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动态称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07677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1 06: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动态称重系统,包括第一秤台和第二秤台,第一秤台位于第二秤台的前方;第一秤台底部的四个角处均设有称重传感器;第二秤台由若干个秤体两两搭接组成;第二秤台的每个秤体下方左右两侧均设有称重传感器;第一秤台顶面设有两个第一轮轴判别器;第二秤台的前后两端均设有用于判别车辆轮轴数的第一轮轴判别器,第一轮轴判别器位于第一秤台前端;第一秤台的前方设有车辆分离器和地感线圈;车辆动态称重系统还包括配电柜和工控计算机,配电柜设置有控制器;工控计算机与配电柜连接以显示和记录控制器的数据。该车辆动态称重系统称重速度快、精度高、稳定性好以及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动态称重系统
本技术属于车辆称重
,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动态称重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广泛使用的动态称重系统多为轴重式计重,具有检测速度快,可获得每个轮轴轴载重量的优点,但由于动态称重系统是依据各个轴载的重量来获得车辆的重量,存在车辆恶意冲、跳秤、溜边等作弊行为以达到减轻车辆重量的重大问题,导致车辆称重的重量与实际不符,从而产生通行费用错收,引发争议,而对于冲、跳秤等行为无明确界定标准,无法约束其行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动态称重系统以解决现有的轴重式动态称重系统存在重量误差较大、稳定性不足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车辆动态称重系统,包括第一秤台和第二秤台,第一秤台位于第二秤台的前方;于第一秤台底部的四个角均设有用于称量车辆重量的称重传感器;第二秤台由三个秤体两两搭接组成;所述三个秤体分别为第一秤体、第二秤体以及第三秤体;第一秤体紧邻第一秤台设置;第一秤体位于第二秤体的前方,第二秤体位于第三秤体的前方;于第二秤台的每个秤体底部的四个角均设有用于称量车辆重量的称重传感器;第一秤台顶面设有两个用于判别车辆轮轴数的第一轮轴判别器,第一轮轴判别器位于第一秤台前端;两个第一轮轴判别器前后方向排列;第二秤台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前轮轴判别器和第二后轮轴判别器;第一秤台的前方设有车辆分离器和地感线圈;车辆动态称重系统还包括配电柜和工控计算机,配电柜设置有控制器;配电柜与称重传感器、车辆分离器、地感线圈、第一轮轴判别器、第二前轮轴判别器和第二后轮轴判别器均电连接;工控计算机与配电柜连接以显示和记录控制器的数据。本技术的车辆动态称重系统,分别由第一秤台和第二秤台下方的桥式称重传感器测出车辆每个轴经过每个秤体的重量,另外根据车辆通过第一秤台的时间及第一秤台的宽度计算出车辆行驶的速度和车辆各轴距及连轴情况。车辆前行压上第一轮轴判别器、第二前轮轴判别器和第二后轮轴判别器,并结合第一秤台和第二秤台的状态判断是否连续过车,完成系统动、静态称重模式自行转换,然后通过车辆分离器传输给配电柜的控制器,控制器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形成一条完整的过车信息,通过串口上传到工控计算机。具有称重速度快、精度高、稳定性好以及可靠性高等特点,能有效杜绝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恶意加速过车、急刹车跳秤、溜边过车等不规范行为,可有效防止作弊,可杜绝各种逃费行为。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秤台与第二秤台的左右两侧设有若干个用于检修称重传感器的检修井,检修井设置在所述称重传感器附近,便于对称重传感器进行检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秤台和第二秤台的上表面均设有防止车辆打滑的防滑纹路,用以防止车辆在第一秤台上或第二秤台上打滑,提高安全性,使得称重更加精确。进一步地,所述两个第一轮轴判别器均嵌于第一秤台的左边;第二前轮轴判别器嵌于第二秤台的前端;第二后轮轴判别器嵌于第二秤台的后端。第一轮轴判别器、第二前轮轴判别器以及第二后轮轴判别器相互配合,可判别出车辆在第一秤台与第二秤台上的轮轴数,对测量结果进行校正。进一步地,车辆分离器设有两个,分别位于第一秤台的左右两侧且均位于第一秤台的前方;地感线圈位于第一秤台正前方的中间位置。车辆分离器与地感线圈用于感应车辆是否进入第一秤台。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车辆动态称重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2中车辆动态称重系统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秤台;2、第二秤台;3、桥式称重传感器;4、第一轮轴判别器;5、第二前轮轴判别器;6、第二后轮轴判别器;7、车辆分离器;8、地感线圈;9、配电柜;10、工控计算机;11、检修井;12、防滑纹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中车辆动态称重系统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车辆动态称重系统,包括第一秤台1和第二秤台2,,第一秤台位于第二秤台的前方。