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匹多莫德乙酯所得杂质及其质量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08185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1 1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备匹多莫德乙酯的质量检测方法,一种制备匹多莫德乙酯的质量检测方法,用L‑硫代脯氨酸乙酯盐酸盐和L‑焦谷氨酸为反应物,依次通过游离、缩合反应制得含匹多莫德乙酯的反应产物,所述反应产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所含化合物A的峰面积不大于6.5%且所含化合物B的峰面积不大于2.0%;化合物A具有如式Ⅴ所示的结构,化合物B具有如式Ⅵ所示的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匹多莫德乙酯的质量检测方法有利于生产过程中对药品质量进行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备匹多莫德乙酯所得杂质及其质量检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备匹多莫德乙酯时产生的杂质,以及使用这种杂质应用于质量分析的方法,属于化学合成

技术介绍
匹多莫德(Pidotimod)是20世纪80年代由意大利PoliindustriachimcaS.P.A公司研发,于1993年获准上市用于临床,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免疫促进剂,其结构类似于二肽,其化学名称为(R)-3-(S)-[(5-氧代-2-吡咯烷基)羰基]-四氢-4-羧酸。它具有快速分布、排泄,在体内没有蓄积,耐受性好等优点,既能促进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又可促进特异性免疫反应。目前,已在亚洲、欧洲、美洲等诸多个国家上市,主要用于通过对机体免疫功能的促进发挥显著的治疗细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及病毒(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心肌炎病毒和门哥病毒等)感染的治疗;与抗菌药合用用于细胞免疫浓度受抑制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耳鼻喉科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的治疗。其结构式如下:合成匹多莫德通常采用的工艺方法是以L-硫代脯氨酸乙酯盐酸盐和L-焦谷氨酸为起始原料,经DCC缩合得到匹多莫德乙酯,最后水解得匹多莫德。该方法合成路线短,反应合理、操作简便,能耗低,反应溶剂易于回收,所用试剂成本低廉,收率为60%至64%,适用于工业化生产。通过上述工艺方法合成匹多莫德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杂质。任何影响药物纯度的物质统称为杂质。杂质的研究是药品研发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包括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准确地分辨与测定杂质的含量并综合药学、毒理及临床研究的结果确定杂质的合理限度。这一研究贯穿于药品研发的整个过程,药品的杂质按其理化性质一般分为三类:有机杂质、无机杂质及残留溶剂。按照其来源,杂质可以分为工艺杂质(包括合成中未反应完全的反应物及试剂、中间体、副产物等)、降解产物、从反应物及试剂中混入的杂质等。按照其毒性分类,杂质又可分为毒性杂质和普通杂质等。杂质还可以按照其化学结构分类,如甾体、生物碱、几何异构体、光学异构体和聚合物等。有机杂质包括工艺中引入的杂质和降解杂质等,可能是已知杂质的或未知的、挥发性的或非挥发性的。由于这类杂质的化学结构一般与活性成分类似或具渊源关系,故通常有可称之为有关物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利于生产过程中对药品质量进行控制的制备匹多莫德乙酯所得杂质,以及制备匹多莫德乙酯的质量检测方法。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制备匹多莫德乙酯的质量检测方法,用L-硫代脯氨酸乙酯盐酸盐和L-焦谷氨酸为反应物,依次通过游离、缩合反应制得含匹多莫德乙酯的反应产物,所述反应产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所含化合物A的峰面积不大于6.5%且所含化合物B的峰面积不大于2.0%;所述化合物A具有如式Ⅴ所示的结构:所述化合物B具有如式Ⅵ所示的结构:如式Ⅰ所示的L-硫代脯氨酸乙酯盐酸盐和如式Ⅱ所示的L-焦谷氨酸,在二氯甲烷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游离反应,再加入缩合剂进行酰胺缩合反应生成含如式Ⅲ所示的匹多莫德乙酯的反应产物,反应式如下:上述缩合剂是二环己基碳二亚胺、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或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上述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固定相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钠磷酸溶液和甲醇,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为30℃,按面积归一化计算。上述磷酸二氢钠磷酸溶液和甲醇的pH值为2.5~3.5,其中甲醇与磷酸的体积比为98:2~45:55。上述磷酸二氢钠磷酸溶液和甲醇的pH值为3.0,其中甲醇与磷酸的体积比为70:30。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制备匹多莫德乙酯所得的杂质,包括化合物A和化合物B;所述化合物A具有如式Ⅴ所示的结构:所述化合物B具有如式Ⅵ所示的结构: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上述的制备匹多莫德乙酯所得的杂质作为杂质对照品用于制备匹多莫德乙酯的质量检测的应用。本专利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制备匹多莫德乙酯的质量检测方法选择反应生成的新的化合物A和化合物B联合作为杂质对照品,用于制备匹多莫德乙酯的质量分析,可以为工艺条件的选择提供更好的参考,有利于在生产过程中对药品质量进行控制。