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梯设备的平面轿厢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7426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17: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梯设备的平面轿厢部件(15),其包括第一覆盖层(17)、第二覆盖层(19)和中间层(21)。中间层(21)具有比第一覆盖层(17)低的密度。此外,平面轿厢部件(15)具有沿其边缘中的至少一个的框架型材(23a,23b),该框架型材布置在第一覆盖层(17)和第二覆盖层(19)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电梯设备的平面轿厢部件
技术介绍
电梯设备用于在建筑物的不同楼层之间运送乘客。为此,轿厢在电梯竖井内在楼层之间移动。典型地,轿厢通过绳索与配重连接,其中,绳索经过驱动曳引轮。与之不同地,可选的电梯设备不再使用配重,并且例如通过直线电机驱动。因此,在这些电梯设备中,轿厢的重量不能通过配重抵消。所以减小所有轿厢部件的重量是有利的。例如,通过使用碳复合材料或夹芯板之类的新材料来减小门板和壁板的重量。例如从CN102745580已知在电梯结构中使用夹芯板。WO2005/113230提供了关于夹芯结构的概述。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该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平面轿厢部件,该平面轿厢部件不仅非常轻,还易于处理并且容易组装。此目的通过一种用于电梯设备的平面轿厢部件实现,该平面轿厢部件包括第一覆盖层、第二覆盖层和布置在第一和第二覆盖层之间的中间层,其中,该中间层具有比第一覆盖层低的密度。在此,平面轿厢部件具有沿其边缘中的至少一个的框架型材,该框架型材布置在第一覆盖层和第二覆盖层之间。已知由两个覆盖层和位于其中间的较轻的中间层构成的夹芯结构使得平面轿厢部件既轻又具有足够的稳固性。然而,这样的轿厢部件在边缘的区域中相对容易损毁,这是因为中间层在此是暴露在外的。因此,在处理轿厢部件时容易损伤,例如折断。边缘侧的框架型材确保在制造、存储和装配过程中对于简单的处理而言在边缘区域中具有足够的稳固性。特别地,框架型材在装配方面具有附加的优点,即用于平面轿厢部件的紧固件能够从任何方向,例如甚至平行于平面轿厢部件的延伸方向(即,垂直于窄的侧面中的一个)与框架型材接合。框架型材在第一覆盖层和第二覆盖层之间的布置具有另外的优点,即在制造平面轿厢部件时,框架型材能够以简单的方式直接被集成到轿厢部件中。在一种可能的制造方法中,第一覆盖层、第二覆盖层和中间层一同与框架型材被布置成堆叠。然后在压力下加热该堆叠,使得第一覆盖层、第二覆盖层、中间层和框架型材连接以形成构件。因此,框架型材不需要通过附加的紧固件与覆盖层连接。通过在压力下加热,覆盖层与框架型材熔合,形成框架型材和覆盖层的稳固的连接。在第一覆盖层和第二覆盖层之间布置框架型材的另一个优点在于,轿厢内的乘客不会看见框架型材。乘客仅看到由第一或第二覆盖层构成的均匀表面。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平面轿厢部件是指用于构造电梯设备的轿厢的板状部件。特别地,平面轿厢部件可以涉及构成舱室空间的壁板。此外,平面轿厢部件还可以涉及用于轿厢门的门板。特别地,第一覆盖层和/或第二覆盖层具有纤维增强塑料。在此,纤维增强材料可以是碳纤维增强塑料(CFK)、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K)或芳纶纤维增强塑料(AFK)。具有天然纤维的纤维增强塑料也是可行的。塑料通常是指聚氨酯、环氧树脂、聚酯、乙烯基酯或混合树脂。此外,塑料还可以结合有添加剂,诸如(例如,基于三水合铝、水合氧化铝或磷的)阻燃剂、用于改善导电性的碳纳米管、与用于硬化的核-壳颗粒、或反应性稀释剂等。可选地,第一和/或第二覆盖层中还能含有铝。这种材料已经针对夹芯结构被测试,并且呈现出电梯设备的轿厢所需的长寿命。另一方面,中间层通常含有硬质泡沫塑料、高性能泡沫塑料(PET,PVC)、轻质木材、聚乙烯泡沫、金属泡沫或蜂窝材料。蜂窝既能够由金属材料组成也能够由非金属材料组成。特别地,能够使用由纸或纸板和软木构成的折叠蜂窝。在平面轿厢部件的一个特别实施例中,框架型材中集成有构件。这具有如下优点:由于框架型材被覆盖层遮盖,所以构件对于轿厢的乘客来说不可见。此外,这使得构件能够特别节省空间地布置。另外,构件能够在制造平面轿厢部件期间就集成在框架型材中。为此,该构件最初被装入到仍然分离的框架型材中。由此,在根据前述的制造方法(堆层和在压力下加热)制造平面轿厢部件时,可以得到已经配备有必要的构件的平面轿厢部件,因此能够省略之后的装配步骤。特别地,该构件可以是光栅。光栅是指用在轿厢门区域中的发送光或接收光的部件。光栅例如是光电传感器,通过该光电传感器确保当轿厢门关闭时没有乘客停留在门区域中。此外,光栅也指发光的部件,这些部件被安装在门内侧的区域中并且发出用于警告功能的或仅用于装饰的光信号。此外,该构件可以是电缆通道。例如能够通过电缆通道向上述的光栅提供能量。然而,当平面轿厢部件用作壁板时,在框架型材中集成电缆通道也具有显着的优点。例如,当轿厢由多个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平面轿厢部件组装时,电缆布线自动地完成,其中通过该电缆布线能够到达轿厢的每个区域。因此,控制线和电力线能够不费力地敷设到输入设备。在一种改进的变形方案中,中间层具有第一开口,并且第一覆盖层具有第二开口,其中,第二开口被布置在第一开口的区域中,并且其中,在第一开口中容纳有部件。该布置的优点在于,平面轿厢部件被设计为集成的构件,其中嵌入有另外的功能部件。为此,在中间层内设置第一开口形式的、用于容纳部件的结构空间。此外,第一覆盖层具有第二开口形式的贯穿孔,该贯穿孔位于第一开口的区域中。部件因此没有完全被第一覆盖层遮盖,因此能够容易地与轿厢的其他构件进行连接。