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腔液压助力器非线性补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69381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0 2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飞行控制领域,涉及一种双腔液压助力器非线性补偿装置,用于对方向舵操纵系统进行非线性的补偿,包括随动扭力管摇臂(1)、助力器输入拉杆(2)、反馈双腔液压助力器(3)、液压助力器输入摇臂(4)、液压助力器输出摇臂(5)、舵面拉杆(6)、外反馈助力器安装支座(7)、垂直安定面结构舵面后梁(8)和舵面(9)。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非线性补偿装置,通过随动扭力管摇臂差动设计、外反馈液压助力器输入摇臂差动设计以及液压助力器输出摇臂差动设计方式,能够消除双腔液压助力器的非线性误差,保证舵面偏度左右对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腔液压助力器非线性补偿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飞行操纵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腔液压助力器非线性补偿装置,适用于机械助力操纵系统的飞机。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采用机械助力操纵系统的大中型飞机,其方向舵操纵系统一般采用双驾驶、单操纵线系的设计布局,为满足安全性及稳定性的要求,其助力器通常采用外反馈的双腔液压助力器,如图1所示。在系统正常工作时,驾驶舱左右脚蹬的行程相同,为保证系统在运动过程中非线性度尽量小,设计上要求助力器的传动比应为1,但随着液压助力器输入位移的增加,助力器的传动比在助力器活塞杆伸出过程中增大,缩回过程中减小,且输入位移越大,相对理论传动比1的变化越大。外反馈双腔液压助力器在较大输入位移的情况下,输出位移变化比较大,如图2所示,在超过45mm的情况下,输出位移出现非线性;在70mm的情况下,输入输出位移相差5mm左右,非线性比较严重。通常助力器的安装采用直接推动舵面或者通过转换摇臂连接舵面,这种非线性对舵面的偏度影响比较大。因此,在现有助力器输入位移越大的情况下,液压助力器的输出位移相对输入位移变化越大,从而影响舵面的偏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配置了外反馈双腔液压助力器的方向舵操纵系统中,当驾驶舱左右脚蹬的行程相同时,在系统中设置差动机构,补偿在助力器输入位移越大,输出位移相对输入位移变化越大的情况,从而保证舵面的偏度满足要求。考虑到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腔液压助力器非线性补偿装置,用于对方向舵操纵系统进行非线性的补偿,其中,随动扭力管摇臂1安装在垂直安定面肋上,在随动扭力管摇臂1上连接助力器输入拉杆2的一端,反馈双腔液压助力器3上的液压助力器输入摇臂4与助力器输入拉杆2另一端铰接,外反馈助力器安装支座7安装在垂直安定面结构舵面后梁8上,在外反馈助力器安装支座7上方铰接外反馈双腔液压助力器3一端,双腔液压助力器3另一端与液压助力器输出摇臂5铰接,液压助力器输出摇臂5与外反馈助力器安装支座7铰接,在液压助力器输出摇臂5上连接了舵面拉杆6一端,舵面拉杆6另一端与舵面9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扭力管摇臂1具有差动设计,主动摇臂与从动摇臂夹角为185度,且安装随动扭力管摇臂1时中立限位。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助力器输入摇臂4具有差动设计,主动摇臂与从动摇臂夹角为174度,所述液压助力器输入摇臂4安装时中立限位。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助力器输出摇臂5具有差动设计,主动摇臂与从动摇臂夹角为94度。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双腔液压助力器非线性补偿装置,通过随动扭力管摇臂差动设计、外反馈液压助力器输入摇臂差动设计以及液压助力器输出摇臂差动设计方式,能够消除双腔液压助力器的非线性误差,保证舵面偏度左右对称。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外反馈液压助力器。