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气门摇臂部件的润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34339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14: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气门摇臂部件的润滑系统,其包括:摇臂轴、摇臂、衬套以及调整螺钉。摇臂轴为中空结构,摇臂轴具有中心孔,且摇臂轴上开设有第一径向出油孔,第一径向出油口的外侧加工有平切口;衬套压装于衬套安装孔内,且衬套与摇臂轴之间具有装配间隙;其中,摇臂轴的中心孔内充满具有压力的润滑油,且润滑油从中心孔内通过第一径向出油孔流向平切口的腔体内;其中,衬套的内部设有环形油槽,且平切口的腔体内的润滑油通过环形油槽流向摇臂轴与衬套之间的装配间隙内,从而对摇臂轴与衬套之间的运动副提供润滑。借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发动机气门摇臂部件的润滑系统,润滑油路布置简单,并降低了制造工艺难度及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气门摇臂部件的润滑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气门摇臂部件的润滑系统。
技术介绍
摇臂部件是发动机配气机构最关键的部件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将凸轮轴驱动推杆的升降运动转化为驱动气门的升降运动,使发动机气门定时地打开和关闭,完成内燃机准确的换气循环过程,确保发动机稳定可靠地工作。摇臂部件需要润滑的位置主要有三处,分别是摇臂衬套与摇臂轴之间的润滑、摇臂头部的下方弧面与气门杆顶面之间的润滑、摇臂调整螺钉的底部球面与推杆顶部球涡之间的润滑,任意一处如果润滑不良的话都可能出现磨损影响配气机构的正常工作。传统的发动机气门摇臂部件的润滑系统有以下的特点:1、润滑油路布置复杂,制造工艺难度大,加工成本较高;2、泄油孔较多,总的泄油量较大,容易导致摇臂部件机油压力不足,需要的机油供油量较大。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气门摇臂部件的润滑系统,从而克服现有润滑系统的润滑油路布置复杂,制造工艺难度大,加工成本较高,泄油孔较多的缺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气门摇臂部件的润滑系统,其包括:摇臂轴、摇臂、衬套以及调整螺钉。摇臂轴为中空结构,摇臂轴具有中心孔,且摇臂轴上开设有第一径向出油孔,第一径向出油口的外侧加工有平切口;摇臂套装于摇臂轴上,且摇臂具有衬套安装孔;衬套压装于衬套安装孔内,且衬套与摇臂轴之间具有装配间隙,衬套与摇臂之间为间隙配合;以及调整螺钉拧入摇臂的一端的螺孔内,调整螺钉的下端设有球头,上端用螺母锁紧,且球头用以与推杆接触;其中,摇臂轴的中心孔内充满具有压力的润滑油,且润滑油从中心孔内通过第一径向出油孔流向平切口的腔体内;其中,衬套的内部设有环形油槽,且平切口的腔体内的润滑油通过环形油槽流向摇臂轴与衬套之间的装配间隙内,从而对摇臂轴与衬套之间的运动副提供润滑。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衬套上开设有第二径向出油孔及第三径向出油孔,且第二径向出油孔的一端及第三径向出油孔的一端分别与装配间隙连通。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摇臂的内部开设有朝向调整螺钉的第一出油孔及竖直向下的出油槽;其中,第一出油孔的一端与衬套的第二径向出油孔的另一端连通,第一出油孔的另一端与出油槽连通,且出油槽竖直抵贴于调整螺钉的螺杆;其中,装配间隙内的润滑油通过衬套的第二径向出油孔、摇臂的第一出油孔及出油槽沿着螺杆向下流至球头与推杆的接触面,从而对调整螺钉与推杆之间的运动副提供润滑。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摇臂的内部还开设有斜向上的第二出油孔,摇臂的顶面具有弧形导流槽,且摇臂的侧面具有竖直导流槽;其中,第二出油孔的一端与衬套的第三径向出油孔的另一端连通,第二出油孔的另一端与弧形导流槽的一端连通,而弧形导流槽的另一端与竖直导流槽连通;其中,装配间隙内的润滑油通过衬套的第三径向出油孔、摇臂的第二出油孔、弧形导流槽及竖直导流槽流向至气门杆接触面,从而对气门杆接触面提供润滑。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弧形导流槽与竖直导流槽的截面为方形,且深度为1毫米至3.5毫米,宽度为1毫米至5毫米。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装配间隙的大小为0.01毫米至0.02毫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气门摇臂部件的润滑系统,润滑油路布置简单,降低了制造工艺难度及加工成本,且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控制泄油孔的大小,控制总的泄油量,从而可以防止出现过量喷油现象,从而保证摇臂部件有足够的机油压力,确保发动机气门摇臂部件能够稳定可靠的工作。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气门摇臂部件的润滑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B-B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摇臂,11-第一出油孔,12-第二出油孔,13-弧形导流槽,14-竖直导流槽,15-气门杆接触面,16-出油槽,2-衬套,21-第二径向出油孔,22-第三径向出油孔,23-装配间隙,24-环形油槽,3-摇臂轴,31-中心孔,32-平切口,33-第一径向出油口,4-调整螺钉,41-推杆接触面,42-螺杆,43-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如图1至图3所示,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气门摇臂部件的润滑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B-B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根据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发动机气门摇臂部件的润滑系统,其包括:摇臂轴3、摇臂1、衬套2以及调整螺钉4。