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延软模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14763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拉延软模模具,涉及模具制作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拉延软模模具,用于将坯料放置于模具中形成车辆部件拉延件,包括凹模、凸模和压边圈。凹模下端面构造成形成拉延件上表面的第一完整型面。凸模包括凸起部分,凸起部分上表面的形状与拉延件下表面的部分位置形状相同。压边圈构造成围绕凸模的凸起部分,压边圈的上表面与凸起部分的上表面共同形成拉延件下表面的第二完整型面。凹模、凸模和压边圈相互压紧时,第一完整型面与第二完整型面之间形成有一与坯料厚度相适应的固定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当坯料被放置于模具中,在形成拉延件时,使坯料受到的压力均匀,不易产生起皱或者破裂的现象,成品率高,减少了生产时间。

A drawing die for drawing soft mold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rawing soft mold,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old manufacturing.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drawing soft mold, which is used for placing billets in the mould to form a drawing part of a vehicle component, which comprises a concave die, a punch and a blank holder. The lower end surface of the concave die is configured to form the first complete surface of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drawing part. The punch includes a convex part, and the shape of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convex part is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lower part of the drawing part. The blank holder is formed around the convex part of the punch, and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blank holder ring and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convex part form the second complete surface of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drawing part. When the concave die, punch and blank holder are pressed together, a fixed gap suitable for the thickness of the blank is formed between the first complete surface and the second complete surface. When the billet is placed in the mold, when the drawing part is formed, the pressure of the blank is uniform, it is not easy to wrinkle or break, and the rate of finished product is high and the production time is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延软模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制作
,特别是涉及一种拉延软模模具。
技术介绍
由于汽车量产模具结构复杂,研发周期较长(半年至一年)。在汽车研发中为了保证先有零件出来以制造出车身用于试验和验证,往往来不及等到汽车量产模具完成,而是先用周期更短的简易模具(制作周期30天~50天)制作出合格的车身零件满足试验需要。因一般不需要表面淬火达到量产模具的硬度需求,这类模具称为软模。在车辆部件的冲压件模具结构中,拉延模是最常见的模具结构之一。现有技术的车辆部件坯料在软模的模具中成形时,由于受到软模的不同部位的压力不同,使坯料在成形过程中受到的压力不均衡,从而导致坯料在成形过程中产生破裂、起皱等不良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够保证坯料在成形过程中受力平衡,且不会导致破裂等现象的拉延软模模具。特别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拉延软模模具,用于将坯料放置于模具中形成车辆部件拉延件,包括:凹模,其下端面构造成形成所述拉延件上表面的第一完整型面;凸模,包括凸起部分,所述凸起部分上表面的形状与所述拉延件下表面的部分位置形状相同;和压边圈,其构造成围绕所述凸模的凸起部分,所述压边圈的上表面与所述凸起部分的上表面共同形成所述拉延件下表面的第二完整型面;其中,所述凹模、所述凸模和所述压边圈相互压紧时,所述第一完整型面与所述第二完整型面之间形成有一与所述坯料厚度相适应的固定间隙。进一步地,所述压边圈的上表面或所述凹模的下表面的外侧周边设置有压料面,使当所述凹模、所述凸模和所述压边圈相互压紧时,所述压料面、所述第一完整型面和所述第二完整型面之间形成一个能容纳一个坯料的容纳空间。进一步地,所述压料面为一凸台。进一步地,所述凸台的高度与所述坯料厚度的比值为1~1.2。进一步地,所述凸台的高度与所述坯料厚度的比值为1.1。进一步地,所述凸台与所述压边圈或所述凹模为一体成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凸台与所述压边圈或所述凹模是非一体成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凸台通过粘接或者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所述压边圈或者所述凹模上。进一步地,所述凸台为连续结构,且围绕容纳空间的四周。进一步地,所述凸台为不连续结构,且均匀分布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四周。本技术的拉延软模模具在第一完整型面与第二完整型面之间留有一与坯料厚度适应的固定间隙,当坯料被放置于模具中,在形成拉延件时,自始至终有一个稳定的间隙,是坯料受到的压力均匀,不易产生起皱或者破裂的现象,成品率高,且成品无需额外进行修剪,减少了生产时间。进一步地,本技术的拉延软模模具结构简单,降低了调试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坯料的浪费,保证了产品品质。