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装配式框架结构的即插即用抗震耗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7313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1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构件领域,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装配式框架结构的即插即用抗震耗能装置,其包括预埋在混凝土基础内的支撑座Ⅰ、预埋在混凝土柱内的支撑座Ⅱ以及连接支撑座Ⅰ和支撑座Ⅱ的耗能阻尼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地震作用下能够提供较大的抗侧刚度,耗能阻尼装置发生受拉或受压屈服时利用滞回特性耗散地震能量,耗能能力强;所有构件均在工厂预制,施工现场仅需进行简单装配,施工速度快,工业化水平高,且便于震后更换,符合“即插即用“的设计理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装配式框架结构的即插即用抗震耗能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构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适用于装配式框架结构的即插即用抗震耗能装置。
技术介绍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是指框架结构中梁柱等构件在现场经过组装拼接而成的结构体系。它具有建筑成本较低、施工效率较高、建筑产品质量相对稳定、“四节一环保”的显著优点,是未来建筑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但是我国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起步较晚,发展还很不成熟,由于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构件并非第一时间现浇连接,所以与普通现浇结构相比较,节点的受力性能受到削弱,直接导致建筑结构的整体性不足。在地震作用下,节点受力情况复杂多变,易发生破坏,因此暂时无法进行大规模推广。抗震性能不足是制约我国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发展与推广的最核心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装配式框架结构的即插即用抗震耗能装置,提高节点的抗震性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适用于装配式框架结构的即插即用抗震耗能装置,包括预埋在混凝土基础内的支撑座Ⅰ、预埋在混凝土柱内的支撑座Ⅱ以及连接支撑座Ⅰ和支撑座Ⅱ的耗能阻尼装置,支撑座Ⅰ和支撑座Ⅱ结构相同,均包括平行的上锚板和下锚板,上锚板和下锚板之间通过直锚筋连接,上锚板上设置有耳板Ⅰ;耗能阻尼装置包括外部约束钢管,外部约束钢管两端固定有封板,耗能软钢柱设置于外部约束钢管内,与封板固定连接,封板上设置有耳板Ⅱ,耳板Ⅰ和耳板Ⅱ通过螺栓连接。进一步的,外部约束钢管和耗能软钢柱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砂浆或环氧树脂。进一步的,上锚板上设置有两块耳板Ⅰ,耳板Ⅰ的外侧设置有加劲肋。进一步的,上锚板四角还设置有用于安装沉头螺栓的螺栓孔,沉头螺栓将上锚板与混凝土柱或混凝土基础固定连接。进一步的,直锚筋与上锚板、直锚筋与下锚板均采用T型焊连接。进一步的,直锚筋直径大于20mm。进一步的,耗能软钢柱表面涂有无粘结材料。进一步的,外部约束钢管采用Q390或Q420钢,耗能软钢柱采用Q235钢。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在地震作用下能够提供较大的抗侧刚度,耗能阻尼装置发生受拉或受压屈服时利用滞回特性耗散地震能量,耗能能力强;(2)预埋支撑座与耗能阻尼装置两端连接处采用销轴螺栓连接,便于释放其转动约束;适用于耗能装置外露的特点且便于震后更换,符合“即插即用”的设计理念。(3)所有构件均在工厂预制,施工现场仅需进行简单装配,施工速度快,工业化水平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2是支撑座Ⅰ主视图;图3是支撑座Ⅰ俯视图;图4是耗能阻尼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是耗能阻尼装置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座Ⅰ;2、支撑座Ⅱ;3、耗能阻尼装置;4、上锚板;5、下锚板;6、直锚筋;7、耳板Ⅰ;8、加劲肋;9、沉头螺栓;10、外部约束钢管;11、封板;12、耗能软钢柱;13、耳板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混凝土柱是边柱。