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丝机电锭防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34603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纺丝机电锭防酸装置。该装置包括桶体和用于支撑桶体的托盘(14),所述桶体由隔板(27)将其内部空间分隔,形成分别容纳离心缸(11a、11b)的腔室(20a、20b),所述托盘(14)上开设有供桶体下部穿过的安装孔(18),托盘(14)由安装孔(18)的周边向上凸起形成内环(15),所述桶体通过扣接结构固定在该内环(15)上,被悬置于电锭(10a、10b)的上方。由于桶体采用整体结构,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悬置于电锭的上方,故能有效地防止电锭电机被酸液腐蚀。由于桶体与支撑托盘之间采用扣接接固定,故能方便地对电锭进行维护或更换,能很好地满足“一锭双丝”、新工艺的要求。(*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纺丝机,尤其涉及用于电锭防酸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粘胶长丝半连续纺丝机上,电锭防酸装置主要起着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防止电锭电机被酸液腐蚀,二是排除离心缸旋转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废气。粘胶长丝半连续纺丝机(如R535A型)上通过“一锭双纱”新技术改造后,其电锭防酸装置主要由两个焊接在一起的圆桶与防水护圈、托盘、排气管部件组成,圆桶、防水护圈、托盘、排气管是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和固定的。该种结构形式的电锭防酸装置存在以下不足,由于圆桶是通过焊接固定在托盘上的,导致电锭维护困难,如果电锭电机烧包将离心缸卡死后,在更换电锭时必须先拆下圆桶,使离心缸与电锭分离后,才能取出电锭并将其更换,电锭更换好后,又再将圆桶与托盘之间的焊接恢复,如此维护过程不但费时费力,效率低、耽误生产,而且需与塑焊工配合;由于采用焊接连接,而且防水护圈孔径大、高度低,导致防水性能差,电锭易腐蚀;排气、排水共用同一通道,排气、排水不彻底;安装圆桶时,因焊接件不标准,随意性较大,难以保证电锭防酸标准统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纺丝机电锭防酸装置,该装置能方便地对电锭电机进行维护或更换。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纺丝机电锭防酸装置,包括桶体和用于支撑该桶体的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由隔板将其内部空间分隔,形成分别容纳一个离心缸的两个腔室;所述托盘上开设有供桶体下部穿过的安装孔,托盘由安装孔的周边向上凸起形成内环;所述桶体通过扣接结构固定在该内环上,被悬置于电锭的上方。在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桶体与托盘之间采用的是扣接连接,故能方便地对电锭电机进行维护或更换。由于桶体采用整体结构,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悬置于电锭的上方,故能有效地防止电锭电机被酸液腐蚀。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为进一步方便电锭的更换,所述桶体的桶底包括两底盖,该两底盖分别在两腔室的下部与桶体形成扣接,两底盖中心部位上分别开设有供电锭枢轴穿过的通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提高电锭防酸装置排水、排气性能,所述桶体具有单独的排水通道、排气通道。所述桶体的下端在两腔室内分别设置一环形的排水槽,在隔板下端的桶体部位上开设有与两排水槽相通的排水孔,两底盖分别扣接在两排水槽内周边的上端口上;所述桶体在一腔室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气孔,在隔板上则开设有将两腔室连通的通孔,排气孔上连接有排气槽,该排气槽的外端口上设置有与纺丝机排气系统相连接的排气盒。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为将酸液阻隔在托盘上方,所述托盘的周边向上凸起形成外环,由外环、内环在托盘上形成可容纳酸液的集水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桶体采用整体结构,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悬置于电锭的上方,故能有效地防止电锭电机被酸液腐蚀;由于桶体与支撑托盘之间采用扣接接固定,故能方便地对电锭进行维护或更换,能很好地满足“一锭双丝”、新工艺的要求。