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深侧冲类级进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43025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告了一种拉深侧冲类级进模,包括设置在拉深工位对料带进行拉深的拉深装置,所述拉深装置有两套以上,分两步以上进行拉深;所述拉深侧冲类级进模还包括侧冲装置,所述侧冲装置设置在拉深装置之后的工位上,用于在拉深出的杯体毛坯的侧壁上侧冲出侧孔。采用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拉深侧冲类级进模,由于设置了两套以上的拉深装置,能够很好的完成深度拉深;而且将拉深模与侧冲模组合在一起,相比现有采用多模具单工序的加工方式,加工效率大大提高,能够快速大批量生产,保证及时供货;同时使得人力成本大大降低,操作者也更加轻松。此外还避免了工件毛坯在不同工位之间搬移带来的精度误差,因此加工精度更高,质量稳定性也更好。(*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具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拉深侧冲类级进模。 
技术介绍
级进模是现阶段比较先进的模具,其最基本的原理是将原有多副模具组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多工序自动化工作,具有效率高、加工质量更有保证等优点,是现阶段模具设计的一大发展方向。点火管是高档车系安全气囊控制的核心关键零部件,其结构如图1至2所示。由图可见,点火管为杯形结构,包括杯壁12和杯底13,在杯壁12沿圆周均匀排布6组,每组三个,共18个圆孔14。杯壁高度为20mm,外圆直径为φ20.5mm。由于加工材料采用1.27mm厚度的SPCC冷轧钢料带,因此需要进行深拉深和侧向冲孔,且尺寸精度要求较高。而现有级进模通常适用于生产冲栽件、弯曲成形件和浅拉深件。对于像点火管这样的杯状深拉深件,若要用级进模带料连续深拉深则存在较大困难。因此目前类似于点火管的杯类带侧孔的零件均采用多副模具单工序逐步进行加工,世界范围内未见采用级进模进行加工的,因而生产效率低,加工精度难以保持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拉深侧冲类级进模,解决现有技术中如点火管这样需要深拉深并且需要冲侧孔的零件,只能采用多副模具单工序加工的问题。 本技术解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拉深侧冲类级进模,包括设置在拉深工位对料带进行拉深的拉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深装置有两套或两套以上,分两步或者两步以上进行拉深;所述拉深侧冲类级进模还包括侧冲装置,所述侧冲装置设置在拉深装置之后的工位上,用于在拉深出的杯体毛坯的侧壁上侧冲出侧孔。

【技术特征摘要】
1.拉深侧冲类级进模,包括设置在拉深工位对料带进行拉深的拉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深装置有两套或两套以上,分两步或者两步以上进行拉深;所述拉深侧冲类级进模还包括侧冲装置,所述侧冲装置设置在拉深装置之后的工位上,用于在拉深出的杯体毛坯的侧壁上侧冲出侧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深侧冲类级进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冲装置包括:上模、下模、弹性结构、侧冲结构和卸料结构;所述侧冲结构和卸料结构设置在上模和下模之间;所述弹性结构位于上模内,作用于卸料结构和上模之间,用于配合卸料结构压紧料带及卸料。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深侧冲类级进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冲结构包括:侧冲凸模、滑块、斜楔和连接螺钉;所述侧冲凸模固定在滑块上,所述滑块设置在卸料结构中,并可相对卸料结构在一定范围内往复直线滑动;所述斜楔通过连接螺钉与上模固定连接,随上模上下往复直线运动,并以斜楔的斜面驱动所述滑块在水平方向往复直线运动,从而完成侧冲的动作。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深侧冲类级进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冲结构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设有导向孔,所述侧冲凸模的冲头位于所述导向孔内,且可沿导向孔滑动。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深侧冲类级进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卸料结构包括:卸料板、卸料盖板、卸料板连接螺钉、等高柱、内限位柱、卸料弹簧、卸料顶杆、内导柱和推件器;所述卸料板和位于其上方的卸料盖板固定连接,并一起通过所述卸料板连接螺钉与所述等高柱的下端固定连接,等高柱设置在上模内,其上端面与弹性结构弹力作用,等高柱可相对上模在一定范围内上下运动;所述内限位柱固定设置在下模内,并突出于下模的上表面;卸料弹簧和卸料顶杆设置在下模内,卸料弹簧的弹力通过卸料顶杆作用于料带的下表面;所述内导柱的一端固定在上模内,另一端穿过卸料结构后插入下模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进丁石勇王正成
申请(专利权)人:昌辉上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