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球体拉深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1476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拉深模具,特别是一种航空钛合金半球体拉深模具,属于航天航空装置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用于半球体加工件成形的凸模和凹模,该凸模和凹模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安装加工件毛坯料的压边圈,通过上平台带动凹模上下移动实现半球体的拉深成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半球体拉深模解决了传统技术脱料麻烦的问题,采用凹模为上的设计能够有效保证半球体的拉深效果,确保半球体的拉深精度,并且通过连杆的设计使凸模凹模形成为一体,借助打料块的可滑动设计使凹模在回程的过程中使拉深成形的半球体自然脱落,由于接触面的配合从而避免在脱料的过程中损伤半球体。

A kind of hemispherical drawing di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rawing die, in particular an aeronautical titanium alloy hemispherical drawing die,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erospace equipment. The device comprises a punch and a concave die for forming a hemispherical workpiece. Between the punch and the die, a blank holder for installing the workpiece is also arranged, through the upper leveling. The platform drives the concave die to realize the deep drawing forming of the hemispherical body. A kind of hemispherical drawing die of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 of the traditional technology to remove the trouble. The design of the concave die can effectively guarantee the drawing effect of the hemispherical body, ensure the drawing precision of the hemispherical body, and make the die concave die through the design of the connecting rod. As a whole, with the help of the sliding design of the block, the concave die will fall off naturally during the return process, and the contact surface can avoid the damage of the hemispherical body in the process of deform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球体拉深模
本技术涉及一种拉深模具,特别是一种航空钛合金半球体拉深模具,属于航天航空装置

技术介绍
钛合金厚壁半球体零件材料为TC4,产品直径为φ406mm,高度为250mm,该产品最终车加工至δ0.5-δ1.6mm的薄壁球面,产品要求壁厚δ8.0mm,壁厚减薄率要求控制在30%,球面形面要求轮廓度偏差不大于0.5mm,直径偏差不大于0.5mm。半球类零件制造通常采用拉深模具进行产品成形,产品在成形时,通常会沿产品切线方向增加直线段作为工艺余量,并在后续工序进行去除,但是产品拉深成形时,受材料厚度、压边力等因数的影响,产品成形过程局部会产品褶皱,最终导致球面产品憋死在凹模中,导致产品难以取件,并且经常因为取件方式不当导致产品受到破坏而造成产品报废。目前采用的加工技术中,半球体在拉深成形后由钳工使用钢棒撬动打料块,由打料块推动产品脱模,在撬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震动,也会影响半球体的加工精度,不能够满足航空零部件对精度的要求,也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拉深效果好,快速脱料,能够有效提升生产效率,不影响半球体精度的半球体拉深模。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半球体拉深模,包括用于半球体加工件成形的凸模和凹模,该凸模和凹模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安装加工件毛坯料的压边圈,通过上平台带动凹模上下移动实现半球体的拉深成形。采用压边圈、凸模和凹模实现半球体的拉深成形,并且利用凹模的上下移动方式能够保证拉深效果,并且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该装置的工作环境为700℃-750℃。本技术的一种半球体拉深模,所述凸模包括垫块和与半球体匹配的模芯,该模芯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垫块上。该方式实用性强。进一步的,所述凸模内设置有由顶部贯穿到底部的排气孔。能够避免半球体在拉深成形时由于存在空气负压影响半球体的质量。进一步的,所述模芯内设置有第二减重孔。进一步的,该第二减重孔为4个,均匀同心的分布在模芯内部,该第二减重孔贯穿模芯的底部。进一步的,排气孔连通模芯顶部与第二减重孔,垫块上开设有用于连通第二减重孔和外界的通孔以使气体排出。本技术的一种半球体拉深模,所述凹模包括凹模体和设置在凹模体上方的盖板,该凹模体通过盖板被上平台带动上下移动。进一步的,所述凹模体上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减重孔。降低能源消耗。进一步的,所述凹模体和盖板之间还设置有便于加工件脱料的打料块,该打料块在凹模体和盖板之间可上下移动。该设计是为了使拉深成形后脱料更加快捷,工作效率更高。进一步的,所述打料块上设置有定位轴,盖板上开设有轴孔,定位轴装配于轴孔并可上下移动,打料块上还设置有与凹模体内腔体弧面配合的圆弧面。该设计结构简单,脱料过程中不会损伤半球体。进一步的,所述凹模还设置有固定于凸模上的支座,支座与打料块还连接有可拆卸的拉杆,该支座通过可拆卸的拉杆与打料块连接。该设计方式模具在拉深成形结束后使整个装置为一体,由于打料块是上下可移动的,在盖板随上平台回程时,半球体在打料块的阻挡作用力下自然脱离凹模,从而能够快速脱料。进一步的,所述支座上设置有销棒,拉杆的一端部通过螺钉可旋转的连接在打料块上,另一端部设置有与销棒匹配的定位槽。进一步的,该定位槽呈钩形。进一步的,所述打料块上下可以移动的间距为10mm-20mm。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半球体拉深模解决了传统技术脱料麻烦的问题,采用凹模为上的设计能够有效保证半球体的拉深效果,确保半球体的拉深精度,并且通过连杆的设计使凸模凹模形成为一体,借助打料块的可滑动设计使凹模在回程的过程中使拉深成形的半球体自然脱落,由于接触面的配合从而避免在脱料的过程中损伤半球体。