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孢炭疽菌产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993899 阅读:3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1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胶孢炭疽菌产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胶孢炭疽菌接在培养基上,于恒温培养箱光照‑黑暗交替培养至接近长满培养基;步骤2:在无菌操作台里,加入少量无菌水,用无菌玻璃棒将表面气生菌丝刮下并倒出,盖上培养皿盖,朝上在紫外光下照射;步骤3:然后再于恒温培养箱光照‑黑暗交替培,即可得到大量孢子。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在12d—20d内获得大量孢子,产孢量为不处理时的10‑20倍,可以短时获得大量孢子。

A method of producing sporulation of anthrax acanthosporium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sporulation method for anthrax Agaricus, which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Step 1: connect anthracnose on the culture medium, alternate the dark culture incubator to close to the full medium; step 2: a small amount of aseptic water is added to the aseptic table and the surface gaseous mycelium is scraped off with a sterile glass rod and Fall out, cover the culture dish cover, and irradiate in the ultraviolet light; step 3: then a large number of spores can be obtained at the constant temperature incubator. The invention can obtain a large number of spores in 12D - 20d, and the sporulation quantity is 10 times 20 times that of non treatment, and a large number of spores can be obtained in short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胶孢炭疽菌产孢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
,尤其涉及一种胶孢炭疽菌产孢方法。
技术介绍
核桃炭疽病具有潜伏期长、发病时间短、爆发性强的特点,可致果实坏疽落果,叶片焦枯脱落,同时还危害嫩梢,严重影响核桃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是核桃生产中的一类灾难性病害。我国大部分学者经调查研究认为核桃炭疽病病原菌无性世代属于半知菌类,黑盘孢目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Corda)胶孢炭疽病菌(C.gloeosporioidesPenz)。对胶孢炭疽菌的孢子研究实验及孢子接种实验时,常常需要短时内得到大量的孢子,由于胶孢炭疽菌在PDA培养基生长条件下,需要15-60天才开始产孢,且产孢较少,不利于实验的开展,且增加大量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短时获得大量孢子的胶孢炭疽菌产孢方法。一种胶孢炭疽菌产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胶孢炭疽菌接在培养基上,于恒温培养箱光照-黑暗交替培养至接近长满培养基;步骤2:在无菌操作台里,加入少量无菌水,用无菌玻璃棒将表面气生菌丝刮下并倒出,再盖上培养皿盖,面对菌丝的一面利用紫外光照射;步骤3:再于恒温培养箱光照-黑暗交替培养,即可得到孢子。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培养基为PDA培养基。具体地,必须使用PDA培养基的原因:使用PDA培养基,适宜胶孢炭疽菌快速、旺盛生长。其他培养基,如OA、WA培养基均生长缓慢、且气生菌丝稀少。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方法,步骤1中恒温培养箱的培养条件为:28℃,12/12光照-黑暗交替培养。具体地,适宜胶孢炭疽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在此温度下,菌丝生长最快、最旺盛。12/12光照-黑暗交替培养则是模仿自然条件下的光照情况。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方法,步骤2中,紫外光下照射的时间为12h。具体地,紫外光具有杀菌的作用,12h的紫外光照有利于给菌丝恶劣的生长条件,若照射时间太长菌株会变异、死亡,照射时间太短则达不到产孢效果。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方法,步骤3中恒温培养箱的培养条件为:24℃,12/12光照-黑暗交替培养7-15d。具体地,本人前期大量实验表明,适宜胶孢炭疽菌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4℃,在此温度下,菌株更容易产孢。12/12光照-黑暗交替培养则是模仿自然条件下的光照情况。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可在12d—20d内获得大量孢子,产孢量为不处理时的10-20倍,可以短时获得大量孢子。2、由于处理后没有了气生菌丝,孢子更容易刮下,更纯净,更容易获得高浓度孢子悬浮液。(不处理的有气生菌丝阻挡,洗下的孢子浓度更小,混杂断菌丝更多)附图说明图1自然胶孢炭疽菌产孢为和经过本专利技术方法胶孢炭疽菌产孢的对比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将胶孢炭疽菌接在直径9cm的PDA培养基上,于28℃恒温培养箱12/12光照-黑暗交替培养5d至接近长满培养基时,在无菌操作台里,加入少量无菌水,用无菌玻璃棒将表面气生菌丝刮下,盖上培养皿盖,面对菌丝的一面利用紫外光照射12h,然后于24℃恒温培养箱12/12光照-黑暗交替培养7~15d,即可得到大量孢子。如图1所示,左侧为不处理生长60d的胶孢炭疽菌产孢情况;右侧为处理后生长10d的胶孢炭疽菌产孢情况,从图1可以,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孢子,从而为实验提供了便捷,而且减少了在对胶孢炭疽菌的孢子研究实验中大量的准备工作。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胶孢炭疽菌产孢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胶孢炭疽菌产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胶孢炭疽菌接在培养基上,于恒温培养箱光照‑黑暗交替培养至接近长满培养基;步骤2:在无菌操作台里,加入少量无菌水,用无菌玻璃棒将表面气生菌丝刮下并倒出,再盖上培养皿盖,面对菌丝的一面利用紫外光照射;步骤3:再于恒温培养箱光照‑黑暗交替培养,即可得到孢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胶孢炭疽菌产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胶孢炭疽菌接在培养基上,于恒温培养箱光照-黑暗交替培养至接近长满培养基;步骤2:在无菌操作台里,加入少量无菌水,用无菌玻璃棒将表面气生菌丝刮下并倒出,再盖上培养皿盖,面对菌丝的一面利用紫外光照射;步骤3:再于恒温培养箱光照-黑暗交替培养,即可得到孢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雪琴曹广黎蒋时姣黄金亮衣建民尹焕焕何丹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