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梯系统中旋转平台的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09903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7:58
一种用于对电梯系统(50)的平台、特别是旋转平台(53)进行支撑的支撑装置(70),所述电梯设备(50)包括:‑至少一个电梯轿厢(51),其能够通过导轨(56、7、58)在井道(52)中移动,‑至少一个静止的第一导轨(56),其固定地布置在所述井道(52)中并且在第一方向、特别是竖直方向(z)上定向,‑至少一个静止的第二导轨(57),其固定地布置在所述井道(52)中,并且特别地在第二方向、特别是水平方向(y)上定向,‑相对于所述井道(52)可移动的、特别是可旋转的至少一个第三导轨(58),所述第三导轨紧固到所述平台(53)上并且可以在第一位置、特别是在所述第一方向(z)的定向和第二位置、特别是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的定向之间转移,所述支撑装置(70)包括:‑在所述至少一个静止的第一导轨(56)的面向所述平台(53)的一端处的至少一个第一互锁接合装置(71),‑在紧固在所述平台(53)上并且能够随所述平台旋转的所述第三导轨(58)的至少一个端部处的至少一个第三互锁接合装置(73),其中‑当所述平台(53)在所述第一位置定向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互锁接合装置(71)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三互锁接合装置(73)相对于彼此布置使得,在所述平台(53)特别是围绕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布置的轴线偏转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第三互锁接合装置(73)能够被支撑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互锁接合装置(71)上。

Supporting device for rotating platform in elevator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电梯系统中旋转平台的支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电梯设备中旋转平台的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具有至少一个电梯轿厢、尤其是多个电梯轿厢的电梯设备,这些电梯轿厢可以借助于导轨在井道中移动。至少一个固定的第一导轨固定地布置在井道中并且在第一、特别是竖直方向上对齐;至少一个固定的第二导轨在第二、特别是水平方向上固定对齐;相对于井道可旋转的至少一个第三导轨固定在可移动的、在此为可旋转的平台上,并且可随平台在第一方向上对齐和第二方向上对齐之间移动。在WO2015/144781A1中以及在德国专利申请102016211997.4和102015218025.5中基本描述了这种设备。这种电梯设备的电梯轿厢通过旋转接头固定在底架上,该底架可以借助于沿导轨滚动的导向辊沿导轨移动。由于电梯轿厢在底架上的中心悬架以及在悬架和导向辊之间连接至该底架的长杆,通过导向辊在靠近旋转接头最大转弯半径作用了很大的力。尤其是在高负载的情况下,由于导向辊距支承中心的距离以及与其相关的高杠杆力,导致发生弹性变形,这些变形会导致平台偏转,从而导致导轨、尤其是在它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对电梯设备(50)的平台、特别是旋转平台(53)进行支撑的支撑装置(70),/n所述电梯设备(50)包括:/n-至少一个电梯轿厢(51),其能够通过导轨(56、57、58)在井道(52)中移动,/n-至少一个固定的第一导轨(56),其固定地布置在所述井道(52)中并且在第一方向、特别是竖直方向(z)上对齐,/n-至少一个固定的第二导轨(57),其固定地布置在所述井道(52)中,并且特别地在第二方向、特别是水平方向(y)上对齐,/n-相对于所述井道(52)可移动的至少一个、特别是可旋转的第三导轨(58),所述第三导轨紧固到所述平台(53)上并且可以在第一位置、特别是在所述第一方向(z...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621 DE 102017005850.41.一种用于对电梯设备(50)的平台、特别是旋转平台(53)进行支撑的支撑装置(70),
所述电梯设备(50)包括:
-至少一个电梯轿厢(51),其能够通过导轨(56、57、58)在井道(52)中移动,
-至少一个固定的第一导轨(56),其固定地布置在所述井道(52)中并且在第一方向、特别是竖直方向(z)上对齐,
-至少一个固定的第二导轨(57),其固定地布置在所述井道(52)中,并且特别地在第二方向、特别是水平方向(y)上对齐,
-相对于所述井道(52)可移动的至少一个、特别是可旋转的第三导轨(58),所述第三导轨紧固到所述平台(53)上并且可以在第一位置、特别是在所述第一方向(z)对齐和第二位置、特别是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对齐之间转移,
所述支撑装置(70)包括:
-在所述至少一个固定的第一导轨(56)的面向所述平台(53)的一个端部处的至少一个第一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1),
-在紧固在所述平台(53)上并且能够随所述平台旋转的所述第三导轨(58)的至少一个端部处的至少一个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3),其中
-当所述平台(53)在所述第一位置对齐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1)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3)相对于彼此布置使得,在所述平台(53)特别是围绕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布置的轴线偏转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3)能够被支撑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1)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3)之间形成有沿基本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z)和所述第二方向(y)的第三方向、特别是水平方向(x)布置的间隙(74、75、79),当所述平台(53)不偏转时,所述间隙(74、75、79)的延伸程度对应于所述第三导轨(73)相对于所述第一导轨(71)沿所述第三方向(x)的预定最大错位(86)。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1)在每种情况下布置在位于所述平台(53)上方的所述至少一个固定的第一导轨(56)和位于所述平台(53)下方的所述至少一个固定的第一导轨(56)的面向所述平台(53)的至少一个端部处,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3)在每种情况下布置在所述可旋转的第三导轨(58)的相应端部上,从而使得在所述平台(53)特别是围绕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布置的轴线的偏转的情况下,所述平台(53)能够被支撑在所述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3)上,所述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3)在两个端部处布置在位于所述平台(53)上方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1)和位于所述平台(53)下方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1)上。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2)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固定的第二导轨(57)的面向所述平台(53)的端部处,使得在所述平台(53)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对齐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2)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3)相对于彼此布置成使得,在所述平台(53)特别是围绕在所述第一方向(z)上布置的轴线偏转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3)能够被支撑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形状配合接合装置上(7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2)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3)之间形成有布置在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z)和所述第二方向(y)的第三方向、特别是水平方向(x)上的间隙(76、77、81),当所述平台(53)不偏转时,所述间隙(76、77、81)的延伸程度对应于所述第三导轨(58)相对于所述第二导轨(57)沿所述第三方向(x)的预定最大错位(86)。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丁·马德拉马丁·克里格
申请(专利权)人:蒂森克虏伯电梯股份公司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