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手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3199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14:50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扶手和车辆,所述扶手包括扶手座和通过升降机构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扶手座上的扶手盖,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交叉布置且以位于交叉处的转轴为转动点能够相互转动地连接的第一升降连杆和第二升降连杆,所述第一升降连杆和所述第二升降连杆的底端与所述扶手座连接,所述第一升降连杆和所述第二升降连杆的顶端与所述扶手盖连接,以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升降连杆和所述第二升降连杆的转动而升降所述扶手盖。本公开所述的扶手通过第一升降连杆和第二升降连杆的转动而使得扶手盖相对于扶手座实现升降,从而起到调节扶手高度的效果,由此能够满足乘坐人员对扶手的不同高度要求。

Armrest and vehicle

A handrail and a vehicle are provided in the present disclosure. The armrest comprises a armrest and an armrest cover mounted on the armrest seat by a lifting mechanism. The lifting mechanism includes a first lift connecting rod and a second lift connecting rod that can be connected rotationally at a crossing point at the intersection. The first lift connecting rod and the bottom end of the second lift connecting rod are connected with the armrest. The top of the first lift connecting rod and the second lift connecting rod are connected with the armrest cover to lift the armrest cover by the rotation of the first lifting connecting rod and the second lift connecting rod. Through the rotation of the first lift connecting rod and the second lifting and connecting rod, the armrest of the armrest can be made up and down relative to the armrest, thereby regulating the height of the armrest, thus mee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ifferent height of the handrai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扶手和车辆
本公开涉及升降扶手
,特别涉及一种扶手和车辆。
技术介绍
扶手在车辆座椅等椅子中起到支撑乘坐人员胳膊而为乘坐人员提供舒适的乘坐性能的作用,其中,根据乘坐人员的身高、习惯等的不同,对扶手高度的舒适度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现有的不可调节高度的扶手已不能满足乘坐人员对扶手高度的舒适度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能够调节扶手高度的扶手和包括该扶手的车辆。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扶手,所述扶手包括扶手座和通过升降机构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扶手座上的扶手盖,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交叉布置且以位于交叉处的转轴为转动点能够相互转动地连接的第一升降连杆和第二升降连杆,所述第一升降连杆和所述第二升降连杆的底端与所述扶手座连接,所述第一升降连杆和所述第二升降连杆的顶端与所述扶手盖连接,以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升降连杆和所述第二升降连杆的转动而升降所述扶手盖。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升降连杆和所述第二升降连杆的两端通过各自对应的支撑支架与所述扶手座和所述扶手盖连接,且所述第一升降连杆和所述第二升降连杆布置为使得所述扶手盖始终保持在水平状态。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升降连杆和所述第二升降连杆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各自对应的所述支撑支架,且对于所述第一升降连杆和所述第二升降连杆,各自对应的所述顶端和所述底端中的至少一者与对应的所述支撑支架可滑动地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升降连杆和所述第二升降连杆均具有铰接端和滑动端、或者滑动端。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支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铰接部和滑动部,所述第一升降连杆和所述第二升降连杆的铰接端分别铰接于各自对应的所述支撑支架的铰接部,所述第一升降连杆和所述第二升降连杆的滑动端分别可滑动地连接于各自对应的所述支撑支架的滑动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升降连杆和所述第二升降连杆的所述铰接端形成为具有第一轴孔的轴套,所述铰接部形成为从所述底座的两侧突出且具有与所述第一轴孔相对应的第二轴孔的突耳座,所述轴套通过销轴与所述第一轴孔和所述第二轴孔的配合而与所述突耳座铰接。进一步的,所述滑动部形成为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滑动端的滑动槽和用于使得所述第一升降连杆或所述第二升降连杆的杆部露出并止挡所述滑动端的止挡开口。进一步的,所述滑动端通过滑块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动槽内,所述升降机构间隔设置有两组,在两组所述升降机构中相对应的至少一对所述滑动端通过两者的相互连接的所述滑块相互联动。进一步的,所述扶手还包括与所述升降机构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机构升降的驱动件。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为气弹簧,所述气弹簧的固定端与所述扶手盖连接且所述固定端上设置有气弹簧开关,所述气弹簧开关露出于所述扶手盖的一侧以供操作,所述气弹簧的伸缩端与升降机构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公开所述的具有以下优势:本公开所述的扶手通过在扶手座和扶手盖之间布置能够围绕转轴转动的第一升降连杆和第二升降连杆,从而通过第一升降连杆和第二升降连杆的转动而使得扶手盖相对于扶手座实现升降,从而起到调节扶手高度的效果,由此能够满足乘坐人员对扶手的不同高度要求。