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纺纱机或捻线机的锭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2048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纺纱机或捻线机的锭子,包括一根以一种可旋转方式支承在一个轴承箱中的轴杆。该轴承箱又包括一个套筒状的轴承头部,该轴承头部带有一个用于容纳中间轴承的轴承滚柱的外圈。一个在中间轴承上方与轴杆固定相连的铃形驱动飞轮搭接了该轴承头部。依照本发明专利技术,轴承头部的末端终止于中间轴承下方,其中外圈在轴承头部的外侧配有一个轴向延伸部分并且被驱动飞轮搭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纺纱机或捻线机的锭子,该锭子包括一根以一种可旋转方式支承着的轴杆以及包括一个带有套筒状轴承头部的轴承箱,该轴承头部带有一个用于容纳中间轴承的轴承滚柱的外圈,其中一个在中间轴承上方与轴杆固定相连的铃形驱动飞轮搭接了轴承头部。
技术介绍
这种锭子从Süssen-Novibra公司的编号为SCT.6111 ND 09.95的技术信息中已知。对于这种如今可以被认为是用于环锭纺纱机的标准锭子,有越来越减小驱动飞轮直径的趋势。在锭子的转速维持不变的情况下,这就允许传动带的速度有所降低,因而节省了能量。驱动飞轮直径的减小有一个前提是,锭子的轴杆直径连同中间轴承的尺寸也进一步地减小。现在已经能达到一个大约为5.8mm的中间轴承直径,其中额定载荷正好足够并且中间轴承的隔离环的几何尺寸也经过计算以保证足够的大小。通常中间轴承的轴承滚柱被一个插入轴承头部的外圈所容纳,该外圈必须具备一个足够的壁厚以便于外圈可以用足够的压配合来固定。因此,在上述类型的锭子的标准设计中,驱动飞轮直径的进一步减小是可能的,只是有很大的难度。从不同类的专利申请44 09 725 A1中已知一种用于纺纱机或捻线机的锭子,在该锭子中一个用于容纳中间轴承的轴承滚柱的外圈为了达到减小驱动飞轮直径的目的而被完全省去了。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对轴承头部的制造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在一种上述类型的锭子中,即在保留一个用于容纳中间轴承的轴承滚柱的外圈的情况下,减小驱动飞轮的直径以实现上述的优点。这个任务通过轴承头部的末端终止于中间轴承下方以及外圈在轴承头部的外侧配有一个轴向延伸部分来完成,上述外圈被驱动飞轮搭接。由于轴承头部本身不再搭接轴承滚柱并且外圈也不再支承在轴承头部的内径上,轴承头部就可以在直径上减小。因而外圈的壁厚和轴承头部的壁厚在轴承滚柱的区域不再相加,所以驱动飞轮较小的直径是可能的。这就导致了在维持相同的锭子转速时较低的皮带速度,因而使得能量消耗减少了。虽然类似的优点也可以通过最新提出的现有技术获得,然而其中一个外圈也出现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锭子中,该外圈对于中间轴承的运转特性有着很有利的影响。由于本专利技术的特征,现在可以使外圈延伸部分处的轴承头部内径比轴承滚柱处的外圈内径要小。很有利的是,外圈在向着延伸部分过渡的区域有一个增加其内径的瓶颈环,轴承头部依靠一个低位限动环轴向支承在该瓶颈环上,该低位限动环同时在轴向上固定了轴承滚柱。因此外圈具有了一个附加功能。可以进一步改进的是,外圈在其远离延伸部分的端部上有一个瓶颈环,上述瓶颈环减小了内径并且在上方轴向固定了轴承滚柱。因而也以这种方式给予外圈一个有利的附加功能。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对于套筒状的轴承头部的外径设有用于外圈的第一个压配合,以及对于轴承头部的内径设有用于支承一个容纳着立式止推轴承的定心管的第二个压配合。因为压配合处的各个组件以这种方式加固,较薄的单个壁在这里就可以实现。有利的是,只对外圈上用于轴承滚柱的运转轨道进行硬化例如表面淬火或硼化。当然,也可以选择对整个外圈及其延伸部分一起进行硬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措施,可以使被驱动飞轮搭接的外圈的范围比现有标准直径减小至少2mm,所以外圈的外径为14mm是可能的。锭子的中间轴承处的装配方法也作了权利要求,其中,首先将带有轴承滚柱和隔离环的中间轴承然后是低位限动环,插入外圈,最后插入带有必要时已事先压配合上的定心管轴承头部。