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压缩泄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1467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1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创造提供空气压缩泄油器,包括主体、套缸、滑套和护套;所述套缸套设于所述主体外围,并由剪钉固定,所述护套与所述套缸下部螺纹连接,所述套缸与所述主体间形成环形空间,所述滑套位于该环形空间内,所述主体上环向设有若干径向孔,该径向孔与所述环形空间连通,所述主体、套缸及滑套之间形成空气腔;在管柱内部压力作用下,所述滑套可在所述环形空间内上下移动,并可沿轴向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创造的有益效果是:可很大程度克服现有泄油装置存在的易失效问题,并有效提高泄油装置的稳定性。

Air Compressed Oil Releaser

The utility model creates and provides an air compressed oil drain device, including a main body, a sleeve, a slide sleeve and a sheath; the sleeve sleeve is arranged outside the main body and fixed by shearing nails, and the sheath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part of the sleeve cylinder threaded. The sleeve cylinder and the main body form an annular space, the slide sleeve is located in the annular space, and a number of radial holes are arranged in the annular direction of the main body. The ho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annular space, and an air cavity is formed between the main body, the sleeve cylinder and the slide sleeve. Under the internal pressure of the pipe string, the slide sleeve can move up and down in the annular space and along the axis.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beneficial effect that the easy failure problem of the existing oil release device can be overcome to a great extent,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oil release device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压缩泄油器
本专利技术创造属于采油
,涉及一种空气压缩泄油器。
技术介绍
在采油井生产过程中,井下作业是最常规的维护油井的手段。在抽油机井检泵等起管作业时,为了不使油管内的原油、污水等带到地面污染环境,影响施工进度,且造成浪费,通常在下生产管柱时将泄油器提前安装在泵以上,以便在检泵起管过程中使油管内的油水泄到油套环空中。目前,板泄和滑套泄作为油田常用的泄油装置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但在油井完井后的试泵过程中,由于压力控制不稳,易造成管柱内异常高压,导致板泄或滑套泄打开;另外,一些井下作业(如射孔)也会造成管柱内液柱较大波动,这种液力波动可能会直接导致挡板泄、滑套泄的铜板剪断,造成作业返工,严重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创造提供一种能够适应井下液柱波动而不失效的泄油装置,实现提高泄油装置稳定性的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创造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空气压缩泄油器,包括主体、套缸、滑套和护套;所述套缸套设于所述主体外围,并由剪钉固定,所述护套与所述套缸下部螺纹连接,所述套缸与所述主体间形成环形空间,所述滑套位于该环形空间内,所述主体上环向设有若干径向孔,该径向孔与所述环形空间连通,所述主体、套缸及滑套之间形成空气腔;在管柱内部压力作用下,所述滑套可在所述环形空间内上下移动,并可沿轴向移动。其中,所述主体由上下设置并一体成型的大直径管部和小直径管部组成,所述大直径管部上环向设有限位台,所述小直径管部与大直径管部相接的位置环向设有若干所述径向孔。其中,所述套缸包括一体成型的缸部和固定部,所述缸部的顶面与所述限位台下表面抵接,所述固定部通过所述剪钉与所述小直径管部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缸部与所述小直径管部之间形成所述环形空间,所述滑套、缸部及小直径管部间形成所述空气腔。其中,所述护套位于所述固定部外围,并与所述固定部螺纹连接。其中,所述缸部上部的内壁与所述大直径管部外壁紧贴设置,其间设置双O型密封圈。其中,所述固定部的内壁与所述小直径管部的外壁紧贴设置,其间设置双O型密封圈。其中,所述滑套的内壁与所述小直径管部的外壁紧贴设置,其间设置双O型密封圈。其中,所述滑套的外壁与所述缸部的内壁紧贴设置,其间设置双O型密封圈。其中,所述空气腔的长度大于等于250mm。