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润滑油道过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84147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3 2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润滑油道过滤结构,包括高压油泵底座、两段式结构的中空螺栓;在高压油泵底座内设有呈阶梯状的润滑油道,该润滑油道具有直径从大到小依次递减的第一光孔段、内螺纹段、第二光孔段和出油孔段,出油孔段与高压油泵驱动腔连通;中空螺栓具有头部、光杆段、螺纹段和贯通所述光杆段和螺纹段的轴向过油孔,在光杆段上设有四个与所述轴向过油孔连通的径向进油孔,四个径向进油孔呈“十”形分布;中空螺栓的光杆段与所述润滑油道的第一光孔段间隙配合,形成润滑油过滤空间段;中空螺栓的螺纹段与所述润滑油道的内螺纹段配合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对润滑油进行过滤,避免高压油泵驱动机构异常磨损,减小噪声和延长高压油泵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润滑油道过滤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润滑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润滑油道过滤结构。
技术介绍
发动机的高压汽油泵是燃油系统的“心脏”,它的作用是持续为发动机喷油器提供高压燃油,发动机在运转时,其高压油泵内高速旋转的驱动凸轮驱动着油泵挺柱做高速往复运动,驱动凸轮与油泵挺柱间的接触应力大、磨损严重。因此,必须对该机构进行有效润滑和冷却。而传统发动机高压油泵及高压油泵挺柱及驱动机构(下面简称高压油泵驱动机构)本身没有滤除机油杂质的结构,很容易让发动机内的金属杂质随机油进入到驱动机构摩擦副内,造成摩擦副表面的异常磨损而失效,引起发动机噪声和机械损失增加,从而影响整机可靠性。通过增加滤网等单独的过滤装置虽可以解决此问题,但会增加零件成本和降低生产效率,且可维修性不强。CN203925661U公告的“一种发动机润滑油道滤芯”,包括骨架和以骨架为支撑的不锈钢钢丝编制的滤网,在滤网内形成过滤腔;骨架的一端有设进油口,连通过滤腔一端,作为头部;骨架在靠近尾部位置形成盲孔结构,封闭过滤腔另一端;骨架的尾部设有出油口;骨架头部和尾部的外径大,与发动机上的滤芯安装孔的过盈配合,固定滤芯;骨架头部和尾部之间的部分外径小,与润滑油道之间留有间隙,形成的润滑油流通通道,用于流通过滤后的清洁润滑油。采用这种结构的滤芯,可以使过滤后的润滑油通过机油滤芯与安装孔之间的间隙流到不同的二级油道,实现一次过滤后润滑多个摩擦副的功能。该滤芯结构简单,装配简单快捷,并便于拆卸进行清洗。毫无疑问,这是所属
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润滑油道过滤结构,其能对润滑油进行过滤,阻挡大于规定直径的金属杂质进入高压油泵驱动机构摩擦副内,避免高压油泵驱动机构异常磨损,减小噪声和延长高压油泵的使用寿命;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便于维修、拆装,可反复使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润滑油道过滤结构,包括高压油泵底座、两段式结构的中空螺栓,其特征是:在所述高压油泵底座内设有呈阶梯状的润滑油道,该润滑油道具有直径从大到小依次递减的第一光孔段、内螺纹段、第二光孔段和出油孔段,所述出油孔段与高压油泵驱动腔连通;所述中空螺栓具有头部、光杆段、螺纹段和贯通所述光杆段和螺纹段的轴向过油孔,在所述光杆段上设有四个与所述轴向过油孔连通的径向进油孔,四个径向进油孔呈“十”形分布;所述中空螺栓的光杆段与所述润滑油道的第一光孔段间隙配合,形成润滑油过滤空间段;所述中空螺栓的螺纹段与所述润滑油道的内螺纹段配合连接。进一步,在所述润滑油道的第一光孔段上还设有与缸盖油道连通的润滑油进油口。进一步,在所述中空螺栓的头部与高压油泵底座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垫片。进一步,所述中空螺栓的光杆段的直径大于所述螺纹段的直径。本专利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润滑油道过滤配合结构能够阻挡大于规定直径的金属杂质进入高压油泵驱动机构摩擦副内,在确保高压油泵驱动机构的有效润滑的同时,有效地避免了高压油泵驱动机构异常磨损,降低了驱动机构的噪声和延长了高压油泵的使用寿命。