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这些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可以结合下列附图从下面关于它的详细描述中变得更清楚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锭子的一个轴向剖视图,图2是图1在中间轴承外圈处视图的放大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和2所示的垂直布置的锭子1,例如一种环锭,包括一根可被驱动旋转的轴杆2,上述轴杆2由一个滚柱轴承形式的中间轴承3和一个两部件式立式止推轴承4一起支承。中间轴承3和立式止推轴承4都位于一个带有封闭底部6的轴承箱5中。轴承箱5主要包含了一个容纳有中间轴承3的套筒状轴承头部8和一个带有底部6的套筒7,上述轴承头部8通过压配合9从上端插入套筒7。一个油槽位于轴承箱5内部的立式止推轴承4处。立式止推轴承4包括一个承受径向力的立式止推轴承套筒10;它还包括一个带有承受轴向力的止推板11的推力轴承。立式止推轴承4支承在一个本身又通过压配合13固定在轴承头部8中的定心管12上。定心管12包括一个螺旋状凹槽14,它使得定心管12的柔性达到理想的程度。套筒7的圆柱形内表面与定心管12的圆柱形外表面间存在一个环形的间隙15,一个油簧16以一种已知的方式容纳在这个间隙里。该油簧16被整个布置在油槽中。依靠定心管12上的通孔17,包含着油簧16的环形间隙15与立式止推轴承4中的油槽相通。油簧16上端通过一个隔离套筒18来支承,而下端通过另一个隔离套筒19来支承。锭子1以已知方式与其他许多邻接的锭子固定在一个锭轨20(只用点划线表示)上,在其末端轴承箱5的套筒7配有一段可以拧上一个紧固螺母(图中未示)的外螺纹21。此外,锭子1配有一个与中间轴承3上的轴杆2相固定的驱动飞轮22,上述驱动飞轮22像一个铃铛似地搭接了轴承头部8的上部,由此所有的驱动飞轮都可通过一个在机器纵向上延伸的连续传动带来驱动。中间轴承3的轴承滚柱23容纳在一个外圈24中。该外圈24一方面应该具有足够的壁厚能让它压入轴承头部8,但是另一方面该壁厚应该容许驱动飞轮22的直径尽可能地小。因为这个原因,轴承头部8的末端依照本专利技术终止于中间轴承3的下方,外圈24利用一个轴向延伸部分25置于轴承头部8上并且被驱动飞轮22搭接。因而外圈24的壁厚和轴承头部8的壁厚在轴承滚柱23的区域不相加,所以较小的驱动飞轮22是可能的。正如可以看到的,轴承头部8在延伸部分25处的内径26比外圈24在轴承滚柱23处的内径27要小。外圈24在向着延伸部分25过渡的区域28有一个瓶颈环29,该瓶颈环29增加了外圈24的直径27,轴承头部8依靠一个低位限动环30轴向支承在该瓶颈环29上,该低位限动环同时在轴向上固定了轴承滚柱23。在其远离延伸部分25的端部31,外圈24有一个瓶颈环32,该瓶颈环减小了内径27并且在上方也轴向固定了轴承滚柱23。在套筒状的轴承头部8的外径33上设有用于外圈24的第一个压配合34,而在其内径26上设有用于定心管12的定位装置的第二个压配合13。装配过程是这样的,带有轴承滚柱23和隔离环37的中间轴承3首先被安装上,再插入限动环30。然后插入带有事先压配合上的定心管12的轴承头部8。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纺纱机或捻线机的锭子(1),包括一根被可旋转支承着的轴杆(2)以及包括一个带有套筒状轴承头部(8)的轴承箱(5),该轴承头部带有一个用于容纳中间轴承(3)的轴承滚柱(23)的外圈(24),其中一个在中间轴承(3)上方与轴杆(2)固定相连的铃形驱动飞轮(22)搭接轴承头部(8),其特征在于,轴承头部(8)的末端终止于中间轴承(3)下方并且外圈(24)利用一个轴向延伸部分(25)从外侧置于轴承头部(8)上,上述外圈(24)被驱动飞轮(22)搭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锭子,其特征在于,轴承头部(8)在延伸部分(25)处的内径(26)比外围(24)在轴承滚柱(23)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纺纱机或捻线机的锭子(1),包括一根被可旋转支承着的轴杆(2)以及包括一个带有套筒状轴承头部(8)的轴承箱(5),该轴承头部带有一个用于容纳中间轴承(3)的轴承滚柱(23)的外圈(24),其中一个在中间轴承(3)上方与轴杆(2)固定相连的铃形驱动飞轮(22)搭接轴承头部(8),其特征在于,轴承头部(8)的末端终止于中间轴承(3)下方并且外圈(24)利用一个轴向延伸部分(25)从外侧置于轴承头部(8)上,上述外圈(24)被驱动飞轮(22)搭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施塔勒克
申请(专利权)人:诺维布拉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