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拉延软模模具的零件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拉延软模模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拉延软模模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又一实施例的拉延软模模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a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拉延软膜模具的凹模与凸模处于完全分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b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拉延软膜模具的凹模向下运动到刚接触坯料时的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c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拉延软膜模具的凹模向下运动到与凸模共同挤压坯料时的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d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拉延软膜模具的凹模向下运动到与凸模共同作用形成拉延件时的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拉延软模模具100的零件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般地,拉延软模模具100置于机床上,然后通过机床的运动带动拉延模具运动,从而使坯料在模具中形成最后的拉延件40。特别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拉延软模模具,用于将坯料放置于模具中形成车辆部件拉延件,一般性的可以包括凹模10、凸模20和压边圈30。凹模10下端面构造成形成所述拉延件40上表面的第一完整型面。凸模20固定,凹模10可以上下运动。凸模20包括凸起部分21,所述凸起部分21上表面的形状与所述拉延件40下表面的部分位置形状相同。压边圈30构造成围绕所述凸模20的凸起部分21,所述压边圈30的上表面与所述凸起部分21的上表面共同形成所述拉延件40下表面的第二完整型面。其中,所述凹模10、所述凸模20和所述压边圈30相互压紧时,所述第一完整型面与所述第二完整型面之间形成有一与所述坯料厚度相适应的固定间隙51(参见图2)。本技术的拉延软模模具在第一完整型面与第二完整型面之间留有一与坯料厚度适应的固定间隙51,当坯料被放置于模具中,在形成拉延件40时,自始至终有一个稳定的间隙,使坯料受到的压力均匀,不易产生起皱或者破裂的现象,成品率高,且成品无需额外进行修剪,减少了生产时间。作为一具体的实施例,如图2所示,其中图B为A处的局部放大图。为保证本技术的拉延软模模具的第一完整型面与第二完整型面之间能够有一固定间隙51,本技术在所述压边圈30的上表面或所述凹模10的下表面的外侧周边设置有压料面。该压料面的设置,使得当所述凹模10、所述凸模20和所述压边圈30相互压紧时,所述压料面、所述第一完整型面和所述第二完整型面之间形成一个能容纳一个坯料的容纳空间。作为更加具体的实施例,所述压料面为一凸台50。图1和图2中的凸台50均与拉延软模模具一体成形。作为另一具体的实施例,所述凸台50可以与所述压边圈30或所述凹模10为一体成形。并且所述凸台50可以为连续的,围绕容纳空间的四周。或者所述凸台50为不连续的,均匀分布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四周。图3示意性的示出了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凸台50设置于凹模10上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中图D为C处的局部放大图。如图3所示实施例,凸台50设置于凹模10上。所述凸台50向凸模20处延伸,所述凸台50可以是凸起,其截面可以为长方形或者梯形等,满足当凹模10、凸模20和压边圈30在合上时,凸台50与凸模20接触,并使凹模10与凸模20之间留有一间隙。作为一具体的实施例,所述凸台50与所述压边圈30或所述凹模10不是一体成形的,所述凸台50通过粘连或者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所述压边圈30或者所述凹模10上。并且所述凸台50可以为连续的,围绕容纳空间的四周。或者所述凸台50为不连续的,均匀分布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四周。图4示意性的示出了本技术又一具体实施例的凸台50设置于压边圈30上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中的F图为E处的局部放大图。如图4所示实施例,凸台50设置于压边圈30上表面。所述凸台50向所述凹模10延伸,其截面可以为长方形或者梯形等,满足当凹模10、凸模20和压边圈30在合上时,凸台50与凸模20接触,并使凹模10与凸模20之间留有一间隙。其中凸台50与压边圈可以是一体成形也可以是分离的,其与压边圈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拉延软模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拉延软模模具,用于将坯料放置于模具中形成车辆部件拉延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凹模,其下端面构造成形成所述拉延件上表面的第一完整型面;凸模,包括凸起部分,所述凸起部分上表面的形状与所述拉延件下表面的部分位置形状相同;和压边圈,其构造成围绕所述凸模的凸起部分,所述压边圈的上表面与所述凸起部分的上表面共同形成所述拉延件下表面的第二完整型面;其中,所述凹模、所述凸模和所述压边圈相互压紧时,所述第一完整型面与所述第二完整型面之间形成有一与所述坯料厚度相适应的固定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延软模模具,用于将坯料放置于模具中形成车辆部件拉延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凹模,其下端面构造成形成所述拉延件上表面的第一完整型面;凸模,包括凸起部分,所述凸起部分上表面的形状与所述拉延件下表面的部分位置形状相同;和压边圈,其构造成围绕所述凸模的凸起部分,所述压边圈的上表面与所述凸起部分的上表面共同形成所述拉延件下表面的第二完整型面;其中,所述凹模、所述凸模和所述压边圈相互压紧时,所述第一完整型面与所述第二完整型面之间形成有一与所述坯料厚度相适应的固定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延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边圈的上表面或所述凹模的下表面的外侧周边设置有压料面,使当所述凹模、所述凸模和所述压边圈相互压紧时,所述压料面、所述第一完整型面和所述第二完整型面之间形成一个能容纳一个坯料的容纳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延软模模具,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劲松高健王俊丽王运生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