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真空脱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2901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1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力系统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真空脱气装置,包括金属材料制成的支架,支架上表面设置有电源模块和端子排,端子排的一侧设置有油气冷却井,支架的底部设置有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精密丝杆,步进电机的输入端连接到电机驱动模块,电机驱动模块连接有控制板,控制板的一端连接有油缸,油缸通过电磁阀与油气冷却井相连;该装置还包括底盘,底盘设置在步进电机和油缸的底部,底盘采用高精度底盘,高精度底盘的高精度定位实现关键模块的三维定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应用于液体中溶解气体的脱出过程,装置采用自动脱气流程,能够实现脱气率90%以上,脱气稳定性3%以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真空脱气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力系统机械
,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真空脱气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真空脱气装置在电力用油色谱分析中应该较为广泛。但是至今还没有一套能始终保持一定真空脱气效率的装置,因此它们也无法十分准确地完成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组分含量色谱分析(真空法)的脱气全过程。对于有些较老的真空脱气装置更是存在脱气效率忽高忽低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从而容易导致数据无规可循,无法对设备的运行状况加以判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变压器油色谱分析过程中所需的真空效率稳定且容易控制的真空脱气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真空脱气装置,包括金属材料制成的支架,支架上表面设置有电源模块和端子排,端子排的一侧设置有油气冷却井,支架的底部设置有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精密丝杆,步进电机的输入端连接到电机驱动模块,电机驱动模块连接有控制板,控制板的一端连接有油缸,油缸通过电磁阀与油气冷却井相连。在本技术方案中,油缸的作用是实现油气分离及真空脱气主体部件,电磁阀实现油气路通道切换,油气冷却井实现油气分离功能,步进电机作为油缸控制主体,精密丝杆是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连接件,电机驱动模块实现电机驱动功能,控制电路具有核心控制功能,电源模块是整个装置供电模块。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装置还包括底盘,底盘设置在步进电机和油缸的底部,底盘采用高精度底盘,高精度底盘的高精度定位实现关键模块的三维定位。本技术的运行流程:气路清洗——初试位置判定/复位——油路清洗及反吹——液位判定——脱气流程——结束。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能够应用于液体中溶解气体的脱出过程,装置采用自动脱气流程,能够实现脱气率90%以上,脱气稳定性3%以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简易结构图。图中,1-支架,2-电源模块,3-端子排,4-油气冷却井,5-电磁阀,6-紧密丝杆,7-步进电机,8-底盘,9-电机驱动模块,10-控制板,11-油缸。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真空脱气装置,包括金属材料制成的支架1,支架1上表面设置有电源模块2和端子排3,端子排3的一侧设置有油气冷却井4,支架1的底部设置有步进电机7,步进电机7的输出端设置有精密丝杆6,步进电机7的输入端连接到电机驱动模块9,电机驱动模块9连接有控制板10,控制板10的一端连接有油缸11,油缸11通过电磁阀5与油气冷却井4相连;该装置还包括底盘8,底盘8设置在步进电机7和油缸11的底部,底盘8采用高精度底盘,高精度底盘的高精度定位实现关键模块的三维定位。如图2所示,该装置共用了8个电磁阀,各电磁阀的作用见表1-1针对各个电磁阀的功能,在以不影响最终脱气效果的前提下,可对部分电磁阀进行位置重排。F1、F8:属于进出油阀,与之相连接的管路中通的是样油,因此管路长度的增加,仅会影响用油量,电磁阀的位置可任意排放,但是相关管路的配置应尽量减少弯曲,以免增加排出上次测量残油的难度。F2:F2是连油缸与油井,油缸中脱出来的待测气体经过此,进入到定量管,过长的管路会增加待测气体的消耗,因此该电磁阀的位置要尽可能的靠近油缸与油井,位置不建议改变。F3:F3是连通油缸底部与油井,作用是在脱气过程中向样油中通载气置换,管路中大部分是载气。但是这部分的管路有个特殊情况,F3的一端是连接油井,在将油缸中拖出来的气体排入定量管时,有一部分待测气体会被挤压到这部分管路中;同时F3的另一端是连接在油缸底部,油缸在运动过程中,会将一部分样油压入管路中,增加了用油量的不确定性,以及残油排出的难度。因此建议这部分的管路也应尽可能的短。F4:F4连接载气与定量管,管路中都是载气,因此该电磁阀可任意放置。F7:F7是排空口,F7的一端直接连接在油井上,较长的管路,在推送待测气体时,会导致更多的待测气体残留,F7的位置与油井应尽可能的靠近。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真空脱气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真空脱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材料制成的支架,所述支架上表面设置有电源模块和端子排,所述端子排的一侧设置有油气冷却井,所述支架的底部设置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精密丝杆,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入端连接到电机驱动模块,所述电机驱动模块连接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的一端连接有油缸,所述油缸通过电磁阀与所述油气冷却井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真空脱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材料制成的支架,所述支架上表面设置有电源模块和端子排,所述端子排的一侧设置有油气冷却井,所述支架的底部设置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精密丝杆,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入端连接到电机驱动模块,所述电机驱动模块连接有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坤
申请(专利权)人:长园深瑞监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