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A剖面图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模芯的截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垫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压边圈、2-凸模、3-凹模、31-凹模体、32-盖板、33-打料块、34-定位轴、35-轴孔、36-支座、37-拉杆、38-销棒、39-第一减重孔、310-定位槽、4-垫块、41-通孔、5-模芯、51-排气孔、52-第二减重孔、6-吊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半球体拉深模,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用于半球体加工件成形的凸模2和凹模3,该凸模2和凹模3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安装加工件毛坯料的压边圈1,通过上平台带动凹模3上下移动实现半球体的拉深成形。本实施例中,采用凹模为上,凸模为下的结构,并且采用凹模的移动实现半球体的拉深成形,而半球体的材料一般采用钛合金材料,出于钛合金材料的特性,采用该结构能够保证半球体的加工精度,解决出现无法取件的问题。基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设计基础上,在其中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凸模2包括垫块4和与半球体匹配的模芯5,该模芯5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垫块4上。该方式的设计实用性更强。当然,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凸模2包括垫块4和与半球体匹配的模芯5,该垫块4和模芯5为一体制成。拉深的过程中,毛胚料是覆盖在模芯上,由上平台将凹模下压,从而实现拉深成形,而毛胚料与模芯的初始状态并且完全贴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如图3所示,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凸模2设置有由顶部贯穿到底部的排气孔51。当然,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半球体的壁厚属于薄壁类,模芯所需要提供的承载力并不需要过大,基于能耗的设计,在其中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模芯5内设置有第二减重孔52。具体的,该第二减重孔52为4个,均匀同心的分布在模芯内部。更加具体的,第二减重孔52贯穿模芯的底部。如图3及图4所示,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排气孔51连通模芯顶部与第二减重孔52,垫块4上开设有用于连通第二减重孔52和外界的通孔41以使气体排出。具体的,该排气孔51的轴线与模芯5的轴线重合。而在凹模的设计上,作为比较具体的,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凹模3包括凹模体31和设置在凹模体上方的盖板32,该凹模体31通过盖板被上平台带动上下移动。与模芯的设计理念类似,在其中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凹模体31上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减重孔39。具体的,该第一减重孔39在设计上为9个。每两个第一减重孔39之间的间距为40mm。拉深成形后,半球体与凹模体内腔紧密贴合的,为了方便脱料,在其中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凹模体31和盖板32之间还设置有便于加工件脱料的打料块33,该打料块33在凹模体31和盖板32之间可上下移动。利用打料块的上下可以移动,撬动打料块能够使半球体脱离凹模体的内腔。为了使脱料受力更加均衡,保证半球体的精度,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打料块33上设置有定位轴34,盖板32上开设有轴孔35,定位轴34装配于轴孔35并可上下移动,打料块33上还设置有与凹模体内腔体弧面配合的圆弧面。具体的,基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设计基础上,打料块33与凹模体31装配后,形成的圆弧面与半球体贴合后的间隙不超过0.1mm。基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设计基础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半球体拉深模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球体拉深模,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半球体加工件成形的凸模(2)和凹模(3),该凸模(2)和凹模(3)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安装加工件毛坯料的压边圈(1),通过上平台带动凹模(3)上下移动实现半球体的拉深成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球体拉深模,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半球体加工件成形的凸模(2)和凹模(3),该凸模(2)和凹模(3)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安装加工件毛坯料的压边圈(1),通过上平台带动凹模(3)上下移动实现半球体的拉深成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球体拉深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2)包括垫块(4)和与半球体匹配的模芯(5),该模芯(5)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垫块(4)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球体拉深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2)内设置由顶部贯穿到底部的排气孔(5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球体拉深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3)包括凹模体(31)和设置在凹模体上方的盖板(32),该凹模体(31)通过盖板被上平台带动上下移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半球体拉深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体(31)上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减重孔(39)。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半球体拉深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体(31)和盖板(32)之间还设置有便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园凃鹏张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明日宇航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