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及其盖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4239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1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盖板结构,锂离子电池盖板结构包括电池壳盖、正极端板、负极端板、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铆接件、第二铆接件、第三铆接件与第四铆接件。第一铆接件将第一连接板、电池壳盖、正极端板铆接在一起,第二铆接件将第二连接板、电池壳盖、负极端板铆接在一起。第三铆接件用于与正极极耳连接。所述第四铆接件用于与负极极耳连接。上述的锂离子电池盖板结构,第一铆接件、第二铆接件、第三铆接件及第四铆接件使组装速度变快,组装后不易于晃动,能避免传统的电池壳盖上的螺栓松动时引发电池壳盖漏液的不良现象,进而避免了锂离子电池内阻变大,能大大延长电池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锂离子电池及其盖板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盖板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的极耳和极柱的连接方式通常是:电池壳盖上冲孔,孔内加塑料密封件,塑料密封件通过螺栓螺帽对锁固定在电池壳盖上,正负极柱通过孔引出电池壳盖外部。然后,极耳和极柱会采用超声波焊接、激光焊接、或者这两种工艺的组合进行相互连接。传统的电池壳盖组装较为复杂,且锂离子电池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组装简单、且电池寿命较长的锂离子电池及其盖板结构。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锂离子电池盖板结构,包括:电池壳盖,所述电池壳盖开设有第一引出孔与第二引出孔;正极端板、负极端板、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所述正极端板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引出孔相应的第三引出孔,所述负极端板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引出孔相应的第四引出孔,所述第一连接板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引出孔相应的第五引出孔,所述第二连接板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引出孔相应的第六引出孔;第一铆接件、第二铆接件,所述第一铆接件穿过所述第一引出孔、所述第三引出孔及所述第五引出孔将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电池壳盖、所述正极端板铆接在一起,所述第二铆接件穿过所述第二引出孔、所述第四引出孔及所述第六引出孔将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电池壳盖、所述负极端板铆接在一起;及第三铆接件与第四铆接件,所述第三铆接件装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三铆接件用于与正极极耳连接,所述第四铆接件装设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所述第四铆接件用于与负极极耳连接。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电池壳体与设置在所述电池壳体内的电池芯体,所述电池壳体包括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盖板结构,所述第三铆接件与所述电池芯体的正极极耳连接,所述第四铆接件与所述电池芯体的负极极耳连接。上述的锂离子电池及其盖板结构,以铆接的方式,由第一铆接件将第一连接板、电池壳盖、正极端板铆接在一起,以及由第二铆接件将第二连接板、电池壳盖、负极端板铆接在一起。第一连接板上的第三铆接件电性连接至正极极耳,第二连接板上的第四铆接件电性连接至负极极耳。即电池芯体的正极极耳由第三铆接件、第一连接板、第一铆接件引出至正极端板,电池芯体的负极极耳由第四铆接件、第二连接板、第二铆接件引出至负极端板。第一铆接件、第二铆接件、第三铆接件及第四铆接件使组装速度变快,组装后不易于晃动,无需如传统采用螺栓螺帽对锁引出正负极,无需对极耳和极柱之间采用昂贵的激光焊接或超声波焊接。如此,上述的锂离子电池盖板结构,一方面能够便于组装,另一方便能避免传统的电池壳盖上的螺栓松动时引发电池壳盖漏液的不良现象,进而避免了锂离子电池内阻变大,能大大延长电池寿命。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铆接件、所述第一引出孔、所述第三引出孔及所述第五引出孔均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一铆接件、所述第一引出孔、所述第三引出孔及所述第五引出孔一一相应设置;所述第二铆接件、所述第二引出孔、所述第四引出孔及所述第六引出孔均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二铆接件、所述第二引出孔、所述第四引出孔及所述第六引出孔一一相应设置。如此,由两个以上第一铆接件将第一连接板、电池壳盖、正极端板铆接在一起,以及由两个以上第二铆接件将第二连接板、电池壳盖、负极端板铆接在一起,这样能避免第一连接板与电池壳盖、正极端板之间发生转动,同样能避免第二连接板与电池壳盖、负极端板之间发生转动,从而能避免第一连接板、电池壳盖、正极端板发生松动而出现漏液现象,以及避免第二连接板、电池壳盖、负极端板发生松动而出现漏液现象。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铆接件为两个以上,所述第四铆接件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三铆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第三铆接件与所述第一通孔过盈配合;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四铆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中,所述第四铆接件与所述第二通孔过盈配合。如此,第一连接板与正极极耳之间连接结构稳定,第二连接板与负极极耳之间连接结构稳定。另外,第三铆接件与第一连接板压合为一体,第三铆接件与第一连接板间的连接较为稳固。第四铆接件与第二连接板压合为一体,第四铆接件与第二连接板间的连接较为稳固。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并列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铆接件与所述第三铆接件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板开设有若干个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并列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铆接件与所述第四铆接件之间。如此,第一连接板的第一开口处容易被折叠,第二连接板的第二开口处容易被折叠,这样能够便于第三铆接件、第四铆接件分别与电池芯体的正极极耳、负极极耳进行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盖板结构还包括第一密封圈与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一引出孔内侧壁与所述第一铆接件外侧壁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二引出孔内侧壁与所述第二铆接件外侧壁之间。如此,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能保证电池壳体较好的密封性能,避免电池壳体内部的注液通过第一引出孔、第二引出孔外漏。