能够在整机外部轻松地拆下中空螺栓清洗杂质,不用拆卸整个高压油泵驱动机构,使维护、拆卸、清洗、装配都非常的简单,可重复使用,降低了生产和维修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图3是图2的B-B的剖视图(图中箭头代表润滑油的流动方向);图4是中空螺栓的结构视图。图中:1—高压油泵底座;2—中空螺栓,21—头部,22—光杆段,23—螺纹段,24—径向进油孔,25—轴向过油孔,;3—密封垫片;4—润滑油道,41—第一光孔段,42—内螺纹段,43—第二光孔段,44—出油孔段;5—润滑油进油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发动机润滑油道过滤结构,包括高压油泵底座1、两段式结构的中空螺栓2,其特征是:在所述高压油泵底座1内设有呈阶梯状的润滑油道4,该润滑油道具有直径从大到小依次递减的第一光孔段41、内螺纹段42、第二光孔段43和出油孔段44,所述出油孔段44与高压油泵驱动腔连通;高压油泵底座中的润滑油道采用分段式结构,通过内径逐渐变小可以对进入高压油泵润滑油的油压起到增大的作用。所述中空螺栓2具有头部21、光杆段22、螺纹段23和贯通所述光杆段和螺纹段的轴向过油孔24,在所述光杆段22上设有四个与所述轴向过油孔24连通的径向进油孔25,四个径向进油孔呈“十”形分布;所述中空螺栓2的光杆段22与所述润滑油道4的第一光孔段41间隙配合,形成润滑油过滤空间段;所述中空螺栓2的螺纹段23与所述润滑油道4的内螺纹段42配合连接。在所述润滑油道4的第一光孔段41上还设有与缸盖油道连通的润滑油进油口5。在所述中空螺栓2的头部21与高压油泵底座1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垫片3,以保证油道密封,避免润滑油和杂质渗出。所述中空螺栓2的光杆段22的直径大于所述螺纹段23的直径。在径向进油孔25直径和数量一定的情况下,杆部直径增大可以提高中空螺栓的径向强度,在相同扭矩下降低了中空螺栓的光杆段22与径向进油口25交叉处的杆部应力,从而提高中空螺栓的使用寿命。工作时,缸盖油道内的高压润滑油首先通过润滑油进油口5进入高压油泵底座1的润滑油道4内,然后经过润滑油道的第一光孔段41与中空螺栓2的光杆段22形成的润滑油过滤空间段;该润滑油过滤空间段将高压润滑油中的杂质进行过滤,拦截在中空螺栓的径向进油口25外,已过滤掉杂质后的润滑油经过径向进油口25进入中空螺栓,然后,经由中空螺栓的轴向过油孔24流出,进入高压油泵底座的润滑油道的第二光孔段43中,最后,通过润滑油道的出油孔段44进入高压油泵驱动腔内,从而有效的避免了高压油泵驱动机构因润滑油中的杂质导致的异常磨损。发动机在保养时可在外部轻松的拆下中空螺栓2,检查并清除残留杂质,不用拆卸整个高压油泵驱动机构。清洗干净后再装回中空螺栓2和密封垫片3,达到重复使用的目的,并最大限度的减小了运动机构噪声和延长了高压油泵使用寿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发动机润滑油道过滤结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润滑油道过滤结构,包括高压油泵底座(1)、两段式结构的中空螺栓(2),其特征是:在所述高压油泵底座(1)内设有呈阶梯状的润滑油道(4),该润滑油道具有直径从大到小依次递减的第一光孔段(41)、内螺纹段(42)、第二光孔段(43)和出油孔段(44),所述出油孔段(44)与高压油泵驱动腔连通;所述中空螺栓(2)具有头部(21)、光杆段(22)、螺纹段(23)和贯通所述光杆段和螺纹段的轴向过油孔(24),在所述光杆段(22)上设有四个与所述轴向过油孔(24)连通的径向进油孔(25),四个径向进油孔呈“十”形分布;所述中空螺栓(2)的光杆段(22)与所述润滑油道(4)的第一光孔段(41)间隙配合,形成润滑油过滤空间段;所述中空螺栓(2)的螺纹段(23)与所述润滑油道(4)的内螺纹段(42)配合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润滑油道过滤结构,包括高压油泵底座(1)、两段式结构的中空螺栓(2),其特征是:在所述高压油泵底座(1)内设有呈阶梯状的润滑油道(4),该润滑油道具有直径从大到小依次递减的第一光孔段(41)、内螺纹段(42)、第二光孔段(43)和出油孔段(44),所述出油孔段(44)与高压油泵驱动腔连通;所述中空螺栓(2)具有头部(21)、光杆段(22)、螺纹段(23)和贯通所述光杆段和螺纹段的轴向过油孔(24),在所述光杆段(22)上设有四个与所述轴向过油孔(24)连通的径向进油孔(25),四个径向进油孔呈“十”形分布;所述中空螺栓(2)的光杆段(22)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静蒋树徽李小花黎艳廖鹏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