本专利技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检测,选用流动相合适,结果准确高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的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本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专利技术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除非另行定义,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与科学用语与本领域熟练人员所熟悉的意义相同。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制备匹多莫德乙酯的质量检测方法,将L-硫代脯氨酸乙酯盐酸盐(500g,2.53mol)和二氯甲烷1500g加入3L反应瓶中,冷却到0~5℃,滴加浓度为20%氢氧化钠溶液(531.16g,2.66mol),滴加时始终保持内温0~10℃,滴加完毕,pH值为8~9,继续搅拌5min,分相,用500g饱和氯化钠洗涤有机相,再向有机相中加500g无水硫酸钠干燥1~2h后,过滤,用500g二氯甲烷洗涤滤饼,将滤液倒入另一个5L反应瓶中,加入L-焦谷氨酸(326.56g,2.53mol),搅拌30min,冷却至0~5℃,滴加二环己基碳二亚胺(521.88g,2.53mol)和二氯甲烷1000g的混合溶液,滴加过程中保持温度0~10℃,滴完后回温至15~25℃搅拌0.5~1h,过滤,用500g二氯甲烷淋洗滤饼,得到含匹多莫德乙酯的二氯甲烷溶液,浓缩此二氯甲烷溶液,待用。反应式如下:浓缩的匹多莫德乙酯溶液中,含有主要两个杂质为化合物A和化合物B。质谱检测结果为:化合物A:[M+H]+241.32,化合物B:[M+H]+478.36。化合物A的结构如下:化合物B的结构如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油状物进行检测,检测条件为固定相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钠磷酸溶液和甲醇pH值为3.0,其中甲醇与磷酸的体积比为70:30,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为30℃,理论板数按匹多莫德计算应不小于2000,化合物A的峰面积为4.3272%,化合物B的峰面积为0.8136%,符合要求。将含匹多莫德乙酯的二氯甲烷溶液,冷却至0~5℃,滴加浓度为7.5%的氢氧化钠溶液(1281.53g,2.41mol),滴加时始终保持内温0~5℃,滴加完毕,pH值为9~10,保持内温继续搅拌1h,分相,再用二氯甲烷萃取水相,合并二氯甲烷相,浓缩此二氯甲烷相,即可制得含匹多莫德的油状物。如式Ⅲ所示的匹多莫德乙酯在二氯甲烷中、滴加碱(碳酸氢钠、碳酸钠、碳酸钾、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进行水解反应制得含如式Ⅳ所示的匹多莫德的反应产物,反应式如下: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制备匹多莫德乙酯的质量检测方法,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二环己基碳二亚胺采用等摩尔量的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代替,磷酸二氢钠磷酸溶液和甲醇的pH值为2.5,其中甲醇与磷酸的体积比为60:40。反应产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化合物A的峰面积为5.1123%,化合物B的峰面积为1.8637%,符合要求。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制备匹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备匹多莫德乙酯的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用L‑硫代脯氨酸乙酯盐酸盐和L‑焦谷氨酸为反应物,依次通过游离、缩合反应制得含匹多莫德乙酯的反应产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产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所含化合物A的峰面积不大于6.5%且所含化合物B的峰面积不大于2.0%;所述化合物A具有如式Ⅴ所示的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匹多莫德乙酯的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用L-硫代脯氨酸乙酯盐酸盐和L-焦谷氨酸为反应物,依次通过游离、缩合反应制得含匹多莫德乙酯的反应产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产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所含化合物A的峰面积不大于6.5%且所含化合物B的峰面积不大于2.0%;所述化合物A具有如式Ⅴ所示的结构:所述化合物B具有如式Ⅵ所示的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匹多莫德乙酯的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如式Ⅰ所示的L-硫代脯氨酸乙酯盐酸盐和如式Ⅱ所示的L-焦谷氨酸,在二氯甲烷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游离反应,再加入缩合剂进行酰胺缩合反应生成含如式Ⅲ所示的匹多莫德乙酯的反应产物,反应式如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匹多莫德乙酯的质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缩合剂是二环己基碳二亚胺、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或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新雨潘利俊蒋燕华焦丹丹蒋吕菊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寅盛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