进一步地,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盖板结构还包括第一绝缘隔板与第二绝缘隔板;所述第一绝缘隔板与所述电池壳盖内侧壁相接触,所述第一绝缘隔板设有与所述第一引出孔相应的第七引出孔、以及与所述第二引出孔相应的第八引出孔;所述第二绝缘隔板设置在所述电池壳盖外侧壁与所述负极端板之间,所述第二绝缘隔板设有与所述第二引出孔相应的第九引出孔;所述第一铆接件穿过所述第一引出孔、所述第三引出孔、所述第五引出孔及第七引出孔将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电池壳盖、所述正极端板及所述第一绝缘隔板铆接在一起,所述第二铆接件穿过所述第二引出孔、所述第四引出孔、所述第六引出孔、第八引出孔及第九引出孔将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电池壳盖、所述负极端板、第一绝缘隔板及所述第二绝缘隔板铆接在一起。如此,正极端板与负极端板之间不会电性连接,第一绝缘隔板也能避免电池壳盖影响到电池芯体。进一步地,所述正极端板背向所述电池壳盖的侧面设有第一避让凹部,所述第一避让凹部与所述第三引出孔相连通,所述第一避让凹部用于容纳所述第一铆接件的端部;所述负极端板背向所述电池壳盖的侧面设有第二避让凹部,所述第二避让凹部与所述第四引出孔相连通,所述第二避让凹部用于容纳所述第二铆接件的端部。如此,第一铆接件的端部容纳在第一避让凹部中,第二铆接件的端部容纳在第二避让凹部中,第一铆接件端部、第二铆接件端部不会凸出于正极端板、负极端板,占用空间较小。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壳盖外侧壁设有与所述正极端板相适应的凹部,所述正极端板设置在所述凹部中,所述正极端板与所述电池壳盖电性接触。如此,凹部能够避免正极端板移动,便于正极端板的安装操作。另外,正极端板接触电池壳盖使电池壳盖带电,能防止电池壳盖发生腐蚀现象。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壳盖上设有注液孔,所述注液孔设有防爆阀门。如此,注液孔与防爆阀门设计为一体,能便于对电池壳体进行注液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盖板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盖板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盖板的仰视示意图;图4为图3中A-A处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盖板的分解示意图一;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盖板的分解示意图二。附图标记:10、电池壳盖,11、第一引出孔,12、第二引出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锂离子电池及其盖板结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离子电池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壳盖,所述电池壳盖开设有第一引出孔与第二引出孔;正极端板、负极端板、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所述正极端板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引出孔相应的第三引出孔,所述负极端板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引出孔相应的第四引出孔,所述第一连接板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引出孔相应的第五引出孔,所述第二连接板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引出孔相应的第六引出孔;第一铆接件、第二铆接件,所述第一铆接件穿过所述第一引出孔、所述第三引出孔及所述第五引出孔将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电池壳盖、所述正极端板铆接在一起,所述第二铆接件穿过所述第二引出孔、所述第四引出孔及所述第六引出孔将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电池壳盖、所述负极端板铆接在一起;及第三铆接件与第四铆接件,所述第三铆接件装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三铆接件用于与正极极耳连接,所述第四铆接件装设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所述第四铆接件用于与负极极耳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壳盖,所述电池壳盖开设有第一引出孔与第二引出孔;正极端板、负极端板、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所述正极端板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引出孔相应的第三引出孔,所述负极端板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引出孔相应的第四引出孔,所述第一连接板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引出孔相应的第五引出孔,所述第二连接板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引出孔相应的第六引出孔;第一铆接件、第二铆接件,所述第一铆接件穿过所述第一引出孔、所述第三引出孔及所述第五引出孔将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电池壳盖、所述正极端板铆接在一起,所述第二铆接件穿过所述第二引出孔、所述第四引出孔及所述第六引出孔将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电池壳盖、所述负极端板铆接在一起;及第三铆接件与第四铆接件,所述第三铆接件装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三铆接件用于与正极极耳连接,所述第四铆接件装设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所述第四铆接件用于与负极极耳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铆接件、所述第一引出孔、所述第三引出孔及所述第五引出孔均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一铆接件、所述第一引出孔、所述第三引出孔及所述第五引出孔一一相应设置;所述第二铆接件、所述第二引出孔、所述第四引出孔及所述第六引出孔均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二铆接件、所述第二引出孔、所述第四引出孔及所述第六引出孔一一相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铆接件为两个以上,所述第四铆接件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三铆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第三铆接件与所述第一通孔过盈配合;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四铆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中,所述第四铆接件与所述第二通孔过盈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并列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铆接件与所述第三铆接件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板开设有若干个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并列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铆接件与所述第四铆接件之间。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黄学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