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3071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14: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注塑模具包括:动模组件;定模组件,定模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动模组件上并与动模组件形成第一注塑腔和第二注塑腔;模内组装组件,模内组装组件包括滑动机构以及驱动复位机构,驱动复位机构驱动滑动机构运动以使第一注塑腔内的第一注塑件与第二注塑腔内的第二注塑件配合连接后复位。根据上述的结构可以知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注塑模具可以在模内对第一注塑件和第二注塑件进行组装,避免了二次操作常有的翘曲变形或收缩,消除了因错误处理、加工异常等原因导致的废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省去了单个零件的脱模和装卸,以及后续的手工安装操作,生产效率更高,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Injection mould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injection mold. The injection mold consists of a moving die module; a fixed module, which is detachably mounted on the moving module and forms the first injection cavity and second injection cavity with the moving module; the internal assembly assembly, the internal assembly assembly, including the sliding mechanism and the driving reset mechanism, drive the reset mechanism to drive the sliding mechanism to make the first. The first injection part of the injection cavity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injection part of the second injection cavity to reset. According to the above structure, it is known that the injection mold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assembled in the mold for the first injection molding part and the second injection molding part, avoiding the warpage or contraction of the two operation, and eliminating the waste caused by the error handling and the processing abnormality. Demoulding and loading and unloading, and subsequent manual installation,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higher,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and the cost is l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注塑装置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模内装配技术是指将2种或多种聚合物在一副注塑模内,通过搭扣配合、焊接或者共注塑不相溶等特殊的成型工艺,成型出具有活动特征、并完全组装好的塑件,从而省却了许多后续的装配工艺的先进注塑技术。模内装配技术在降低产品成本和控制产品质量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在国内外已经越来越多的运用于车辆内装饰系统、医疗、玩具、日用品等领域。随着模内装饰技术的日渐成熟,模内装配技术也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如设计带滑动板或旋转板的单面模具,或是在多分模线叠层模具上采用传统的直线板或新型旋转台。目前,模内装配技术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是共注塑不相容材料模内装配技术,通过采用两种互相之间无结合力的塑胶原料来一次成型具有相对运动的产品。模内装配技术能够提供更加稳定的注塑件,不会产生二次操作中出现的变形或收缩问题。但是模内装配技术所用到的总成本要比标准模具高出30%~70%,需要较高的注塑件产量来平摊总的模具成本。并且模内装配技术需要一系列的一体化自动生产技术来控制模具运行,技术复杂程度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注塑模具模内组装成本高、结构复杂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动模组件;定模组件,所述定模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动模组件上并与所述动模组件形成第一注塑腔和第二注塑腔;模内组装组件,所述模内组装组件包括滑动机构以及驱动复位机构,所述驱动复位机构驱动所述滑动机构运动以使所述第一注塑腔内的第一注塑件与所述第二注塑腔内的第二注塑件配合连接后复位。进一步地,所述滑动机构包括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位于所述第一注塑腔的远离所述第二注塑腔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复位机构包括油缸、控制阀以及油池,所述油缸与所述滑动机构驱动连接,所述控制阀通过油管连接在所述油池和所述油缸之间以控制所述油缸伸缩。进一步地,所述动模组件包括动模板、动模镶件、动模镶块以及弹板,所述动模镶件固定在所述动模板上,两块所述弹板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动模板的底部并分别设置在所述动模镶块的相对的两端,两块所述动模镶块一一对应地固定在所述弹板上,所述动模镶件与所述定模组件围设形成所述第二注塑腔,所述动模镶块与所述定模组件围设形成所述第一注塑腔。进一步地,所述模内组装组件为两个,两个所述模内组装组件一一对应地设置在两块所述动模镶块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注塑腔用于注塑形成具有轴孔的支架,所述第二注塑腔用于注塑形成具有转轴的导风板。