摇臂轴3为中空结构,摇臂轴3具有中心孔31,且摇臂轴3上开设有第一径向出油孔,第一径向出油口33的外侧加工有平切口32;摇臂1套装于摇臂轴3上,且摇臂1具有衬套2安装孔;衬套2压装于衬套2安装孔内,且衬套2与摇臂轴3之间具有装配间隙23,衬套2与摇臂1之间为间隙配合;以及调整螺钉4拧入摇臂1的一端的螺孔内,调整螺钉4的下端设有球头,上端用螺母43锁紧,且球头用以与推杆接触;其中,摇臂轴3的中心孔31内充满具有压力的润滑油,且润滑油从中心孔31内通过第一径向出油孔流向平切口32的腔体内;其中,衬套2的内部设有环形油槽24,且平切口32的腔体内的润滑油通过环形油槽24流向摇臂轴3与衬套2之间的装配间隙23内,从而对摇臂轴3与衬套2之间的运动副提供润滑。优选地,衬套2上开设有第二径向出油孔21及第三径向出油孔22,且第二径向出油孔21的一端及第三径向出油孔22的一端分别与装配间隙23连通;摇臂1的内部开设有朝向调整螺钉4的第一出油孔11及竖直向下的出油槽16;其中,第一出油孔11的一端与衬套2的第二径向出油孔21的另一端连通,第一出油孔11的另一端与出油槽16连通,且出油槽16竖直抵贴于调整螺钉4的螺杆42;其中,装配间隙23内的润滑油通过衬套2的第二径向出油孔21、摇臂1的第一出油孔11及出油槽16沿着螺杆42向下流至球头与推杆的接触面,从而对调整螺钉4与推杆之间的运动副提供润滑(即推杆接触面41)。优选地,摇臂1的内部还开设有斜向上的第二出油孔12,摇臂1的顶面具有弧形导流槽13,且摇臂1的侧面具有竖直导流槽14;其中,第二出油孔12的一端与衬套2的第三径向出油孔22的另一端连通,第二出油孔12的另一端与弧形导流槽13的一端连通,而弧形导流槽13的另一端与竖直导流槽14连通;其中,装配间隙23内的润滑油通过衬套2的第三径向出油孔22、摇臂1的第二出油孔12、弧形导流槽13及竖直导流槽14流向至气门杆接触面15,从而对气门杆接触面15提供润滑。优选地,弧形导流槽13与竖直导流槽14的截面为方形,且深度为1毫米至3.5毫米,宽度为1毫米至5毫米;装配间隙23的大小为0.01毫米至0.02毫米。在实际应用中,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发动机气门摇臂部件的润滑系统,主要是由摇臂1、衬套2、摇臂轴3、调整螺钉4、螺母43等组成。衬套2压装在摇臂1上的衬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发动机气门摇臂部件的润滑系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气门摇臂部件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摇臂轴,其为中空结构,所述摇臂轴具有中心孔,且所述摇臂轴上开设有第一径向出油孔,所述第一径向出油口的外侧加工有平切口;摇臂,其套装于所述摇臂轴上,且所述摇臂具有衬套安装孔;衬套,其压装于所述衬套安装孔内,且所述衬套与所述摇臂轴之间具有装配间隙,所述衬套与所述摇臂之间为间隙配合;以及调整螺钉,其拧入所述摇臂的一端的螺孔内,所述调整螺钉的下端设有球头,上端用螺母锁紧,且所述球头用以与推杆接触;其中,所述摇臂轴的所述中心孔内充满具有压力的润滑油,且所述润滑油从所述中心孔内通过所述第一径向出油孔流向所述平切口的腔体内;其中,所述衬套的内部设有环形油槽,且所述平切口的腔体内的所述润滑油通过所述环形油槽流向所述摇臂轴与所述衬套之间的所述装配间隙内,从而对所述摇臂轴与所述衬套之间的运动副提供润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气门摇臂部件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摇臂轴,其为中空结构,所述摇臂轴具有中心孔,且所述摇臂轴上开设有第一径向出油孔,所述第一径向出油口的外侧加工有平切口;摇臂,其套装于所述摇臂轴上,且所述摇臂具有衬套安装孔;衬套,其压装于所述衬套安装孔内,且所述衬套与所述摇臂轴之间具有装配间隙,所述衬套与所述摇臂之间为间隙配合;以及调整螺钉,其拧入所述摇臂的一端的螺孔内,所述调整螺钉的下端设有球头,上端用螺母锁紧,且所述球头用以与推杆接触;其中,所述摇臂轴的所述中心孔内充满具有压力的润滑油,且所述润滑油从所述中心孔内通过所述第一径向出油孔流向所述平切口的腔体内;其中,所述衬套的内部设有环形油槽,且所述平切口的腔体内的所述润滑油通过所述环形油槽流向所述摇臂轴与所述衬套之间的所述装配间隙内,从而对所述摇臂轴与所述衬套之间的运动副提供润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气门摇臂部件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上开设有第二径向出油孔及第三径向出油孔,且所述第二径向出油孔的一端及所述第三径向出油孔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装配间隙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气门摇臂部件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的内部开设有朝向所述调整螺钉的第一出油孔及竖直向下的出油槽;其中,所述第一出油孔的一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镇培覃文陈剑涛曹杨军王丹李少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