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2213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管形落纱装置,它包括被紧固在其内周面上的的联接圈,该联接圈起到连接到一旋转的锭子上的作用,该联接圈具有径向向内凸起的接合件,其特征在于,这些接合件成凸起(7)形状。(*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形落纱装置,该落纱装置有一个固定在其内周面上的联接圈,该联接圈起到连接到一个旋转锭子上的作用,该联接圈配备有径向向内凸起的接合件。
技术介绍
具有上述特征的落纱装置已在德国技术763267中公开了,但在这里没有指出本专利技术落纱装置与现有技术的落纱装置的接合件在功能上的显著差异。已知的落纱装置与一个锭子的连接是通过形成于落纱装置的上弹簧元件实现的,该弹簧元件有一个小于相应的锭子直径的中心孔。但是,在已知的落纱装置都使用了一个管子,这一点与本专利技术完全相同,该管具有径向凸起。象真正的落纱装置那样由塑料制成的管可被紧紧地压入落纱装置中。该管包括上述的、在申请主题中不存在的弹性弹簧元件,该弹簧元件保证了与锭子上部的传力配合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其中紧固有一联接圈的管形落纱装置,该联接圈比现有技术的联接圈要简单得多并且它不限定于传力连接。如此实现该目的,即接合件成凸起形状。借助这些凸起,可以通过锭子上部形状配合地同步带动落纱装置转动,只要它具有这样的结构,即该结构能够因适当的凹槽而允许与凸起进行形状配合连接。因此,本专利技术落纱装置主要被设计用于与相应形成的锭子配合工作。安置在落纱装置的联接圈上的凸起抵接在锭子上部的对应凹槽的壁上并由此在锭子旋转方向上被带动。此外,凸起同时起到落纱装置定中的作用。单独装入落纱装置的管形部中的的联接圈不仅是的简单许多的制造成为可能,而且联接圈可以不同于落纱装置的管形部地非常耐磨。在联接圈上有利地设有三个凸起,这些凸起均匀分布在联接圈圆周上。这些凸起可以具有圆形或椭圆形的横截面,但被倒圆成半球形也是适当的。约2mm的凸起直径就够用了。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落纱装置的管形部和联接圈都由塑料制成,其中联接圈塑料的熔化温度高于落纱装置管形部的塑料的熔化温度。如此选择这两种塑料的熔化温度,即在注塑落纱装置的管形部时,已插入的联接圈与外部的塑料熔接。附图说明从以下对几个实施例的说明书得到了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和特征。图1是锭子上部的示意图,其中以轴向截面图示出了装上的落纱装置。图2放大示出了在落纱装置联接区域内的局部。图3是沿图2的截面III-III的视图。图4是与图3类似的截面图,但表示另一个实施方式。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1中,以纵向视图示出了一个纺纱锭子或加捻锭子2的锭子上部1,同时以轴向剖视图示出了落纱装置3。锭子上部1在下端过渡到一个止动端面4,未示出的驱动锭盘和锭杆以众所周知的方式与该止动端面相接。在锭子上部1的上端区域里,设有一落纱装置联接器5,随后还要对其进行详细描述。落纱装置3被安装到锭子上部1上。它在下方支撑在止动端面4上并同时在其下部区域里被对中。在锭子2运转时,落纱装置3在同一方向上被转动的锭子上部1带动。此外,纺成纱线以公知方式被缠绕在落纱装置3上。当落纱装置3安置在锭子上部1上时,人们经常要使落纱装置3从某个高度有所降低。在手动落纱和自动落纱时,这都可以做到。或者,落纱装置3可以被引导移向锭子上部1。以下,先借助图2、3的放大图来描述落纱装置联接器5。落纱装置联接器5没有可径向移动部件地工作并且是形状配合连接结构,这种形状配合连接的作用方式就是在锭子上部1上有凹槽6而在落纱装置3上有凸瘤状凸起7。以下,凸起7被称为接合件,锭子转向用A表示。共有六个凹槽6,这些凹槽成纵向槽形状。而作为接合件,共只设有三个凸起7。凸起7在工作过程中嵌入凹槽6并通过形状配合连接在锭子转向A上被带动。在背对锭尖8的端部区域中,先缩小的凹槽6成根切槽形状地扩大,从而在两个圆周方向上分别形成一个缩小凹槽6的止挡面9。当然,凹槽6的最窄部位必须比凸起7的宽度宽,以便落纱装置3能顺利地安装到锭子上部1上并由从锭子上部上卸下来。止挡面9在锭子2运转过程中起到了轴向定位落纱装置3的作用,以便落纱装置3不因纱线张力而向上移动。为简化落纱装置3的安装并且为了获得高的同心回转精度,凹槽6数量应是凸起7数量的整数倍。例如,六个凹槽6对应于三个凸起7是有利的。从图3中可知,锭子上部1包括一个杆状锭子端10,在其上可更换地安装着一个锭子帽11。该锭子帽可以由易变形的塑料或金属制成并带有凹槽6。落纱装置3由一个略成锥形的管形部12和一个牢固安装在其中的耐磨联接圈13构成,该联接圈13配设有凸起7。联接圈13被固定在管形部12的内周面14上。在工作过程中,凸起7沿锭子帽11凹槽6的轮廓向上移动,直到它们被止挡面9挡住为止。凹槽6底面被设计成能够在锭子上部1沿锭子转向A旋转时使凸起7形状配合地贴靠到对应的配合面上。当凸起7为消除公差间隙而没有沿径向支撑在锭子帽11上,而是管形部12以其它方式例如在止动端面4区域中被对中时,或许可以省掉对中效果。落纱装置3的管形部12和联接圈13都由塑料制成,联接圈13的塑料的熔化温度稍高于管形部12的塑料的熔化温度。如此选择这两种塑料的熔化温度,即在注塑管形部12时,已插入的联接圈13与外部塑料熔接。由于联接圈13的塑料略微再次软化,所以这是可以实现的。权利要求1.一种管形落纱装置,它包括被紧固在其内周面上的的联接圈,该联接圈起到连接到一旋转的锭子上的作用,该联接圈具有径向向内凸起的接合件,其特征在于,这些接合件成凸起(7)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落纱装置(3)的管形部(12)和联接圈(13)都由塑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落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三个凸起(7),它们均匀分布在该联接圈(13)的圆周上。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落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这些凸起(7)被倒圆成半球形。5.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落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凸起(7)具有直径约为2毫米的横截面。6.根据权利要求2-5之一所述的落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联接圈(13)的塑料的熔化温度略高于落纱装置(3)管形部(12)的塑料的熔化温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落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联接圈(13)与落纱装置(3)的管形部(12)熔接在一起。全文摘要一管形落纱装置,它有被紧固在其内周面上的联接圈,该联接圈起到连接到一旋转锭子上的作用。上述联接圈具有径向向内凸起的接合件,这些接合件成凸起形状。文档编号D01H9/04GK1497077SQ20031010134公开日2004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15日专利技术者G·施塔莱克, G·谢夫勒, G 施塔莱克, 蚶 申请人:诺维布拉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施塔莱克G·谢夫勒
申请(专利权)人:诺维布拉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