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扶手装置以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36928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5 1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的扶手装置以及车辆,车辆的扶手装置包括:扶手和翻转组件,所述翻转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枢转轴、第二枢转轴;其中,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通过所述第一枢转轴转动连接形成连杆组,所述连杆组的一端与所述扶手连接,所述连杆组的另一端与车辆连接;所述第二枢转轴设置在所述连杆组与所述扶手的连接处或设置在所述连杆组与车辆的连接处,以使所述扶手分别可绕所述第一枢转轴和所述第二枢转轴翻转。由此,通过扶手和翻转组件配合,能够有效解决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前排乘客打开扶手不方便的问题,可以提高驾驶员的注意力,从而可以提升行车安全性,并且,也可以减小用户操作扶手时所花费的时间。

The armrest device and vehicle of a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andrail device and a vehicle. The armrest device of a vehicle consists of a handrail and a flip module,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connecting rod, a second connecting rod, a first pivot axis, and a second pivot shaft;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rod are connected by the first pivot axis. One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group is connected with the armrest, the oth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group is connected with the vehicle, and the second pivot axis is arranged at a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onnecting rod group and the armrest or at the connection of the connecting rod group to the vehicle, so that the armrest can be separately around the first pivot axis and the same. The second pivot axis turns over.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handrail and the flip component, it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inconvenience of opening the armrest of the front passengers during the driving. It can improve the driver's attention, thus improve the safety of the driving, and also reduce the time spent on the user's handrai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扶手装置以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的扶手装置以及具有该车辆的扶手装置的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车辆的普及,人们对车辆操作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到车身结构,材料,小到材质的软硬,无一不彰显着舒适性的重要性。相关技术中,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前排乘客打开扶手非常的不方便,在驾驶员打开扶手的过程中,会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车辆的扶手装置,该车辆的扶手装置能够有效解决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前排乘客打开扶手不方便的问题,可以提高驾驶员的注意力,从而可以提升行车安全性。本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根据本技术的车辆的扶手装置包括:扶手和翻转组件,所述翻转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枢转轴、第二枢转轴;其中,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通过所述第一枢转轴转动连接形成连杆组,所述连杆组的一端与所述扶手连接,所述连杆组的另一端与车辆连接;所述第二枢转轴设置在所述连杆组与所述扶手的连接处或设置在所述连杆组与车辆的连接处,以使所述扶手分别可绕所述第一枢转轴和所述第二枢转轴翻转。根据本技术的车辆的扶手装置,通过扶手和翻转组件配合,能够有效解决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前排乘客打开扶手不方便的问题,可以提高驾驶员的注意力,从而可以提升行车安全性,并且,也可以减小用户操作扶手时所花费的时间。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和所述第二连杆的长度均小于所述扶手的长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和所述第二连杆的长度相同;或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杆的长度。