图2是现有外反馈液压助力器非线性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双腔液压助力器非线性补偿装置安装结构图。图4(a)是随动扭力管摇臂1的差动示意图。图4(b)是液压助力器输入摇臂4的差动示意图。图4(c)是液压助力器输出摇臂5的差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在对于外反馈双腔液压助力器的非线性的补偿,从单一的部件或者成品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通过两个方面进行非线性补偿:一方面操纵系统本身的差动设计,补偿外反馈双腔液压助力器的输入位移特性,减少输入非线性的影响;另一方面外反馈双腔液压助力器本身的输入摇臂采用差动设计,补偿助力器相对于输入位移所产生的非线性,保证输出位移达到预期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包括的部件如图3所示,双腔液压助力器非线性补偿装置主要包括随动扭力管摇臂1、助力器输入拉杆2、外反馈双腔液压助力器3、液压助力器输入摇臂4、液压助力器输出摇臂5、舵面拉杆6、外反馈助力器安装支座7以及垂直安定面结构舵面后梁8。随动扭力管摇臂1安装在垂直安定面肋上,在随动扭力管摇臂1上连接助力器输入拉杆2的一端,反馈双腔液压助力器3上的液压助力器输入摇臂4与助力器输入拉杆2另一端铰接,外反馈助力器安装支座7安装在垂直安定面结构舵面后梁8上,在外反馈助力器安装支座7上方铰接外反馈双腔液压助力器3一端,双腔液压助力器3另一端与液压助力器输出摇臂5铰接,液压助力器输出摇臂5与外反馈助力器安装支座7铰接,在液压助力器输出摇臂5上连接了舵面拉杆6一端,舵面拉杆6另一端与舵面9连接。所述随动扭力管摇臂1具有差动设计,主动摇臂与从动摇臂夹角为185度,见图4(a),且安装随动扭力管摇臂1时中立限位。所述液压助力器输入摇臂4具有差动设计,主动摇臂与从动摇臂夹角为174度,见图4(b),所述液压助力器输入摇臂4安装时中立限位。所述液压助力器输出摇臂5具有差动设计,主动摇臂与从动摇臂夹角为94度,见图4(c)。助力器输入拉杆2和舵面拉杆6按照随动扭力管摇臂1、外反馈液压助力器输入摇臂4以及液压助力器输出摇臂5的差动,调整拉杆长度。按照上述随动扭力管摇臂差动设计、外反馈液压助力器输入摇臂差动设计以及液压助力器输出摇臂差动设计等方式,同时提保证安装的位置要求,完成装机后,双腔液压助力器的非线性影响得到明显的改善,实测方向舵左偏25.4°右偏25.1°理论值25°,舵面的左右偏度满足对称的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腔液压助力器非线性补偿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腔液压助力器非线性补偿装置,用于对方向舵操纵系统进行非线性的补偿,包括随动扭力管摇臂(1)、助力器输入拉杆(2)、反馈双腔液压助力器(3)、液压助力器输入摇臂(4)、液压助力器输出摇臂(5)、舵面拉杆(6)、外反馈助力器安装支座(7)和垂直安定面结构舵面后梁(8);其中,随动扭力管摇臂(1)安装在垂直安定面肋上,在随动扭力管摇臂(1)上连接助力器输入拉杆(2)的一端,反馈双腔液压助力器(3)上的液压助力器输入摇臂(4)与助力器输入拉杆(2)另一端铰接,外反馈助力器安装支座(7)安装在垂直安定面结构舵面后梁(8)上,在外反馈助力器安装支座(7)上方铰接外反馈双腔液压助力器(3)一端,双腔液压助力器(3)另一端与液压助力器输出摇臂(5)铰接,液压助力器输出摇臂(5)与外反馈助力器安装支座(7)铰接,在液压助力器输出摇臂(5)上连接了舵面拉杆(6)一端,舵面拉杆(6)另一端与舵面(9)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腔液压助力器非线性补偿装置,用于对方向舵操纵系统进行非线性的补偿,包括随动扭力管摇臂(1)、助力器输入拉杆(2)、反馈双腔液压助力器(3)、液压助力器输入摇臂(4)、液压助力器输出摇臂(5)、舵面拉杆(6)、外反馈助力器安装支座(7)和垂直安定面结构舵面后梁(8);其中,随动扭力管摇臂(1)安装在垂直安定面肋上,在随动扭力管摇臂(1)上连接助力器输入拉杆(2)的一端,反馈双腔液压助力器(3)上的液压助力器输入摇臂(4)与助力器输入拉杆(2)另一端铰接,外反馈助力器安装支座(7)安装在垂直安定面结构舵面后梁(8)上,在外反馈助力器安装支座(7)上方铰接外反馈双腔液压助力器(3)一端,双腔液压助力器(3)另一端与液压助力器输出摇臂(5)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领建沈国丽蒲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通飞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