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井眼固井防砂完井一体化管柱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873132 阅读:2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1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小井眼固井防砂完井一体化管柱,包括外管柱以及置于其内部的充填管柱;所述外管柱包括依次连接的钻杆串、悬挂器、尾管、碰压座、注水泥器、封隔器、隔离板、筛管、充填装置以及导向装置;所述充填管柱包括依次连接的油管串、冲管串以及充填对接装置;充填装置与充填对接装置相互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管柱以及施工方法,可实现对侧钻小井眼实施上部固井、下部砾石充填筛管完井,在筛管与裸眼地层之间形成挡砂屏障,实现小井眼固井防砂完井一体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井眼固井防砂完井一体化管柱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油田采油
,尤其是涉及一种小井眼固井防砂完井一体化管柱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侧钻井是实现剩余油开采,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法,侧钻井井眼较小,一般在外径139.7mm的套管内悬挂内径82.25mm的油层套管,对于疏松砂岩油藏出砂较为常见,有必要对侧钻小井眼实施有效防砂。目前常见的侧钻井防砂方式有塞式防砂。塞式防砂施工步骤繁琐,对油层采用先固井后射孔的施工方式,防砂施工后期需钻塞,增加施工成本的同时也延长了施工时间,且该工艺施工过程中采用可固结化学支撑剂将近井地带完全固结,不利于油井开发后期施工作业。现有工艺存在以下不足,1、施工过程较为复杂,施工后期需钻塞,增加施工成本,延长了施工时间。2、施工过程中采用可固结化学支撑剂将近井地带完全固结,不利于油井开发后期施工。3、施工工艺首先采用油层固井、射孔,然后进行管内防砂,增加了水泥浆对油层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小井眼固井防砂完井一体化管柱及施工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管柱以及施工方法,可实现对侧钻小井眼实施上部固井、下部砾石充填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小井眼固井防砂完井一体化管柱及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井眼固井防砂完井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柱以及置于其内部的充填管柱;所述外管柱包括依次连接的钻杆串(1)、悬挂器(2)、尾管(3)、碰压座(6)、注水泥器(7)、封隔器(8)、隔离板(9)、筛管(11)、充填装置(12)以及导向装置(13);所述充填管柱包括依次连接的油管串(14)、冲管串(15)以及充填对接装置(16);充填装置(12)与充填对接装置(16)相互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井眼固井防砂完井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柱以及置于其内部的充填管柱;所述外管柱包括依次连接的钻杆串(1)、悬挂器(2)、尾管(3)、碰压座(6)、注水泥器(7)、封隔器(8)、隔离板(9)、筛管(11)、充填装置(12)以及导向装置(13);所述充填管柱包括依次连接的油管串(14)、冲管串(15)以及充填对接装置(16);充填装置(12)与充填对接装置(16)相互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井眼固井防砂完井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柱的各部件依次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充填管柱的各部件依次通过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井眼固井防砂完井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管(3)内置有替浆塞(5)。4.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管柱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言理廖兴松聂上振杨延征董莉王贺强杜强周宝义伍勇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港油田石油工程研究院钻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