本专利技术创造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空气压缩泄油器可很大程度克服现有泄油装置存在的易失效问题,并有效提高泄油装置的稳定性,减少不必要的作业成本,满足油田安全环保的生产要求,为油田的降本增效提供技术保证。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中空气压缩泄油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体,11-大直径管部,12-小直径管部,13-限位台,14-径向孔,2-套缸,21-缸部,22-固定部,3-滑套,4-护套,5-剪钉,6-O型密封圈,7-空气腔。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创造。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压缩泄油器,包括主体1、套缸2、滑套3和护套4;所述主体1由上下设置并一体成型的大直径管部11和小直径管部12组成,所述大直径管部11上环向设有限位台13,所述小直径管部12与大直径管部11相接的位置环向设有若干径向孔14,该径向孔即为泄油孔。所述套缸2套设于所述主体1外围,包括一体成型的缸部21和固定部22,所述缸部21的顶面与所述限位台13下表面抵接;所述缸部21上部的内壁与所述大直径管部11外壁紧贴设置,其间设置双O型密封圈;所述固定部22通过剪钉5与所述小直径管部12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部22的内壁与所述小直径管部12的外壁紧贴设置,其间设置双O型密封圈。所述护套4位于所述固定部22外围,并与所述固定部22螺纹连接。即该套缸上部由限位台限位,下部由剪钉相对主体固定,上述定位方式简单可靠;且剪钉外部由护套进行保护,有效避免了外部力对剪钉的直接作用。所述缸部21与所述小直径管部12之间形成环形空间,所述径向孔14与该环形空间连通;所述滑套3、缸部21及小直径管部12间形成空气腔7。所述滑套3位于所述环形空间内,且,所述滑套3的内壁与所述小直径管部12的外壁紧贴设置,其间设置双O型密封圈,所述滑套3的外壁与所述缸部21的内壁紧贴设置,其间设置双O型密封圈。在管柱内压力作用下,所述滑套3可在所述环形空间内上下移动,并可沿轴向移动。本实施例中,双O型密封圈即两个O型密封圈,可有效提高该泄油器的密封可靠性。本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管柱内压力波动会经由径向孔进入环向空间内,并作用于滑套,滑套继而作用于空气腔,从而缓冲管柱内波动的压力。具体地,空气压缩泄油器具体使用步骤如下:空气压缩泄油器下井过程中,管柱内波动的液柱压力通过径向孔14推动滑套3压缩空气腔7,当管柱内波动压力消失后,滑套3在压缩的空气腔7的反作用力下复位,空气腔7内压力恢复正常;当起管柱前需要空气压缩泄油器时,向管柱内打压至额定压力,管柱内波动的液柱压力通过径向孔14推动滑套3压缩空气腔7,空气腔7内压力增大至额定压力,并进一步推动套缸2剪切销钉5,套缸2向下移动,径向孔14与油套环空连通达到泄油目的。上述过程中,除非管柱内的压力值达到额定压力的情况,滑套会压缩空气腔继而剪切剪钉,滑套下移,径向孔与有套环空连通,从而泄油;其他低于额定压力的情况,均不会影响剪钉,造成销钉疲劳损坏或意外破裂,即空气压缩泄油器不会意外开启。在一些实施例中,缸套和护套的材质可选用普通碳钢或合金钢。且为保证空气腔在压缩过程中有一定的缓冲时间,空气腔的长度不小于250mm。以上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专利技术创造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创造的实施范围。凡依本专利技术创造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空气压缩泄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套缸、滑套和护套;所述套缸套设于所述主体外围,并由剪钉固定,所述护套与所述套缸下部螺纹连接,所述套缸与所述主体间形成环形空间,所述滑套位于该环形空间内,所述主体上环向设有若干径向孔,该径向孔与所述环形空间连通,所述主体、套缸及滑套之间形成空气腔;在管柱内部压力作用下,所述滑套可在所述环形空间内上下移动,并可沿轴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空气压缩泄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套缸、滑套和护套;所述套缸套设于所述主体外围,并由剪钉固定,所述护套与所述套缸下部螺纹连接,所述套缸与所述主体间形成环形空间,所述滑套位于该环形空间内,所述主体上环向设有若干径向孔,该径向孔与所述环形空间连通,所述主体、套缸及滑套之间形成空气腔;在管柱内部压力作用下,所述滑套可在所述环形空间内上下移动,并可沿轴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压缩泄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由上下设置并一体成型的大直径管部和小直径管部组成,所述大直径管部上环向设有限位台,所述小直径管部与大直径管部相接的位置环向设有若干所述径向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压缩泄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缸包括一体成型的缸部和固定部,所述缸部的顶面与所述限位台下表面抵接,所述固定部通过所述剪钉与所述小直径管部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压缩泄油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广闫永维李怀文李风涛张子佳李川陈冬易博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港油田石油工程研究院钻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