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车乘员扶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31983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乘员扶手,包括后盖板、两个与全地形车座椅连接的前盖板及两个对称布置的扶手抓握环;所述前盖板与扶手抓握环一一对应,扶手抓握环与对应的前盖板之间通过至少一个扶手螺钉连接;所述后盖板接触全地形车座椅的背部,且后盖板与全地形车座椅连接;所述扶手抓握环包括金属骨架环及包套在金属骨架环外的扶手包胶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合理,可便于乘员进行抓握、扶持,整体强度有保障,抓握舒适性好,摩擦力大,不易脱手,可有效提升安全性。

All terrain vehicle crew armres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ull terrain vehicle crew armrest, including a rear cover plate, two front cover plates and two symmetrical handrail grip rings; the front cover plate corresponds to the handrail grip ring, and the handrail grip ring and the corresponding front cover are connected with at least one armrest screw. The back cover is connected to the back of the full terrain car seat, and the rear cov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full terrain car seat; the handrail grip ring includes a metal skeleton ring and a armrest blanket wrapped around the metal frame ring.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hat the structure is reasonable, it can be easily grasped and supported by the crew, the overall strength is guaranteed, the grip is comfortable, the friction is big, and it is not easy to get out of hand, and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afe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地形车乘员扶手
本技术涉及全地形车
,尤其涉及一种全地形车乘员扶手。
技术介绍
全地形车是指可以在任何地形上行驶的车辆,在普通车辆难以机动的地形上行走自如,在中国俗称沙滩车。因其结构与摩托车十分相似,且许多部件与摩托车通用,所以也有人称其为“四轮摩托车”。该种车型具有多种用途,且不受道路条件的限制,在北美和西欧应用较广,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全地形车的英文是AllTerrainVehicle(适合所有地形的交通工具),缩写是ATV,俗称为“沙滩车”,又称“全地形四轮越野机车”,车辆简单实用,越野性能好,外观一般无篷。ATV具有宽大的轮胎能增加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产生更大的摩擦力而且能降低车辆对地面的压强,使其容易行驶于沙滩、河床、林道、溪流,以及恶劣的沙漠地形,可载送人员或运输物品。全地形车的座椅上通常需要安装把手结构,让乘员进行抓握,避免乘员因震动、起伏较大而导致的乘坐不稳甚至跌落(全地形车行驶环境恶劣,往往颠簸较大且频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可便于乘员进行抓握、扶持,整体强度有保障,抓握舒适性好,摩擦力大,不易脱手,可有效提升安全性的全地形车乘员扶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全地形车乘员扶手,包括后盖板、两个与全地形车座椅连接的前盖板及两个对称布置的扶手抓握环;所述前盖板与扶手抓握环一一对应,扶手抓握环与对应的前盖板之间通过至少一个扶手螺钉连接;所述后盖板接触全地形车座椅的背部,且后盖板与全地形车座椅连接;所述扶手抓握环包括金属骨架环及包套在金属骨架环外的扶手包胶层。作为优选,在对应的前盖板与扶手抓握环中:扶手抓握环上设有外延板,前盖板上设有用于将外延板压紧固定在前盖板上的后靠背支架,后靠背支架与前盖板通过若干支架螺钉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后盖板上设有与后靠背支架一一对应的卡槽,后靠背支架伸入对应的卡槽中。作为优选,所述金属骨架环由铝合金制成,扶手包胶层由橡胶制成。金属骨架环截面呈不规则的五边形。作为优选,所述金属骨架环内设有首尾闭合的中空环气道,扶手抓握环上设有多个透气孔,透气孔一端开口于扶手抓握环表面,透气孔另一端与中空环气道连通。作为优选,所述扶手抓握环下方设有引发管及排气管;引发管包括水平布置的引发第一管段及水平布置的引发第二管段,引发第一管段轴线平行于全地形车在水平地面上的前进方向,引发第一管段一端为引发前端,引发第一管段另一端为引发后端,引发前端朝向全地形车在水平地面上的前进方向,引发后端朝向全地形车在水平地面上的后退方向,引发后端与引发第二管段一端连通;排气管包括竖直布置的排气第一管段及水平布置的排气第二管段,排气第一管段一端连通中空环气道,排气第一管段另一端与排气第二管段一端连通;引发第二管段与排气第二管段同轴布置,引发第二管段内设有与引发第二管段同轴布置的引发叶轮,引发叶轮导气方向为由引发第一管段至引发第二管段,排气第二管段内设有与排气第二管段同轴布置的排气叶轮,排气叶轮导气方向为由排气第一管段至排气第二管段,引发叶轮与排气叶轮之间通过中轴连接,中轴与引发叶轮同轴布置,中轴穿过引发管及排气管,中轴与引发管转动连接,中轴与排气管转动连接,引发管通过第一支杆与全地形车车身固定,排气管通过第二支杆与全地形车车身固定。作为优选,所述透气孔内设有前置滤网及单向阀,在一个透气孔中:透气孔外端开口于扶手抓握环表面,透气孔内端与中空环气道连通,单向阀处在前置滤网与透气孔内端之间,单向阀的可通过方向为由透气孔外端至透气孔内端。