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兴全专利>正文

一种香辣酱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06073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0 1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香辣酱,其包括有以下原料:郫县豆瓣、花椒、泡酸姜、泡酸辣椒、大葱、菜籽油、色拉油、干红辣椒和蒜米;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菜籽油和色拉油混合炒制,采用低油温多次加入共同炒制的方法,将各个原料中带有的风味翻炒出来,又同时渗透混合以多种味道;而且采用多种制法的辣椒作为原料,使得制备而成的香辣酱风味独特,口感丰富,此外,泡酸辣椒和泡酸姜又具备了益脾开胃,止呕,温经散寒等功效,使得制备而成的香辣酱具备多种功效,对人体大有裨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香辣酱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佐餐调味食品,具体是指一种香辣酱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香辣酱由来已久,香辣酱的做法和风味也多种多样。香辣酱的主要材料为辣椒,辣椒营养又防病,辣椒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β—胡萝卜素、叶酸、镁及钾,辣椒中的辣椒素还具有抗炎及抗氧化作用,有助于降低心脏病、某些肿瘤及其他一些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慢性病的风险,在近几年的研究实验中发现,经常进食辣椒还能增加人体的能量消耗,可以有效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及血液中脂蛋白的氧化;此外,辣椒素不但不会引起胃酸分泌的增加,反而会抑制胃酸的分泌,刺激碱性黏液的分泌,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胃溃疡。因此,香辣酱除了口感风味独特,还具备丰富的营养,对人体能够产生有益的功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香辣酱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香辣酱及其制备方法。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香辣酱,其包括有以下原料:郫县豆瓣、花椒、泡酸姜、泡酸辣椒、大葱、菜籽油、色拉油、干红辣椒和蒜米。在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一种香辣酱,其所用原料品种及其质量配比为:郫县豆瓣25000-30000份花椒500-1000份泡酸姜20000-25000份泡酸辣椒20000-25000份大葱若干份菜籽油20000-25000份色拉油5000-10000份干红辣椒80000-85000份蒜米20000-25000份。一种香辣酱的制备方法,其包括有以下步骤:(1)原料的处理A、按重量份数备齐以下原料:郫县豆瓣、花椒、泡酸姜、泡酸辣椒、大葱、菜籽油、色拉油、干红辣椒和蒜米;B、将泡酸姜和蒜米打碎成米粒大小,备用;C、将泡酸辣椒和郫县豆瓣分别打碎,备用;D、将干红辣椒放入开水中煮2-2.5小时后捞出,再将其打碎,备用;E、将花椒放入白酒中浸泡2-2.5小时捞出,沥干,备用;(2)原料的炒制A、将菜籽油倒入锅中,加热到五成熟无气泡;B、往锅中倒入色拉油,使其与菜籽油混合后,降低锅中油温,随即加入大葱,翻炒,待大葱脱水至30%后,将大葱捞出;C、将打碎后的泡酸姜加入到混合油中,翻炒,待泡酸姜脱水至30%后,将泡酸姜捞出;D、将打碎后的蒜米加入到混合油中,翻炒,待蒜米脱水至30%后,加入上一步骤翻炒后的泡酸姜,混炒1-2分钟后捞出;E、将打碎后的泡酸辣椒和煮过的干红辣椒加入到混合油中,一起翻炒,待泡酸辣椒和干红辣椒脱水至50%后,加入上一步骤翻炒后的泡酸姜和蒜米,混炒1-2分钟后捞出;F、将打碎后的郫县豆瓣加入到混合油中,翻炒,待郫县豆瓣脱水至50%后,将上一步骤翻炒后的泡酸姜、蒜米、泡辣椒和干红辣椒,混炒2-3分钟后捞出;(3)酱料混合将炒制捞出的大葱,和炒制后混合捞出的泡酸姜、蒜米、泡辣椒、干红辣椒、郫县豆瓣一起混合、打碎、搅拌、包装,得到香辣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辣椒采用泡酸辣椒、花椒和干红辣椒,辅以郫县豆瓣、泡酸姜、蒜米和大葱,采用菜籽油和色拉油混合炒制,采用低油温多次加入共同炒制的方法,将各个原料中带有的风味翻炒出来,又同时渗透混合以多种味道;而且采用多种制法的辣椒作为原料,使得制备而成的香辣酱风味独特,口感丰富,此外,泡酸辣椒和泡酸姜又具备了益脾开胃,止呕,温经散寒等功效,使得制备而成的香辣酱具备多种功效,对人体大有裨益。