该布置具有另外的优点,即部件能够在平面轿厢部件的制造期间已经被集成。为此,在上述制造方法中,已在中间层中设置第一开口,并且在第一覆盖层中设置第二开口。当形成材料堆叠时,部件则已经插入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中。通过在压力下加热,层板和部件连接成一体的构件。这种结构的一个例子是作为具有用于将门板与另一门板连接的连接件的平面轿厢部件的门板。该连接件用于配备有内门板和外门板的伸缩门。在这种情况下,伸缩门的两个门板在中间区域中相互连接。在该变形方案的改进方案中,第二开口至少部分地被加强部件覆盖。第二开口的这种部分封闭使得平面轿厢部件至少部分地恢复其由于第二开口的穿透而局部损失的稳固性。在另外一种改进的变形方案中,中间层具有第一开口,并且第一覆盖层具有凹部,其中,凹部被布置在第一开口的区域中,并且其中,在凹部中容纳有部件。该变形方案的优点在于,在第一覆盖层中不需要开口。仅在制造过程中在第一覆盖层中制造凹部,由此必然在中间层中产生第一开口。因此,由于在第一覆盖层中没有开口,平面轿厢部件的稳固性得到改善。然而,能够同时在凹部中布置附加的部件,以便将附加的功能集成到平面轿厢部件中,同时还确保平面轿厢部件的平坦的整体轮廓。部件被嵌入到凹部中,因此部件不伸出平面轿厢部件的平坦的主延伸平面。在该变形方案的改进方案中,凹部至少部分地被加强部件遮盖。凹部的这种部分封闭使得平面轿厢部件至少部分地恢复其由于凹部而局部损失的稳固性。提高部件区域中稳固性的另一种途径是将部件嵌入增强材料中。在此,在原则上能够使用任何既轻又稳固的材料。对此,一种示例性的途径是轻质木材,轻质木材一方面既轻又稳固,另一方面还能够很好地加工,以匹配部件的形状。可选地或附加地,能够通过使得第二覆盖层具有与第一开口对置的加强件来增加部件区域中的稳固性。例如,第二覆盖层能够在该区域中增厚或设置有用于增强的附加层。纤维增强塑料也特别适用于附加层。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电梯设备的、具有上述的平面轿厢部件的轿厢。特别地,能够这样改进这种轿厢,使得轿厢包括两个相邻布置的这种平面轿厢部件,其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部件,加强部件在两个相邻布置的平面轿厢部件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电梯设备的平面轿厢部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电梯设备的平面轿厢部件,所述平面轿厢部件包括第一覆盖层(17)、第二覆盖层(19)和布置在所述第一覆盖层(17)和所述第二覆盖层(19)之间的中间层(21),其中,所述中间层(21)具有比所述第一覆盖层(17)低的密度,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轿厢部件(15)包括沿其边缘中的至少一个的框架型材(23a,23b),所述框架型材(23a,23b)布置在所述第一覆盖层(17)和所述第二覆盖层(19)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9.24 DE 102015218401.31.一种用于电梯设备的平面轿厢部件,所述平面轿厢部件包括第一覆盖层(17)、第二覆盖层(19)和布置在所述第一覆盖层(17)和所述第二覆盖层(19)之间的中间层(21),其中,所述中间层(21)具有比所述第一覆盖层(17)低的密度,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轿厢部件(15)包括沿其边缘中的至少一个的框架型材(23a,23b),所述框架型材(23a,23b)布置在所述第一覆盖层(17)和所述第二覆盖层(19)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轿厢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型材(23a,23b)环绕所述轿厢部件的边缘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平面轿厢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架型材(23a,23b)中集成有构件(25a,25b)。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平面轿厢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构件(25a,25b)是电缆通道(27)。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平面轿厢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构件(25a,25b)是光栅(29)。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平面轿厢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21)具有第一开口(37),并且所述第一覆盖层(17)具有第二开口(35),其中,所述第二开口(35)被布置在所述第一开口(37)的区域中,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一开口(37)中容纳有部件(39)。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面轿厢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35)至少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迈克尔·基尔施沃尔特·霍夫曼克里斯托夫·帕维尔斯基迈克·奥伯特菲利普·甘彻
申请(专利权)人:蒂森克虏伯电梯股份公司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