作为优选,还包括两个与扶手抓握环一一对应的外助气结构,外助气结构包括软管及喷嘴,喷嘴通过第三支杆与全地形车车身固定,在对应的扶手抓握环与外助气结构中;软管一端连通排气第二管段另一端,软管另一端连通喷嘴,喷嘴的喷气方向朝向扶手抓握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合理,可便于乘员进行抓握、扶持,整体强度有保障,抓握舒适性好,摩擦力大,不易脱手,可有效提升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扶手抓握环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扶手抓握环的截面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扶手抓握环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引发管的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透气孔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后盖板1、卡槽1a、前盖板2、扶手抓握环3、金属骨架环3a、扶手包胶层3b、中空环气道3c、透气孔3d、外延板31、前置滤网32、单向阀33、全地形车座椅4、后靠背支架5、透气孔3d、引发管6、引发第一管段6a、引发第二管段6b、引发叶轮61、排气管7、排气第一管段7a、排气第二管段7b、排气叶轮71、中轴8、全地形车座椅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如图1至图4中所示,一种全地形车乘员扶手,包括后盖板1、两个与全地形车座椅9连接的前盖板2及两个对称布置的扶手抓握环3;所述前盖板与扶手抓握环一一对应,扶手抓握环与对应的前盖板之间通过至少一个扶手螺钉连接;所述后盖板接触全地形车座椅4的背部,且后盖板与全地形车座椅连接;所述扶手抓握环包括金属骨架环3a及包套在金属骨架环外的扶手包胶层3b。乘员可以手握扶手抓握环来,金属骨架环能有效保障基础强度,手包胶层具有一定弹性,其既能保护金属骨架环,又能提升乘员的握持舒适性及降低打滑的可能性,保障安全。在对应的前盖板与扶手抓握环中:扶手抓握环上设有外延板31,前盖板上设有用于将外延板压紧固定在前盖板上的后靠背支架5,后靠背支架与前盖板通过若干支架螺钉连接。后靠背支架及支架螺钉可以有效固定外延板,从而提升扶手抓握环的稳定性,保障强度。所述后盖板上设有与后靠背支架一一对应的卡槽1a,后靠背支架伸入对应的卡槽中。后靠背支架与后盖板通过卡槽配合,整体连接性强,强度和稳定性更佳。所述金属骨架环由铝合金制成,扶手包胶层由橡胶制成。金属骨架环截面呈不规则的五边形。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基本结构及实施方式同施例1,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至图7中所示,所述金属骨架环内设有首尾闭合的中空环气道3c,扶手抓握环上设有多个透气孔3d,透气孔一端开口于扶手抓握环表面,透气孔另一端与中空环气道连通。由于全地形车颠簸(震动、起伏)较多,乘员为了保障安全性,往往需要较紧、较用力地抓握把手(扶手抓握环),透气孔的存在,可以强化把手处的空气流通,减少乘员手汗的产生,同时加速手汗蒸发,避免因扶手抓握环处手汗积留过多而导致的打滑。所述扶手抓握环下方设有引发管6及排气管7;引发管包括水平布置的引发第一管段6a及水平布置的引发第二管段6b,引发第一管段轴线平行于全地形车在水平地面上的前进方向,引发第一管段一端为引发前端,引发第一管段另一端为引发后端,引发前端朝向全地形车在水平地面上的前进方向,引发后端朝向全地形车在水平地面上的后退方向,引发后端与引发第二管段一端连通;排气管包括竖直布置的排气第一管段7a及水平布置的排气第二管段7b,排气第一管段一端连通中空环气道,排气第一管段另一端与排气第二管段一端连通;引发第二管段与排气第二管段同轴布置,引发第二管段内设有与引发第二管段同轴布置的引发叶轮6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全地形车乘员扶手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地形车乘员扶手,其特征是,包括后盖板、两个与全地形车座椅连接的前盖板及两个对称布置的扶手抓握环;所述前盖板与扶手抓握环一一对应,扶手抓握环与对应的前盖板之间通过至少一个扶手螺钉连接;所述后盖板接触全地形车座椅的背部,且后盖板与全地形车座椅连接;所述扶手抓握环包括金属骨架环及包套在金属骨架环外的扶手包胶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地形车乘员扶手,其特征是,包括后盖板、两个与全地形车座椅连接的前盖板及两个对称布置的扶手抓握环;所述前盖板与扶手抓握环一一对应,扶手抓握环与对应的前盖板之间通过至少一个扶手螺钉连接;所述后盖板接触全地形车座椅的背部,且后盖板与全地形车座椅连接;所述扶手抓握环包括金属骨架环及包套在金属骨架环外的扶手包胶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乘员扶手,其特征是,在对应的前盖板与扶手抓握环中:扶手抓握环上设有外延板,前盖板上设有用于将外延板压紧固定在前盖板上的后靠背支架,后靠背支架与前盖板通过若干支架螺钉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乘员扶手,其特征是,所述后盖板上设有与后靠背支架一一对应的卡槽,后靠背支架伸入对应的卡槽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乘员扶手,其特征是,所述金属骨架环由铝合金制成,扶手包胶层由橡胶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乘员扶手,其特征是,所述金属骨架环内设有首尾闭合的中空环气道,扶手抓握环上设有多个透气孔,透气孔一端开口于扶手抓握环表面,透气孔另一端与中空环气道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地形车乘员扶手,其特征是,所述扶手抓握环下方设有引发管及排气管;引发管包括水平布置的引发第一管段及水平布置的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向阳范戈李想何强陈官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飞神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