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离子阱芯片的陀螺仪及其转动测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823643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离子阱芯片的陀螺仪及其转动测量方法,该陀螺仪包括真空腔体,其设置有若干观察窗,以用于输入激光以及荧光信号探测;离子泵,其和真空腔体相连接,以维持真空腔体内的真空度;钙炉,其用于喷射出钙原子微型表面电极离子阱,其位于所述真空腔体内,用于产生三维囚禁势阱,将原子炉喷射出的钙原子,通过光电离方式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离子阱芯片的陀螺仪及其转动测量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及陀螺仪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离子阱芯片的陀螺仪及其转动测量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陀螺仪是一种测量或保持方向和角速度的装置,旋转角度或角速率的测量可随时间积分,以确定陀螺仪转动角度方向的变化,有诸如惯性导航、惯性测量单元、平台稳定、地面车辆姿态控制系统、钻探测量、船舶、航空航天等应用。目前,用于高精度惯性导航的陀螺仪主要是光学陀螺仪和原子陀螺仪,其原理是利用干涉环路中由转动引起的萨格纳克(Sagnac)效应所造成干涉条纹的相位移动来测量转动速度:
[0003][0004]其中,A为干涉环路包围的面积,Ω为转动的角速度,E为粒子的能量。
[0005]光学陀螺仪易于实现小型化和实用化,它的不足和缺点主要是测量灵敏度不高;而原子的能量比光子大,在相同干涉环路面积下,原子陀螺仪的相位要远大于光学陀螺仪,因此原子陀螺仪的分辨率和灵敏度相对更高。目前,在国际上实现的此类原子陀螺仪主要有两种

一热原子束陀螺仪和冷原子陀螺仪,其测量精度比其它类型陀螺仪均高出几个数量级,但其不足是整个系统往往很庞大,阻碍了这类陀螺仪在对尺寸要求较高的许多特定惯性测量单元和平台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至少一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离子阱芯片的陀螺仪及其转动测量方法。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8]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基于离子阱芯片的陀螺仪,包括:
[0009]真空腔体,其设置有若干观察窗,以用于输入激光以及荧光信号探测;
[0010]离子泵,其和真空腔体相连接,以维持真空腔体内的真空度;
[0011]钙炉,其用于喷射出钙原子;
[0012]微型表面电极离子阱,其位于所述真空腔体内,用于产生三维囚禁势阱,将原子炉喷射出的钙原子,通过光电离方式产生
40
Ca
+
离子装载到该囚禁势阱中。
[0013]进一步地,所述微型表面电极离子阱包括一中心直流电极、一环形射频电极以及若干对直流控制电极。
[0014]进一步地,所述直流控制电极设置有七对,其中有两对帽极和一对中心补偿电极。
[0015]进一步地,所述真空腔体设置有一电极引线法兰;所述微型表面电极离子阱安装在一管座上,微型表面电极离子阱的电极与管座的电极相连接,管座的引脚插在PCB插槽上,该PCB插槽固定在固定板上,在固定板边缘固定钙炉,固定板固定在电极引线法兰上,
PCB插槽与电极引线法兰上的电极相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真空腔体设置有电压源连接法兰,用于与外部射频电压源连接。
[0017]进一步地,所述真空腔体设置有六个CF35石英观察窗、一CF100石英观察窗;所述CF100石英观察窗6用于荧光信号探测,一CF35石英观察窗用于729nm激光输入,一CF35石英观察窗用于输入激光冷却所需的圆偏振397nm激光,一CF35石英观察窗用于输入866nm激光以及激光冷却所需的线偏振397nm激光。
[0018]进一步地,所述管座为陶瓷管座,微型表面电极离子阱通过真空胶粘个陶瓷管座上。
[0019]进一步地,所述离子泵维持真空腔体内的真空度在10
‑9Pa。
[0020]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通过固定杆固定在电极引线法兰上。
[0021]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量转动的激光脉冲的方法,基于上述的基于离子阱芯片的陀螺仪,所述方法包括:
[0022]步骤1:利用离子泵将真空腔体维持在10
‑9Pa超高真空环境,在微型表面电极离子阱的15个直流电极与射频电极上分别加15个独立稳定的直流电压与1个射频高压,并在与一相对的两CF35石英观察窗相连的方向上施加均匀磁场,使微型表面电极离子阱的电极表面产生三维囚禁势阱,将原子炉喷射出的钙原子,通过光电离方式产生
40
Ca
+
离子装载到该囚禁势阱中;
[0023]步骤2:从CF35石英观察窗4通入397nmπ光和866nm激光2000μs对离子进行多普勒冷却后关闭397nmπ光,从一CF35石英观察窗输入σ
+
偏振的397nm激光20μs后,从一CF35石英观察窗输入π偏振的397nm激光1000μs,将离子冷却至运动基态后关闭π偏振的397nm激光,再过50μs后关闭σ
+
偏振的397nm激光与866nm激光,此时将离子制备到|g>态;
[0024]步骤3:从一CF35石英观察窗输入红失谐、共振的729nm激光,从一CF35石英观察窗输入蓝失谐的729nm激光,在两个幺正操作脉冲组U1之间,同时激发离子红、蓝边带跃迁20ms后关闭729nm激光;