进一步地,所述动模镶件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第二注塑件进行定位和抽芯脱模的第二滑块、第三滑块以及第四滑块。进一步地,所述定模组件上还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第二注塑件进行定位和抽芯脱模的第五滑块和第六滑块。进一步地,所述动模组件的底部设置有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抵顶在所述动模组件和所述弹板上。进一步地,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顶针,所述顶针设置在所述动模组件上。进一步地,所述定模组件包括定模板和设置在所述定模板底部的定模镶件。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由于本技术中的注塑模具上具有由动模组件和定模组件围设而成的第一注塑腔和第二注塑腔,通过第一注塑腔和第二注塑腔的作用,可以注塑形成第一注塑件和第二注塑件,注塑完成之后,由于本技术中的注塑模具还设置有模内组装组件,该模内组装组件包括驱动复位机构和滑动机构,通过驱动复位机构的作用,可以驱动滑动机构运动,进而推动第一注塑腔内的第一注塑件与第二注塑腔内的第二注塑件配合连接,连接完成之后,驱动复位机构可以复位,便于下一次使用。根据上述的结构可以知道,本技术的注塑模具可以在模内对第一注塑件和第二注塑件进行组装,避免了二次操作常有的翘曲变形或收缩,消除了因错误处理、加工异常等原因导致的废品,还减少了分开成型的产品运输;模内组装完成后无需人员二次组装,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与此同时,本技术由于省去了单个零件的脱模和装卸,以及后续的手工安装操作,生产效率更高。本技术可以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来控制每个生产步骤的紧密统一,产品质量稳定性更高,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的注塑模具的立体图;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的注塑模具的主视图;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的注塑模具的俯视图;图4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的注塑模具的仰视图;图5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的注塑模具的侧视图;图6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中的第一注塑件和第二注塑件组装好之后的立体图;图7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中的第一注塑件和第二注塑件组装好之后的主视图;图8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中的第一注塑件和第二注塑件组装好之后的仰视图;图9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中的第一注塑件和第二注塑件组装好之后的俯视图;图10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中的第一注塑件和第二注塑件组装好之后的后视图;图11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中的第一注塑件和第二注塑件组装好之后的侧视图;以及图12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中的驱动复位机构的油路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动模组件;11、动模板;12、动模镶件;13、动模镶块;20、定模组件;21、定模板;22、定模镶件;30、模内组装组件;31、滑动机构;311、第一滑块;32、驱动复位机构;321、油缸;322、油池;323、控制阀;40、第一注塑件;41、轴孔;50、第二注塑件;51、转轴;60、第二滑块;70、第三滑块;80、第四滑块;90、第五滑块;100、第六滑块。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注塑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动模组件(10);定模组件(20),所述定模组件(20)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动模组件(10)上并与所述动模组件(10)形成第一注塑腔和第二注塑腔;模内组装组件(30),所述模内组装组件(30)包括滑动机构(31)以及驱动复位机构(32),所述驱动复位机构(32)驱动所述滑动机构(31)运动以使所述第一注塑腔内的第一注塑件(40)与所述第二注塑腔内的第二注塑件(50)配合连接后复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动模组件(10);定模组件(20),所述定模组件(20)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动模组件(10)上并与所述动模组件(10)形成第一注塑腔和第二注塑腔;模内组装组件(30),所述模内组装组件(30)包括滑动机构(31)以及驱动复位机构(32),所述驱动复位机构(32)驱动所述滑动机构(31)运动以使所述第一注塑腔内的第一注塑件(40)与所述第二注塑腔内的第二注塑件(50)配合连接后复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31)包括第一滑块(311),所述第一滑块(311)位于所述第一注塑腔的远离所述第二注塑腔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复位机构(32)包括油缸(321)、控制阀(323)以及油池(322),所述油缸(321)与所述滑动机构(31)驱动连接,所述控制阀(323)通过油管连接在所述油池(322)和所述油缸(321)之间以控制所述油缸(321)伸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组件(10)包括动模板(11)、动模镶件(12)、动模镶块(13)以及弹板,所述动模镶件(12)固定在所述动模板(11)上,两块所述弹板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动模板(11)的底部并分别设置在所述动模镶块(13)的相对的两端,两块所述动模镶块(13)一一对应地固定在所述弹板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晓义杨明文斌黄炳华胡永鹏罗先茂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