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适用于装配式框架结构的即插即用抗震耗能装置,包括预埋在混凝土基础内的支撑座Ⅰ1、预埋在混凝土柱内的支撑座Ⅱ2以及连接支撑座Ⅰ和支撑座Ⅱ的耗能阻尼装置3;支撑座Ⅰ和支撑座Ⅱ结构相同,均包括平行的上锚板4和下锚板5,上锚板和下锚板之间通过直锚筋6连接,上锚板上设置有耳板Ⅰ7;耳板Ⅰ包括平行的两块耳板,两块耳板的外侧均设置有加劲肋8,用于加强耳板的稳定性和抗扭性能。由于直锚筋直径大于20mm,直锚筋与上锚板和下锚板均采用T型焊连接。支撑座Ⅰ和支撑座Ⅱ安装方向相互垂直,下锚板和直锚筋预埋在混凝土柱或混凝土基础内,耳板Ⅰ和上锚板露在混凝土柱或混凝土基础外;上锚板四角还设置有用于安装沉头螺栓9的螺栓孔,沉头螺栓将上锚板与混凝土柱或混凝土基础固定连接,以便提高支撑座Ⅰ和支撑座Ⅱ的稳定性。如图4、图5所示,耗能阻尼装置包括外部约束钢管10,外部约束钢管两端固定有封板11,耗能软钢柱12设置于外部约束钢管内,与封板固定连接,封板上设置有耳板Ⅱ13。耳板Ⅰ和耳板Ⅱ通过销轴螺栓连接。耗能软钢柱与封板焊接,封板与外部约束钢管焊接,当耗能软钢柱发生压缩时,由于泊松效应会与外部约束高强度钢管发生挤压,为避免耗能软钢柱受力后变形,外部约束钢管和耗能软钢柱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砂浆或使用环氧树脂胶合。为了减少与内部填充材料的摩擦力,耗能软钢柱表面涂有无粘结材料。外部约束钢管采用高强度钢比如Q390钢或Q420钢制作,而耗能软钢柱则需采用可承受轴向拉-压作用的低碳钢制作,优选Q235钢。本技术的适用于装配式框架结构的即插即用抗震耗能装置,将两个支撑座预埋在装配式框架结构底层柱脚节点位置,施工现场只需将耗能阻尼装置与两个支撑座通过耳板连接即可,即插即用,简单快捷。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混凝土柱不是边柱,这种情况下,混凝土柱中的支撑座Ⅰ要通过耗能阻尼装置分别与两侧的支撑座Ⅱ连接,此时可以采用在混凝土柱中预埋两个支撑座Ⅰ的方式实现与两侧的支撑座Ⅱ连接。为了简化施工步骤,也可以将两个支撑座Ⅰ合二为一,如图6所示,支撑座Ⅰ包括三块平行的锚板,锚板之间通过直锚筋连接,外侧的两个锚板上焊接有耳板Ⅰ,耳板Ⅰ与耳板Ⅱ连接。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适用于装配式框架结构的即插即用抗震耗能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装配式框架结构的即插即用抗震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埋在混凝土基础内的支撑座Ⅰ(1)、预埋在混凝土柱内的支撑座Ⅱ(2)以及连接支撑座Ⅰ(1)和支撑座Ⅱ(2)的耗能阻尼装置(3),支撑座Ⅰ(1)和支撑座Ⅱ(2)结构相同,均包括平行的上锚板(4)和下锚板(5),上锚板(4)和下锚板(5)之间通过直锚筋(6)连接,上锚板(4)上设置有耳板Ⅰ(7);耗能阻尼装置(3)包括外部约束钢管(10),外部约束钢管(10)两端固定有封板(11),耗能软钢柱(12)设置于外部约束钢管(10)内,与封板(11)固定连接,封板(11)上设置有耳板Ⅱ(13),耳板Ⅰ(7)和耳板Ⅱ(13)通过螺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装配式框架结构的即插即用抗震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埋在混凝土基础内的支撑座Ⅰ(1)、预埋在混凝土柱内的支撑座Ⅱ(2)以及连接支撑座Ⅰ(1)和支撑座Ⅱ(2)的耗能阻尼装置(3),支撑座Ⅰ(1)和支撑座Ⅱ(2)结构相同,均包括平行的上锚板(4)和下锚板(5),上锚板(4)和下锚板(5)之间通过直锚筋(6)连接,上锚板(4)上设置有耳板Ⅰ(7);耗能阻尼装置(3)包括外部约束钢管(10),外部约束钢管(10)两端固定有封板(11),耗能软钢柱(12)设置于外部约束钢管(10)内,与封板(11)固定连接,封板(11)上设置有耳板Ⅱ(13),耳板Ⅰ(7)和耳板Ⅱ(13)通过螺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装配式框架结构的即插即用抗震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外部约束钢管(10)和耗能软钢柱(12)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砂浆或环氧树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装配式框架结构的即插即用抗震耗能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纪刚毛立旸马哲昊刘菲菲梁海志颜磊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