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架总装工装组合的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21928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6 12:51
本方案提供的车架总装工装组合的加工方法,将左前半体工装组合、右前半体工装组合、左右连接杆、后连接管以及后体组合各个构件采用车架总装工装的组合夹具夹紧定位,再采用焊枪依次对上述各个构件的连接端面进行焊接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结构下的车架总装工装,能够进行快速的整体定位焊接,最终提高焊接效率和焊接质量,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1

A processing method for assembly assembly of frame assembly

The processing method of the assembly assembly of the frame is provided by this scheme, and the joint fixture of the left front half body assembly, the right front half body assembly, the left and right connecting rods, the rear connection pipe and the rear body assembly are clamped and positioned by the assembly fixture of the frame assembly, and the welding torch is used in turn to weld the connecting end of the above components. It is fixed. The invention can improve the welding efficiency and welding quality and reduce the labor strength of the workers. 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架总装工装组合的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摩托车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车架总装工装组合的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摩托车车架是摩托车的重要部件,是摩托车中各个部件的支撑。参见图1-图3,摩托车车架主要包括前体工装组合和后体工装组合,前体工装组合又包括左前半体工装组合和右前半体工装组合。左前半体工装组合的主要支架结构由前左主管201、左下加强管301、车头管1、下连接管4以及设置于前左主管、左下加强管之间的前支撑管、中支撑管和后支撑管焊接而成,整体呈弓形。右前半体工装组合的主要支架结构由前右主管202、右下加强管302、下连接管4以及设置于前右主管、右下加强管之间的前支撑管、中支撑管和后支撑管焊接而成,整体呈弓形。前体工装组合和后体工装组合的前端通过车头管1对接且底端采用左右连接板11将左下加强管301和右下加强管302连接,前体工装组合和后体工装组合末端的中体连接板5通过左右连接管8连接。左前半体工装组合和右前半体工装组合各自的下连接管4末端分别与发动机上左连板401和发动机上右连板402连接。后体工装组合的主要支架结构由后左主管601、后左支撑管701、后右主管602、后右支撑管702以及设置在末端连接后左主管和后右主管的后连接管9。后左主管和后右主管均呈弯折形成有钝角的长条形。后体工装组合的后左主管和后右主管的前端与左右连接管8连接,后左支撑管和后右支撑管的前端通过发动机下连板与左前半体工装组合和右前半体工装组合各自后支撑管的末端连接。在焊接时,需要保证摩托车左前半体工装组合、右前半体工装组合以及后体工装组合定位准确,防止摩托车车架组合焊接时,其部件与部件之间的焊接连接处存在较大误差,然而目前没有针对上述结构的车架总装工装对左前半体工装组合、右前半体工装组合以及后体工装组合这三个模块进行焊接定位的组合夹具。因而,如何提供一种针对上述车架总装工装以进行整体定位焊接的组合夹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架总装工装组合的加工方法,针对上述结构下的车架总装工装,能够进行整体定位焊接,固定可靠,能够提高焊接效率和焊接质量,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架总装工装组合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单独完成左前半体工装组合和右前半体工装组合的加工;2)通过车架总装工装的组合夹具对所述左前半体工装组合、所述右前半体工装组合、左右连接杆、后连接管以及后体组合定位;3)采用焊枪对所述左前半体工装组合、所述右前半体工装组合、所述左右连接杆、所述后连接管以及所述后体组合的连接端面进行焊接固定,完成摩托车车架的加工。优选地,在上述加工方法中,所述车架总装工装的组合夹具包括:平台底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平台底板前端、中部和后端的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和第三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二支撑座和所述第三支撑座分别用于固定所述车架总装工装的前端、中部和后端;其中,所述第一支撑座上设置有车头管定位块,所述车头管定位块用于固定车头管两端;所述第二支撑座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座对称设置于所述车架总装工装两侧;所述第三支撑座上设置有平行于地面的第二平台,所述第二平台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后连接管的后连接管定位柱。优选地,在上述加工方法中,所述第二支撑座包括竖直支撑座和连接所述竖直支撑座的第一平台,所述竖直支撑座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中体连接板的中体连接板定位装置,所述第一平台上设置有用于定位平叉轴轴套两端的平叉轴轴套定位装置。