第一秤台1和第二秤台2的顶面平齐。第一秤台和第二秤台左右方向的长度相同。于第一秤台1底部的四个角均设有用于称量车辆重量的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为桥式称重传感器3。第二秤台由三个秤体两两搭接组成。三个秤体分别为第一秤体、第二秤体以及第三秤体。第一秤体紧邻第一秤台设置。第一秤体位于第二秤体的前方,第二秤体位于第三秤体的前方。于第二秤台的每个秤体底部的四个角均设有用于称量车辆重量的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为桥式称重传感器3。第一秤台1顶面设有两个用于判别车辆轮轴数的第一轮轴判别器4,第一轮轴判别器位于第一秤台前端。两个第一轮轴判别器前后方向排列。第一轮轴判别器4嵌于第一秤台的左边。第二秤台2的前后两端均设有第二轮轴判别器,分别为第二前轮轴判别器5和第二后轮轴判别器6。第二前轮轴判别器5嵌于第二秤台2前端。第二后轮轴判别器6嵌于第二秤台2的后端。第一秤台1的前方设有车辆分离器7和地感线圈8。车辆分离器7设有两个,分别位于第一秤台的左右两侧且均位于第一秤台的前方。地感线圈8位于第一秤台1正前方的中间位置。车辆动态称重系统还包括配电柜9和工控计算机10,配电柜9设置有控制器。配电柜放置于第一秤台的左侧。配电柜9与称重传感器、车辆分离器、地感线圈、第一轮轴判别器和第二轮轴判别器均电连接。工控计算机与配电柜连接以显示和记录控制器的数据。第一秤台1的4只桥式称重传感器3经由一个四路信号的第一秤台1接线盒,整合成两路独立输出的信号,然后经由八线制接线盒分别接入配电柜的八路AD(模拟信号转为数字信号的元器件)中的两路。两个第一轮轴判别器均为一路独立输出信号,然后经由八线制接线盒分别接入配电柜的八路AD(模拟信号转为数字信号的元器件)中的两路。第二秤台的12只称重传感器经由一个十线制接线盒,整合成一路独立输出的信号。第二前轮轴判别器为一路独立输出信号,第二后轮轴判别器为一路独立输出信号,然后经由八路的接线板分别接入配电柜的八路AD(模拟信号转为数字信号的元器件)中的两路。第一秤台加上第二秤台的三个秤体,一共四节秤台,四节秤台式结构设计,可使车辆动态称重系统的称重平台长度达到21米,保证车辆能完全停放在称重平台上进行一次称重计量,具有称重速度快、精度高、稳定性好、一致性好等特点,可有效防止作弊,能从根本上杜绝各种逃费行为。第一秤台与第二秤台的左右两侧设有多个用于检修称重传感器的检修井11,检修井设置在称重传感器附近,便于对称重传感器进行检修。第一秤台1和第二秤台2的上表面均设有防止车辆打滑的防滑纹路12,防滑纹路12为前后方向延伸的适应于车辙两条平行防滑带,用以防止车辆在第一秤台上或第二秤台上打滑,提高安全性,使得称重更加精确。车辆驶入车道,地感线圈和车辆分离器产生信号后,将数据信号传输至配电柜的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地感线圈和车辆分离器的数据信号后开始采集数据,车辆依次经过第一秤台和第二秤台。分别由第一秤台和第二秤台下方的桥式称重传感器测出车辆每个轴经过每个秤体的重量,另外根据车辆通过第一秤台的时间及第一秤台的宽度计算出车辆行驶的速度和车辆各轴距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动态称重系统

【技术保护点】
车辆动态称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秤台和第二秤台,第一秤台位于第二秤台的前方;于第一秤台底部的四个角均设有用于称量车辆重量的称重传感器;第二秤台由三个秤体两两搭接组成;所述三个秤体分别为第一秤体、第二秤体以及第三秤体;第一秤体紧邻第一秤台设置;第一秤体位于第二秤体的前方,第二秤体位于第三秤体的前方;于第二秤台的每个秤体底部的四个角均设有用于称量车辆重量的称重传感器;第一秤台顶面设有两个用于判别车辆轮轴数的第一轮轴判别器,第一轮轴判别器位于第一秤台前端;两个第一轮轴判别器前后方向排列;第二秤台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前轮轴判别器和第二后轮轴判别器;第一秤台的前方设有车辆分离器和地感线圈;车辆动态称重系统还包括配电柜和工控计算机,配电柜设置有控制器;配电柜与称重传感器、车辆分离器、地感线圈、第一轮轴判别器、第二前轮轴判别器和第二后轮轴判别器均电连接;工控计算机与配电柜连接以显示和记录控制器的数据。

【技术特征摘要】
1.车辆动态称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秤台和第二秤台,第一秤台位于第二秤台的前方;于第一秤台底部的四个角均设有用于称量车辆重量的称重传感器;第二秤台由三个秤体两两搭接组成;所述三个秤体分别为第一秤体、第二秤体以及第三秤体;第一秤体紧邻第一秤台设置;第一秤体位于第二秤体的前方,第二秤体位于第三秤体的前方;于第二秤台的每个秤体底部的四个角均设有用于称量车辆重量的称重传感器;第一秤台顶面设有两个用于判别车辆轮轴数的第一轮轴判别器,第一轮轴判别器位于第一秤台前端;两个第一轮轴判别器前后方向排列;第二秤台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前轮轴判别器和第二后轮轴判别器;第一秤台的前方设有车辆分离器和地感线圈;车辆动态称重系统还包括配电柜和工控计算机,配电柜设置有控制器;配电柜与称重传感器、车辆分离器、地感线圈、第一轮轴判别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云川陈术星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鼎为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