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翼型舵面传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21157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6 1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舵面传动结构,属于飞机结构设计领域。一种薄翼型舵面传动结构,包括扭力管、关节轴承、舵面接头;所述扭力管的一端与舵机输出轴连接,另一端与穿过关节轴承的舵面接头连接,所述扭力管的管体间设置有万向接头,所述万向接头用于连接相邻管体;所述关节轴承固定于机翼支臂上;所述舵面接头与舵面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结构简单、传动性好,可靠性高。2、只有旋转运动,所需运动空间小,便于在狭小的翼面内部空间内实现。3、不影响机体结构外形。 1

A transmission structure of thin airfoil rudder surfa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rudder face transmission structure,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aircraft structure design. A thin airfoil rudder surface transmission structure, including torsion tube, joint bearing and rudder joint; one end of the torsion tube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rudder,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rudder joint through the joint bearing. The pipe body of the torsion tube is provided with a universal joint, and the universal joint is used to connect the adjacent pipe body; the joint is connected with the joint. The bearing is fixed on the supporting arm of the wing, and the rudder face joint is connected with the rudder surface.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1,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the transmission is good, and the reliability is high. 2, only rotary motion, the required space is small, easy to achieve in the narrow wing interior space. 3. It does not affect the structure of the body. 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翼型舵面传动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舵面传动结构,属于飞机结构设计领域。
技术介绍
机翼舵面主要功用是控制飞机的飞行姿态,实现飞机的水平方向的转弯或俯仰。常用的舵面操纵机构采用拉杆式结构,舵面通过拉杆、舵机摇臂与舵机连接。机翼舵面驱动系统驱动拉杆(位移)带动舵机摇臂使舵面定轴转动。上述结构适用于大翼面,翼型高度大,舵机驱动系统都在翼面内部,不会影响翼面结构外形。而小型无人机翼型高度小,若采用通常的舵面传动系统则无法安装,往往需要修鼓包,从而加大飞行阻力,影响气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使翼面保持光顺完整,减小飞行阻力,提高飞机机动性能且可应用于小型飞机薄翼型翼面的舵面传动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薄翼型舵面传动结构,包括扭力管、关节轴承、舵面接头;所述扭力管的一端与舵机输出轴连接,另一端与穿过关节轴承的舵面接头连接,所述扭力管的管体间设置有万向接头,所述万向接头用于连接相邻管体;所述关节轴承固定于机翼支臂上;所述舵面接头与舵面连接。优选的,所述扭力管包括依次连接固定的舵机叉耳轴、联轴器、舵面叉耳轴;所述舵机叉耳轴与联轴器连接的端部、联轴器与舵面叉耳轴连接的端部通过轴销、轴销座及开口销组成万向接头。优选的,所述舵机输出轴插入舵机叉耳轴的一端,用平头轴贯穿舵机叉耳轴与舵机连接固定;所述舵面接头与舵面套合连接,穿过关节轴承插入舵面叉耳轴中并与之固定。工作原理:由于受机体内部狭小安装条件限制,舵机转轴与舵面转轴不在同一直线上,两轴间有夹角,本技术舵面传动结构是利用万向传动装置在两轴之间的夹角和距离变化的情况下,仍能可靠地传力的原理,来保证飞机舵机(输入轴)绕其轴的旋转的同时在扭力管的配合中驱动舵面绕自身轴旋转,将动力源载荷有效可靠地传给舵面,从而实现对舵面的操纵功能。此结构可有效避免翼面弯曲变形导致的转轴卡滞问题。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结构简单、传动性好,可靠性高。2、只有旋转运动,所需运动空间小,便于在狭小的翼面内部空间内实现。3、不影响机体结构外形。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结构剖面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扭力管结构示意图;图中,1、扭力管,2、关节轴承,3、舵面接头,4、平头轴,5、垫圈,6、开口销,7、螺钉,8、舵机,9、舵面,10、机身外形,11、机翼外形,12、舵机转轴,13、舵面转轴,14、舵机叉耳轴,15、联轴器,16、舵面叉耳轴,17、轴销,18、轴销座,19、轴销,20、开口销,21、孔,22、螺纹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如图1所示,一种复合材料薄翼型舵面传动结构,由扭力管1、关节轴承2,舵面接头3、平头轴4、垫圈5、开口销6、螺钉7组成。舵面舵机8输入轴绕其轴的旋转在扭力管1的配合中驱动舵面9绕自身轴规律转动,将动力源载荷有效可靠地传给舵面,从而实现对舵面的操纵功能。10为机身外形,11为机翼外形。舵面传动结构安装时,先将扭力管1组装好,扭力管1是用来在工作过程中相对位置不断改变的舵机转轴12与舵面转轴13间传递动力的装置,是本实施例中的传动装置,为保证两根轴之间的夹角和距离变化的情况下,仍能可靠地传力。如图2所示,扭力管1由舵机叉耳轴14、联轴器15、舵面叉耳轴16、轴销17、轴销座18、轴销19及开口销20组成。舵机叉耳轴14、联轴器15、轴销17、轴销座18、轴销19及开口销20组成一个万向接头,舵面叉耳轴16、联轴器15、轴销17、轴销座18、轴销19及开口销20组成另一个万向接头,万向接头可以实现两轴夹角范围内旋转灵活,可以补偿轴向位移及径向位移,改变传动轴线方向的位置。具体步骤:将轴销座18压入舵机叉耳轴14开口处,用销钉19贯穿舵机叉耳轴14和轴销座18通孔中,将轴销座18固定于舵机叉耳轴14开口处,再将联轴器15叉耳放在轴销座另两面,然后将销钉17贯穿插入联轴器15与轴销座18的通孔中,将销钉19固定,最后插入开口销20,防止销钉17松动。同样方法将联轴器15另一端组装好。完成扭力管1的组装。将舵面舵机8固定于机体内,将舵机8输出轴插入组装好的扭力管1组件的舵机叉耳轴14中,用平头轴4贯穿于舵机叉耳轴14与舵机8连接固定,舵机8输出轴与舵机叉耳轴14上的孔21采用配钻的方式便于连接,再用垫片5、开口销6将其固定防松。完成扭力管1一端与舵机8的连接。将关节轴承2胶接固定在机翼支臂上,舵面接头3与舵面9套合连接固定好后,穿过关节轴承2连入舵面叉耳轴16中,同时保证舵面接头3与舵面转轴13同轴,舵面接头3伸入舵面叉耳轴16部分做削平直纹滚花处理,增加连接处的摩擦力,防止连接后舵面接头3转动,装配好后在舵面叉耳轴16中两处螺纹孔22上装上垫片拧入螺钉7将舵面叉耳轴16与舵面接头3连接固定,螺钉头拧紧后涂厌氧胶防松。至此整个安装过程完成。本实施例是通过舵机8的动力输入带动扭力管1直接驱动舵面9绕自身轴旋转,达到操纵翼面的功能,从而实现飞机水平方向的转弯控制或俯仰。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说明,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变形或引申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薄翼型舵面传动结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翼型舵面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扭力管、关节轴承、舵面接头;所述扭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翼型舵面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扭力管、关节轴承、舵面接头;所述扭力管的一端与舵机输出轴连接,另一端与穿过关节轴承的舵面接头连接,所述扭力管的管体间设置有万向接头,所述万向接头用于连接相邻管体;所述关节轴承固定于机翼支臂上;所述舵面接头与舵面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翼型舵面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管包括依次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明王强王建华马丽莎孔令军屈华山刘杰徐超赵海超李建军吴欣郭丹丹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