优选地,在上述加工方法中,所述平叉轴轴套定位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平台上的平叉轴轴套定位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座上且与用于对所述平叉轴轴套定位板提供压紧力的压紧机构。优选地,在上述加工方法中,中体连接板定位装置包括连接所述竖直支撑座的套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套板上的定位轴,所述定位轴端部固定于所述中体连接板。优选地,在上述加工方法中,所述第一支撑座与所述第二支撑座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平台,所述第三平台上分别对称设置有用于固定发动机上左连板和发动机上右连板的上左连板安装板和上右连板安装板。优选地,在上述加工方法中,所述第三平台还设置有用于支撑左下加强管和右下加强管的两个加强管支撑架,所述两个加强管支撑架相对设置于所述左下加强管和所述右下加强管的正下方。优选地,在上述加工方法中,所述第二平台上还设置有分别用于固定后围板支架组件、后左主管末端以及后右主管末端的后围板支架组件定位板、第一后左主管定位板以及第一后右主管定位板。优选地,在上述加工方法中,所述后围板支架组件定位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后围板支架组件螺纹配合的螺纹孔,所述第一后左主管定位板以及所述第一后右主管定位板为上部呈U形的弯折板框架。优选地,在上述加工方法中,所述后围板支架组件定位板与第二平台之间还设置有三角支撑座,所述三角支撑座的上表面和底面之间的夹角与所述后围板支架组件与地面之间的夹角相同。本方案提供的车架总装工装组合的加工方法,将左前半体工装组合、右前半体工装组合、左右连接杆、后连接管以及后体组合各个构件采用车架总装工装的组合夹具夹紧定位,再采用焊枪依次对上述各个构件的连接端面进行焊接固定。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结构下的车架总装工装,能够进行快速的整体定位焊接,最终提高焊接效率和焊接质量,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车架总装工装组合的主视图;图2为车架总装工装组合的俯视图;图3为车架总装工装组合在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方案提供的车架总装工装的组合夹具与车架总装工装安装配合后的主视图;图5为本方案提供的车架总装工装的组合夹具与车架总装工装安装配合后的俯视图。上图中:车头管1、前左主管201、前右主管202、左下加强管301、右下加强管302、下连接管4、发动机上左连板401、发动机上右连板402、发动机下连板403、中体连接板5、后左主管601、后右主管602、后左支撑管701、后右支撑管702、左右连接管8、后连接管9、左右连接板11、后围板支架组件12、中连接管13、平叉轴轴套14;平台底板01、第一支撑座02、第二支撑座03、第三支撑座04、第三平台05、车头管定位块021、中体连接板定位装置031、平叉轴轴套定位装置032、第一发动机下连板定位板033、第二发动机下连板定位板034、后围板支架组件定位板041、第一后左主管定位板042、第一后右主管定位板043、上连板安装板051、加强管支撑架052。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架总装工装组合的加工方法,针对上述结构下的车架总装工装,能够进行整体定位焊接,固定可靠,能够提高焊接效率和焊接质量,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图5,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车架总装工装组合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单独完成左前半体工装组合和右前半体工装组合的加工;2)通过车架总装工装的组合夹具对所述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车架总装工装组合的加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架总装工装组合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架总装工装组合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单独完成左前半体工装组合和右前半体工装组合的加工;2)通过车架总装工装的组合夹具对所述左前半体工装组合、所述右前半体工装组合、左右连接杆、后连接管以及后体组合定位;3)采用焊枪对所述左前半体工装组合、所述右前半体工装组合、所述左右连接杆、所述后连接管以及所述后体组合的连接端面进行焊接固定,完成摩托车车架的加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总装工装的组合夹具包括:平台底板(01);分别设置于所述平台底板(01)前端、中部和后端的第一支撑座(02)、第二支撑座(03)和第三支撑座(04),所述第一支撑座(02)、所述第二支撑座(03)和所述第三支撑座(04)分别用于固定所述车架总装工装的前端、中部和后端;其中,所述第一支撑座(02)上设置有车头管定位块(021),所述车头管定位块(021)用于固定车头管(1)两端;所述第二支撑座(03)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座(03)对称设置于所述车架总装工装两侧;所述第三支撑座(4)上设置有平行于地面的第二平台,所述第二平台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后连接管(9)的后连接管定位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座(03)包括竖直支撑座和连接所述竖直支撑座的第一平台,所述竖直支撑座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中体连接板(5)的中体连接板定位装置(031),所述第一平台上设置有用于定位平叉轴轴套(14)两端的平叉轴轴套定位装置(03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叉轴轴套定位装置(032)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平台上的平叉轴轴套定位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军赵正东
申请(专利权)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