8位于所述空间9中。所述电气元件8可以为通常的电滑环。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挡板4与所述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工程机械的中心回转接头,该中心回转接头包括固定体(1)、第一回转体(2)、第二回转体(3)和环形的挡板(4),所述固定体(1)内具有第一通道(5),所述第二回转体(3)内具有第二通道(6),所述第二回转体(3)的下端插入所述第一通道(5)中使所述第二通道(6)与所述第一通道(5)连通,所述固定体(1)与所述第二回转体(3)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7),所述第一回转体(2)环绕所述固定体(1)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体(1)的上端延伸至所述挡板(4),所述第二回转体(3)和所述挡板(4)为相互分离的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工程机械的中心回转接头,该中心回转接头包括固定体(1)、第一回转体 O)、第二回转体C3)和环形的挡板G),所述固定体(1)内具有第一通道(5),所述第二回 转体C3)内具有第二通道(6),所述第二回转体C3)的下端插入所述第一通道( 中使所述 第二通道(6)与所述第一通道(5)连通,所述固定体⑴与所述第二回转体(3)之间设置 有第一密封件(7),所述第一回转体( 环绕所述固定体(1)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体 (1)的上端延伸至所述挡板G),所述第二回转体C3)和所述挡板(4)为相互分离的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回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回转体( 与所述固 定体(1)之间形成有空间(9),该中心回转接头还包括电气元件(8),该电气元件(8)位于 所述空间(9)中。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心回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4)与所述第二回 转体⑶和/或所述第一回转体⑵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心回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4)的内侧连接到 所述固定体(1)的上端,所述挡板(4)的外侧搭接在所述第一回转体( 的上端,所述第二 回转体( 能够相对于所述挡板(4)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炳榕,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中联消防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