本公开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设置有如上所述的扶手。所述车辆与上述扶手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扶手的立体透视图;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扶手的升降前的立体图,其中为了清楚显示升降机构和驱动件,省去了扶手座和扶手盖的结构;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扶手的升降后的立体图,其中为了清楚显示升降机构和驱动件,省去了扶手座和扶手盖的结构;图4为图3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扶手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扶手座,2-扶手盖,3-转轴,4-第一升降连杆,5-第二升降连杆,6-支撑支架,61-底座,62-突耳座,621-第二轴孔,63-安装座,631-滑动槽,632-止挡开口,7-轴套,71-第一轴孔,8-气弹簧,81-气弹簧开关,9-滑块,10-连接板,11-罩体。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另外,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顶端、底端”,是指在扶手的使用状态下相应部件的高度方向上的“顶端、底端”。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扶手,所述扶手包括扶手座1和通过升降机构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扶手座1上的扶手盖2,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交叉布置且以位于交叉处的转轴3为转动点能够相互转动地连接的第一升降连杆4和第二升降连杆5,所述第一升降连杆4和所述第二升降连杆5的底端与所述扶手座1连接,所述第一升降连杆4和所述第二升降连杆5的顶端与所述扶手盖2连接,以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升降连杆4和所述第二升降连杆5的转动而升降所述扶手盖2。即,本公开所述的扶手通过在扶手座1和扶手盖2之间布置能够围绕转轴3转动的第一升降连杆4和第二升降连杆5,从而通过第一升降连杆4和第二升降连杆5围绕转轴3的转动而使得扶手盖2相对于扶手座1实现升降,从而起到调节扶手高度的效果,由此能够满足乘坐人员对扶手的不同高度要求。在此,对于第一升降连杆4和第二升降连杆5分别与扶手盖2和扶手座1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多种合理的布置结构,只要能够实现通过第一升降连杆4和第二升降连杆5的运动而带动扶手盖2相对于扶手座1升降的功能即可。例如,所述第一升降连杆4和第二升降连杆5直接连接于扶手座1和扶手盖2,或者可以通过其他安装座等结构而间接地连接于扶手座1和扶手盖2,其中,当第一升降连杆4和第二升降连杆5围绕转轴3转动过程中会相对于扶手座1和扶手盖2运动,具体地,例如第一升降连杆4和/或第二升降连杆5的顶端(底端)会沿两者相对靠近或远离的方向滑动,同时也会伴随着转动,以适应第一升降连杆4和第二升降连杆5围绕转轴3所发生的运动变化。而上述运动变化可以通过第一升降连杆4和第二升降连杆5分别与扶手座1和扶手盖2的合理的连接结构来实现。对此在下述说明中具体描述。可选地,所述第一升降连杆4和所述第二升降连杆5的两端通过各自对应的支撑支架6与所述扶手座1和所述扶手盖2连接,且所述第一升降连杆4和所述第二升降连杆5布置为使得所述扶手盖2始终保持在水平状态。由此,在装配扶手时,可以先通过将第一升降连杆4的两端以及第二升降连杆5的分别与各自对应的支撑支架6进行连接后再将各个支撑支架6对应地连接到扶手座1或扶手盖2,由此能够方便且快速地实现扶手的装配,提高装配效率。另外,通过如上所述的结构在将第一升降连杆4和第二升降连杆5围绕转轴3转动过程中使得扶手盖2始终保持在水平状态,从而便于乘坐人员调整扶手高度后将胳膊摆放至舒适位置。在此,例如,第一升降连杆4和第二升降连杆5的长度相同且使得第一升降连杆4的顶端与扶手盖2的连接点和第二升降连杆5的顶端与扶手盖2的连接点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使得第一升降连杆4的底端与扶手座1的连接点和第二升降连杆5的底端与扶手座1的连接点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升降连杆4和第二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扶手和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包括扶手座(1)和通过升降机构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扶手座(1)上的扶手盖(2),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交叉布置且以位于交叉处的转轴(3)为转动点能够相互转动地连接的第一升降连杆(4)和第二升降连杆(5),所述第一升降连杆(4)和所述第二升降连杆(5)的底端与所述扶手座(1)连接,所述第一升降连杆(4)和所述第二升降连杆(5)的顶端与所述扶手盖(2)连接,以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升降连杆(4)和所述第二升降连杆(5)的转动而升降所述扶手盖(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包括扶手座(1)和通过升降机构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扶手座(1)上的扶手盖(2),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交叉布置且以位于交叉处的转轴(3)为转动点能够相互转动地连接的第一升降连杆(4)和第二升降连杆(5),所述第一升降连杆(4)和所述第二升降连杆(5)的底端与所述扶手座(1)连接,所述第一升降连杆(4)和所述第二升降连杆(5)的顶端与所述扶手盖(2)连接,以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升降连杆(4)和所述第二升降连杆(5)的转动而升降所述扶手盖(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连杆(4)和所述第二升降连杆(5)的两端通过各自对应的支撑支架(6)与所述扶手座(1)和所述扶手盖(2)连接,且所述第一升降连杆(4)和所述第二升降连杆(5)布置为使得所述扶手盖(2)始终保持在水平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连杆(4)和所述第二升降连杆(5)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各自对应的所述支撑支架(6),且对于所述第一升降连杆(4)和所述第二升降连杆(5),各自对应的所述顶端和所述底端中的至少一者与对应的所述支撑支架(6)可滑动地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升降连杆(4)和所述第二升降连杆(5)均具有铰接端和滑动端、或者滑动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支架(6)包括底座(61),所述底座(61)上设置有铰接部和滑动部,所述第一升降连杆(4)和所述第二升降连杆(5)的铰接端分别铰接于各自对应的所述支撑支架(6)的铰接部,所述第一升降连杆(4)和所述第二升降连杆(5)的滑动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天亮白克宾孟晓永李慧龙殷超强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