[0025]步骤4:改变微型表面电极离子阱两对帽极上的电压,将离子沿着z方向移动15μm距离,经过40ms的自由振荡后将让两对帽极上的电压恢复到初始电压,离子恢复到初始位置;
[0026]步骤5:在两个幺正操作脉冲组U2之间,同时激发离子红、蓝边带跃迁20ms后关闭729nm激光后,关闭729nm激光使离子波包停止转动;
[0027]步骤6:打一个729nm共振频率的π/2脉冲后,再打一个729nm共振频率的π/2脉冲,然后从一CF35石英观察窗通入397nm与866nm的激光对离子|e>态布居数进行探测;
[0028]步骤7:重复以上步骤2

6的过程,并且等间隔改变步骤4过程中自由振荡的时间,得到拉姆齐干涉条纹,从干涉条纹的移动读出由转动所引起的相位,然后根据萨格纳克效应计算出芯片式离子陀螺仪装置的转动角速度。
[0029]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0030](1)采用单个囚禁离子作为载体,既有物质波干涉仪粒子携带能量大的优点,相较于原子团还有囚禁稳定、操作简单、相干时间长等优点。
[0031](2)利用离子阱芯片来操纵冷离子,装置能够实现小型化,是一种便于携带的微型陀螺仪,并且具有高度集成化的潜质。
[0032](3)利用离子波包在离子阱芯片上沿着干涉环路多次重复运动,可以实现萨格纳克相位累积,因此能够在极小的空间内得到非常大的有效面积,从而在不影响陀螺仪的灵敏度的基础上,极大地缩小整个装置的体积。
[0033](4)将离子量子态的叠加态作为量子态依赖力的施加对象,只需采用连续激光激发离子就能实现波包在动量空间的分离,相比用超快脉冲频率梳激发双光子受激拉曼过程,大大降低了装置成本和操作难度。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芯片式离子陀螺仪结构示意图;
[0035]图2为微型表面电极离子阱结构示意图;
[0036]图3为微型表面电极离子阱装配示意图;
[0037]图4为量子态编码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离子阱芯片的陀螺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腔体,其设置有若干观察窗,以用于输入激光以及荧光信号探测;离子泵,其和真空腔体相连接,以维持真空腔体内的真空度;钙炉,其用于喷射出钙原子;微型表面电极离子阱,其位于所述真空腔体内,用于产生三维囚禁势阱,将原子炉喷射出的钙原子,通过光电离方式产生
40
Ca
+
离子装载到该囚禁势阱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离子阱芯片的陀螺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表面电极离子阱包括一中心直流电极、一环形射频电极以及若干对直流控制电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离子阱芯片的陀螺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控制电极设置有七对,包括两对帽极和一对中心补偿电极。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基于离子阱芯片的陀螺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腔体设置有一电极引线法兰;所述微型表面电极离子阱安装在一管座上,微型表面电极离子阱的电极与管座的电极相连接,管座的引脚插在PCB插槽上,该PCB插槽固定在固定板上,在固定板边缘固定钙炉,固定板固定在电极引线法兰上,PCB插槽与电极引线法兰上的电极相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离子阱芯片的陀螺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腔体设置有电压源连接法兰,用于与外部射频电压源连接。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离子阱芯片的陀螺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腔体设置有六个CF35石英观察窗、一CF100石英观察窗;所述CF100石英观察窗6用于荧光信号探测,一CF35石英观察窗用于729nm激光输入,一CF35石英观察窗用于输入激光冷却所需的圆偏振397nm激光,一CF35石英观察窗用于输入866nm激光以及激光冷却所需的线偏振397nm激光。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离子阱芯片的陀螺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座为陶瓷管座,微型表面电极离子阱通过真空胶粘个陶瓷管座上。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离子阱芯片的陀螺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泵维持真空腔体内的真空度在10
‑9Pa。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离子阱芯片的陀螺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通过固定杆固定在电极引线法兰上。10.一种测量转动的激光脉冲的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双晴陈亮魏雅琪刘志超李冀冯芒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