具体地,所述扶手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卡接件,所述卡接件适于卡接在所述第一连杆上。可选地,所述卡接件的卡接位置远离所述第一枢转轴。进一步地,所述翻转组件为至少两组且在所述扶手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开设置。具体地,所述扶手平置时,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侧向并排设置。根据本技术的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的扶手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扶手装置未翻转时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扶手装置向后翻转时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扶手装置向前翻转时的示意图;图4-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扶手装置的四种不同的翻转组件的示意图。附图标记:扶手装置10;扶手1;卡接件11;翻转组件2;第一枢转轴21;第二枢转轴22;第一连杆23;第二连杆2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参考图1-图7详细描述一下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扶手装置10。如图1-图7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扶手装置10包括:扶手1和翻转组件2,翻转组件2可以包括:第一连杆23、第二连杆24、第一枢转轴21、第二枢转轴22,其中,第一连杆23和第二连杆24通过第一枢转轴21转动连接形成连杆组,连杆组的一端与扶手1连接,连杆组的另一端与车辆连接,第二枢转轴22设置在连杆组与扶手1的连接处,或者设置在连杆组与车辆的连接处,从而可以使扶手1分别可绕第一枢转轴21和第二枢转轴22翻转。其中,第一枢转轴21和第二枢转轴22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开设置,扶手1安装在翻转组件2上,扶手1可以绕第二枢转轴22向前翻转,而且扶手1也可以绕第一枢转轴21向后翻转。其中,在乘客未使用扶手1时,扶手1处于图1状态,当车辆驾驶室内的前排乘客使用扶手1时,乘客只需操作扶手1绕着第一枢转轴21向后翻转到指定位置即可,此时扶手1处于图2状态,当后排乘客使用扶手1时,后排乘客只需操作扶手1绕着第二枢转轴22向前翻转到指定位置即可,此时扶手1处于图3状态,当不需要中央扶手1时,进行与以上倒置的方法即可将扶手1恢复至原位,如此设置能够使乘客操作扶手1更加简单、方便,可以减小用户操作扶手1时所花费的时间,并且,该扶手装置10的结构简单,方便生产和制造。另外,当车辆在行驶时,如果前排乘客想要操作扶手1取放东西,能够由后排乘客代替前排乘客进行操作扶手1,能够避免前排乘客在行车过程中操作扶手1取放东西,可以有效解决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前排乘客打开扶手1不方便的问题,同时,也能够提高驾驶员的注意力,可以提升行车安全性,从而可以避免发生交通事故。可选地,如图1和图4所示,翻转组件2可以包括:第一连杆23和第二连杆24,第一连杆23和第二连杆24之间的枢转轴为第一枢转轴21,第二连杆24远离枢转轴的另一端与扶手1相连,而且,第二连杆24与扶手1相连的枢转轴为第二枢转轴22,当车辆的驾驶室内的乘客需要向后翻转扶手1时,只需要乘客操作扶手1绕着第一枢转轴21向后翻转到指定位置即可,当车辆的驾驶室内的乘客需要向前翻转扶手1时,只需要乘客操作扶手1绕着第二枢转轴22向前翻转到指定位置即可,如此设置能够使扶手装置10满足工作需求。如图1和图5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翻转组件2可以包括:第一连杆23和第二连杆24,第一连杆23和第二连杆24之间的枢转轴为第一枢转轴21,第二连杆24远离枢转轴的另一端与扶手1相连,而且,第二连杆24与扶手1相连的枢转轴为第二枢转轴22,当车辆的驾驶室内的乘客需要向后翻转扶手1时,只需要乘客操作扶手1绕着第二枢转轴22向后翻转到指定位置即可,当车辆的驾驶室内的乘客需要向前翻转扶手1时,只需要乘客操作扶手1绕着第一枢转轴21向前翻转到指定位置即可,如此设置能够使扶手装置10满足乘客的使用需求。如图1和图6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翻转组件2可以包括:第一连杆23和第二连杆24,第一连杆23和第二连杆24之间的枢转轴为第一枢转轴21,第二连杆24远离枢转轴的另一端与扶手1相连,第一连杆23远离枢转轴的另一端为第二枢转轴22,当车辆的驾驶室内的乘客需要向后翻转扶手1时,只需要乘客操作扶手1绕着第二枢转轴22向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的扶手装置以及车辆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扶手;翻转组件,所述翻转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枢转轴、第二枢转轴;其中,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通过所述第一枢转轴转动连接形成连杆组,所述连杆组的一端与所述扶手连接,所述连杆组的另一端与车辆连接;所述第二枢转轴设置在所述连杆组与所述扶手的连接处或设置在所述连杆组与车辆的连接处,以使所述扶手分别可绕所述第一枢转轴和所述第二枢转轴翻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扶手;翻转组件,所述翻转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枢转轴、第二枢转轴;其中,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通过所述第一枢转轴转动连接形成连杆组,所述连杆组的一端与所述扶手连接,所述连杆组的另一端与车辆连接;所述第二枢转轴设置在所述连杆组与所述扶手的连接处或设置在所述连杆组与车辆的连接处,以使所述扶手分别可绕所述第一枢转轴和所述第二枢转轴翻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和所述第二连杆的长度均小于所述扶手的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