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这些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一种香辣酱,其包括有以下原料:郫县豆瓣、花椒、泡酸姜、泡酸辣椒、大葱、菜籽油、色拉油、干红辣椒和蒜米。上述香辣酱,其所用原料品种及其质量配比为:郫县豆瓣25000份花椒500份泡酸姜20000份泡酸辣椒20000份大葱若干份菜籽油20000份色拉油5000份干红辣椒80000份蒜米20000份。一种香辣酱的制备方法,其包括有以下步骤:(1)原料的处理A、按重量份数备齐以下原料:郫县豆瓣、花椒、泡酸姜、泡酸辣椒、大葱、菜籽油、色拉油、干红辣椒和蒜米;B、将泡酸姜和蒜米打碎成米粒大小,备用;C、将泡酸辣椒和郫县豆瓣分别打碎,备用;D、将干红辣椒放入开水中煮2-2.5小时后捞出,再将其打碎,备用;E、将花椒放入白酒中浸泡2-2.5小时捞出,沥干,备用;(2)原料的炒制A、将菜籽油倒入锅中,加热到五成熟无气泡;B、往锅中倒入色拉油,使其与菜籽油混合后,降低锅中油温,随即加入大葱,翻炒,待大葱脱水至30%后,将大葱捞出;C、将打碎后的泡酸姜加入到混合油中,翻炒,待泡酸姜脱水至30%后,将泡酸姜捞出;D、将打碎后的蒜米加入到混合油中,翻炒,待蒜米脱水至30%后,加入上一步骤翻炒后的泡酸姜,混炒1-2分钟后捞出;E、将打碎后的泡酸辣椒和煮过的干红辣椒加入到混合油中,一起翻炒,待泡酸辣椒和干红辣椒脱水至50%后,加入上一步骤翻炒后的泡酸姜和蒜米,混炒1-2分钟后捞出;F、将打碎后的郫县豆瓣加入到混合油中,翻炒,待郫县豆瓣脱水至50%后,将上一步骤翻炒后的泡酸姜、蒜米、泡辣椒和干红辣椒,混炒2-3分钟后捞出;(3)酱料混合将炒制捞出的大葱,和炒制后混合捞出的泡酸姜、蒜米、泡辣椒、干红辣椒、郫县豆瓣一起混合、打碎、搅拌、包装,得到香辣酱。上述的油温“成”数采用既定的、惯用的方法界定。一成油温约为23℃左右,常用的油温可分为3类:温油锅,俗称三四成热,温度为90℃至130℃,一般油面情况表现为无青烟,无响声,油面较平静,当原料下锅时,原料周围出现少量气泡。热油锅,俗称五六成热,温度为130℃至170℃,油面情况为微有青烟,油从四周向中间翻动,当原料下锅时,原料周围出现大量气泡,无爆声。旺油锅,俗称七八成热,温度为170℃至230℃,油面情况为有青烟大量上升,油面较平静,用手勺搅动时有响声,当原料下锅时,出现大量气泡并带有轻微的爆炸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香辣酱,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以下原料:郫县豆瓣、花椒、泡酸姜、泡酸辣椒、大葱、菜籽油、色拉油、干红辣椒和蒜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香辣酱,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以下原料:郫县豆瓣、花椒、泡酸姜、泡酸辣椒、大葱、菜籽油、色拉油、干红辣椒和蒜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香辣酱,其特征在于,其所用原料品种及其质量配比为:郫县豆瓣25000-30000份花椒500-1000份泡酸姜20000-25000份泡酸辣椒20000-25000份大葱若干份菜籽油20000-25000份色拉油5000-10000份干红辣椒80000-85000份蒜米20000-25000份。3.一种香辣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以下步骤:(1)原料的处理A、按重量份数备齐以下原料:郫县豆瓣、花椒、泡酸姜、泡酸辣椒、大葱、菜籽油、色拉油、干红辣椒和蒜米;B、将泡酸姜和蒜米打碎成米粒大小,备用;C、将泡酸辣椒和郫县豆瓣分别打碎,备用;D、将干红辣椒放入开水中煮2-2.5小时后捞出,再将其打碎,备用;E、将花椒放入白酒中浸泡2-2.5小时捞出,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兴全
申请(专利权)人:王兴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