附图说明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三幅附图图1是本技术纺丝机电锭防酸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纺丝机电锭防酸装置中托盘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纺丝机电锭防酸装置中桶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电锭10a、电锭10b、离心缸11a、离心缸11b、电锭底板12、支架13、托盘14、内环15、外环16、集水槽17、安装孔18、腔室20a、腔室20b、桶盖21、通孔21a、通孔21b、底盖22、通孔22a、底盖23、通孔23a、排水槽24a、排水槽24b、排水孔24c、卡槽25、排气孔26、隔板27、通孔28、卡板29、凹槽29a、排气槽30、排气盒3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纺丝机电锭防酸装置,包括桶体和用于支撑该桶体的托盘14。桶体由隔板27将其内部空间分隔,形成分别容纳离心缸11a、11b的腔室20a、20b。如图2所示,托盘14上开设有供桶体下部穿过的安装孔18,托盘14由安装孔18的周边向上凸起形成内环15。如图1所示,桶体通过扣接结构固定在该内环15上,被悬置于电锭10a、10b的上方。由于桶体与20托盘14之间采用的是扣接结构,故能方便地对电锭电机进行维护或更换。如图1所示,由于桶体采用整体结构,并悬置于电锭10a、10b的上方,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故能有效地防止电锭电机被酸液腐蚀。由于桶体与支撑托盘14之间采用扣接接固定,故能方便地对电锭进行维护或更换,能很好地满足“一锭双丝”、新工艺的要求。桶体与托盘14之间的扣接结构可以有多种形式,在图1、图3中示出了其中的一种。如该两图所示,所述卡接结构为由桶体外壁斜向下延伸的卡板29,该卡板29的内侧壁与桶体外壁之间构成能将内环15卡入的凹槽29a。卡板29可环绕桶体外壁的整个周向,也可以是沿桶体外壁周向均布的至少三段。为进一步方便电锭的更换,如图3所示,桶体的桶底包括两底盖22、23,底盖22、23分别在两腔室20a、20b的下部与桶体形成扣接,底盖22、23中心部位上分别开设有供电锭10a、10b枢轴穿过的通孔22a、23a。更换电锭时,不用取下桶体,直接将离心缸11a、11b、及电锭10a、10b整个从腔室20a、20b内提出,更换新的电锭,方便快捷。桶体在其上端口与桶盖21之间也可采用扣接的方式,在桶盖21上开设有两个供丝条倒头进入离心缸11a、11b的通孔21a、21b。为提高电锭防酸装置排水、排气性能,桶体具有单独的排水通道、排气通道。排水通道可优选地采用这样的结构,即桶体的下端在两腔室20a、20b内分别设置一环形的排水槽24a、24b;,在隔板27下端的桶体部位上开设有与排水槽24a、24b相通的排水孔24c,即排水槽24a、24b共用一个排水孔,而底盖22、23则分别扣接在排水槽24a、24b内周边的上端口上。排气通道可优选地采用这样的结构,桶体在腔室20a或腔室20b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气孔26,在隔板27上则开设有将两腔室20a、20b连通的通孔28,在排气孔26上连接有排气槽30,该排气槽30的外端口上设置有与纺丝机排气系统相连接的排气盒31。托盘14由支架13支撑在电锭10a、10b的上方一定高度,为将酸液阻隔在托盘14的上方,如图2所示,托盘14的周边向上凸起形成外环16,由外环16、内环15在托盘14上形成可容纳酸液的集水槽17。在本技术电锭防酸装置中,桶体、桶盖21、底盖22、底盖23等部件可全部以注塑成型方式制作而成,其配件标准统一,所有配件全部以扣件的方式装配,拆装均十分方便快捷。需要指出的是,上面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技术的一些原理,由于对相同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很容易在此基础上进行若干修改和改动的。因此,本说明书并非是要将本技术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技术所申请的专利范围。权利要求1.纺丝机电锭防酸装置,包括桶体和用于支撑桶体的托盘(14),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由隔板(27)将其内部空间分隔,形成分别容纳离心缸(11a、11b)的腔室(20a、20b);所述托盘(14)上开设有供桶体下部穿过的安装孔(18),托盘(14)由安装孔(18)的周边向上凸起形成内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纺丝机电锭防酸装置,包括桶体和用于支撑桶体的托盘(14),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由隔板(27)将其内部空间分隔,形成分别容纳离心缸(11a、11b)的腔室(20a、20b);所述托盘(14)上开设有供桶体下部穿过的安装孔(18),托盘(14)由安装孔(18)的周边向上凸起形成内环(15);所述桶体通过扣接结构固定在该内环(15)上,被悬置于电锭(10a、10b)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增颖章胜宗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丝丽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